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家習慣性地將個人投資者稱為散戶。因為在中國,還會有其他很魔幻的稱呼,例如主力與莊家。相比之下,個人投資者被稱為散戶就顯得非常合情合理,因為相對于正規軍或者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他們擁有技術優勢、信息優勢,有系統的人員為投資決策提供幫助,個人投資者真的就像是游兵散勇,沒有系統的知識,也沒有快人一步的信息,總是著迷于k線圖或者依靠新聞消息來買賣股票。因此,在中國股市中,流傳著”一賺二平七虧“的傳說也是不誤道理。
那我們作為散戶或者我個人更偏向的說法是個人投資者,就一點優勢都沒有了嗎?我們就只能在股市上任人宰割了嗎?
我們其實擁有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巨大的天然優勢——我們不需要像機構投資者一樣舍近求遠、舍易求難。簡單來說,從長期來看,股市的趨勢都是向上的,如果散戶們沒有買在高位,沒有頻繁地買賣,在低位買入并長期持有,要賺錢一點都不難。但是,對比之下,幾乎所有機構投資者就不能這樣做。因為,對于機構投資者的要求,不僅僅是賺點錢,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都會被認為是不及格的,機構投資者的目標是用來打敗市場,獲得高于市場的收益。只有這樣,大眾才愿意把錢交給機構投資者來管理。因為機構投資者天生被這樣要求,他們就不得不要在股市中采取高難度的行動,例如需要加杠桿來提高收益率,需要頻繁操作低買高賣市場中盡可能多的差價。然而,很多時候這些高難度操作都是機構投資者被市場打敗的重要原因。
那我們個人投資者就沒有這樣的束縛,我們也不會去想賺到市場中的每一分錢。我們就可以大大方方,踏踏實實地購買低成本,低費率的指數基金,獲得市場的平均回報就可以了。雖然這種手法看起來,既不復雜,也不高級,但卻是非常有效,首先可以讓自己避免因為使用復雜的手段或者技巧導致的額外虧損,其次,這種方法已經能夠打敗很多人了。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對比個人投資者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就好像運動愛好者與專業運動員的區別。專業運動員他們是有成績要求,每次訓練都拼盡全力,在賽場上都是在玩命,而不是在玩這項運動。而運動愛好者,身上沒有那么多要求,可以單純地享受這項運動帶來的樂趣,找到自己最舒服、最享受的方法就可以了。這也是個人投資者的天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