這一陣子,國產劇最火的題材,肯定就是“大女主”了。
孫儷拍完《甄嬛傳》接著拍《羋月傳》,隨即又拍《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大女主的角色道路上一騎絕塵。
《那年花開月正圓》又掀收視熱潮,同檔期迪麗熱巴的《秦時麗人明月心》也不逞多讓。
隨后,不出所料的,又有一批新的“大女主”要駕到了。
《扶搖》
《獨孤皇后》
《贏天下》。
《如懿傳》。
據說,就連章子怡,也接了《帝王業》……
這么多“大女主”片子蜂擁而來,自然是因為現在“大女主”成了風潮啊!
但這是否證明,中國女性獨立自主意識進一步解放,自力更生思想進一步抬頭了呢?
我卻覺得,只怕未必!
深究一下,太多流行一時的“大女主”戲,“大女主”之所以能成“大女主”,不過是因為“劇中男人都愛我”的瑪麗蘇式情節設置:
甄嬛身邊,衷心赤誠的太醫輔佐在側,獨愛一人的王爺全力庇佑,異族之王也對她一見鐘情……
愛羋月的男人,和愛甄嬛的男人布局非常類似:青梅竹馬的黃歇,攜手河山的惠王,同樣也有一個異族之王義渠王……
到了《那年花開》,女主身邊才三個男人的戲碼簡直已經不夠玩兒的了,這回來了個組團,一口氣給了女主五個隨時可供差遣的癡情男人:愛她到死的前夫吳聘、非她不娶的沈星移、為她放棄原則的趙白石、為她肝腦涂地的王世均,然后,竟然也有一個異域追求者圖爾丹……
照這樣推斷,為了證明女主的魅力無邊,以后“大女主”劇里女主的愛慕者,要加入其他物種嗎?
其實,優秀的女人身邊有一大票男人追逐,也是很自然的。如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身邊從來不少見那種膚白貌美大長腿的網紅女,但是真正的精英女,依舊是各自在各自的領域各自精彩的女性,她們精心收拾的形象也都不差,腹有詩書的氣度充滿魅力,或在政壇指點江山,或在商界揮斥方遒,或是律政佳人,或是白衣天使,或是杏林高手,或為個性店主,或擅長花藝茶道,或精于設計創意,或一手丹青,或一筆水墨,或洗凈鉛華在鄉間侍弄花草,或寄情山河用鏡頭捕捉美好……這些各有所長各有追求的女性,比那些網紅女都更有魅力更有異性緣。
也許這樣去看,這些“大女主”作品中的瑪麗蘇情結其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這些女主都不見得是最美最絕色的,但是都是美的,也都是各有其某種性格特質與才藝的,那么走俏于異性世界實在也不為過。
我驚訝的只是,這些“大女主”劇中女人們的成長,都太依賴于男性的鋪墊了,幾乎每一步成長,都是靠著某個男人的只手撐天而成功打怪升級的。倘若離開了這些男人的助力,這女主分分鐘能掛掉從而直接game over。
可現實生活中,真的很難有每當你危難時刻,總會有天降男主相救的情節的。哪個獨立女性,不是靠著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褪過幾層皮硬了小兒女柔腸暗暗掩住滿心創傷裝起一身鎧甲來打怪升級?那種靠一個笑容,就能讓一個男人生死相隨拱手河山的本事,范冰冰都沒有,尋常女子更加沒有。所以每每身邊那種家境也很普通長相也很一般也沒幸運到喜鵲變鳳凰突遇奇緣的女人,在社會上摸爬翻滾多年后,還滿嘴自稱“人家人家”,單純無邪到仿佛整個世界都是粉色童話水晶宮的女人,我會自覺保持警惕與距離。我信這世界有一輩子不需要長大的女人,小時候父母寵,長大后丈夫寵,老年后還有子女寵。這樣的女人撒嬌也撒得自然,整個世界都愿意為她讓個道,因為她身邊有足夠強勁的護衛者。但是,這種女人的人生設置,可遇不可求。
我以為,這么一大波的“大女主”片,不過是從側面證明了電視劇的主要收視觀眾群是女性,而這些整天追劇的女性,一面高喊著獨立自主的口號,一面做著被男人寵上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瑪麗蘇大夢。
我曾經寫過一篇《想做傳統女子,請做全套》,被不少讀者在后臺詬病。她們說,本來覺得你是個獨立女性,沒想到你卻來鼓吹開啟大房模式替丈夫納妾。我不想爭論這類讀者的語文是誰教的問題,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這世界沒有任何無緣無故理所當然的權利,要想獲得傳統女性不工作完全由丈夫養家的特權,又不想如傳統女性般操持家務相夫教子,又要開啟現代獨立女性要求平等的模式到處打小三防小四,這本身就是自己找抽。獨立女性哪里那么好當,哪一個不是勤奮苦讀加班加點把自己當男人使喚著,才在這世界掙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既然什么也不想付出,只想在丈夫的大樹下乘涼,用他的錢過悠閑的闊太生活,用他的錢購買保姆家教,自己只管搓著麻將做著spa拎著prada,也不自我提升也不相夫教子,那你又有什么底氣像個獨立女性一樣爭取婚姻平等感情專一?
“大女主”劇,不過是迎合了無聊女觀眾的白日夢心態而已。這類片子越多,也許越證明一面喊獨立口號一面等男人拯救的偽獨立女性越多。
講真,現實生活中的真正的獨立女性,大多沒什么時間追這種動輒好幾十,甚至上百集的電視劇,也沒那么多耐心陪著充斥滿屏的小白劇情掉眼淚。她們都很忙,要賺錢要充電要加班要旅行,當然錦上添花談個戀愛也不錯。只是,男人于她們,早不是救世主。瑪麗蘇劇,她們大多也不過一笑而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