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看曹穎甫的書,看到一條: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我們來看截圖。
里面有說到這個:仙人只怕腦后風。想起來一個醫案。
很久前看過一個病例。說的是一個人頭痛,一直都不好。怎么治療都沒有辦法。后來再找到了一個醫生,說讓看看。這個醫生詳細詢問了病人的治療情況以及處方用藥,然后說你回去看看睡覺的地方有沒有風吹到你的頭上。后來回家一看,還真有一條細縫,吹著風到他腦袋上。這個醫生就讓他把縫隙堵住了。這樣頭痛就好了。
這個就讓我想起來了中國的風水學,江西贛縣的客家文化城還有楊筠松的塑像,有名的楊救貧形勢派風水術。這些東西,真有點“不知其理,但有其事”的味道。我們來看看《老老恒言》里寫的:
清代著名養生大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記載:
“安置坐榻,如不著墻壁,風從后來,即為賊風。制屏三扇,中高旁下,闊不過丈,圍于榻后,名山字屏。可書座右銘,或格言黏于上。”
意思是說,老人的椅子如果背后不靠墻壁,風容易從后面吹過來,這就是賊風。為了防風,可以制作一個三扇的屏風,中間高,兩邊低,圍在椅子后面,這就是“山字屏”,還可以在屏風上寫一些座右銘或者書法。
再來看看找到的關于“仙人獨怕腦后風”這個說法的來源。
有一個民間傳說:古時候有個善于養生的仙人、廚行的先祖,人們叫他彭祖,他一生經歷了堯舜、夏商和殷商多個朝代,活了八百歲(由于計量方法不同,實際上活了140歲。在他活著的時候,曾經有頭痛的毛病,找不出原因。后來發現他睡覺的地方,正對著他的后腦勺的位置有個墻洞,外面的風經過洞口吹到了彭祖的后腦勺。于是就把洞堵住了,從此他也不再頭痛了。
從洞口、門窗縫向人體的腦后吹的自然風,或者長時間受到腦后面吹來的風扇風或空調冷風,都是“腦后風”。真是“針眼大的窟窿,笆斗大的風”,哪怕風洞很小,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為什么腦后風連仙人都怕,何況凡人呢?
我們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介紹一下。中醫里面關于致病因素,主要有三類,外因,內因和不內外因。比如這個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熱(火),如果是正常時候,成為六氣,也是生命存在必須的條件,但是如果過了一定的程度呢,就成為了六淫了。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風啊,就表現為風性輕揚、疏泄,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風邪致病,容易傷人上部,比如肺和頭部。并且,風還很容易和寒、暑、濕、燥、火結合起來侵犯人體,如風寒、風熱,、風濕、暑風、風燥。所以古人認為風邪是外感疾病的源頭,稱“風為百病之長”。
這個頭和脖子以及腦后,屬陽,風這個邪氣侵犯人體了,先侵略這些地方。比如表現為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如果沒有主要避免侵害,長期或長時間經受腦后吹襲來的風或冷氣,輕則傷寒,寒則收引,產生頭項強痛、眩暈、鼻塞等,重則還會誘發中風。
后腦勺下的“風府”,“風池”和“風門”這三個穴,歷來都被定為重要的保護穴位,因為它們是風邪侵入人體的入口。在冬天的時候,一條長圍巾在頸部繞一圈御寒,正好保護了這三個穴位。我們再上面的截圖中也看到了。
“先刺風池、風府”其實就是一種保護措施。
另外,
一些日常家居,
椅子盡量靠墻放,或在椅子后放一個屏風,來阻擋風邪。
老人多準備幾件背心,冬季穿棉背心,春秋穿毛背心,夏季也要準備一件單層純棉背心。
老人坐在椅子上閱讀的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就應該起來活動活動,敲打后背或者全身。
關于腦后風,找到的資料暫時這些。日常生活中,為了健康和養生,尤其應該避免腦后風。
??????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