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我寫的不好,請一定要告訴我
最近我有兩種生活節(jié)奏。
① 早起做熱力拉伸,去圖書館,中午休息時看會兒書,下午在宿舍學習或查資料,旁晚做一些簡單的健身運動一小時,晚上看書并記筆記。
② 起晚了,匆忙吃早飯,在宿舍游蕩,看著綜藝吃著零食,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睡前再看個韓劇,一天過去了。
第二種看起來似乎很輕松愜意,但殊不知,內(nèi)心卻極度空虛自責。他們的區(qū)別并不是早起與晚起,而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
相同的時間,不同的效率
這里的效率是指“休息效率”,高中的課間十分鐘,在那十分鐘里睡個覺,等上課鈴響的時候覺得睡了半個小時,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繼續(xù)上課;大學的課間十分鐘,在那十分鐘里睡個覺,等下下節(jié)課的下課鈴響了,仿佛只睡了五分鐘,一會兒吃完飯還想回宿舍接著睡。
這種“休息效率”的差異來自于“工作效率”的不同,緊張的工作效率帶來充實的休息效率,而輕松的工作效率則會帶來緊張的休息效率。我想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時候我越輕松反而覺得越累。
有意義的閑暇,能提高工作效率
我最近在看一個簡書作者的游記,他介紹了阿聯(lián)酋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豪華大氣的寢室、全自助設(shè)計的餐廳,配有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的宿舍樓...而且80%的學生能獲得全額獎學金,也就是說學校的資源對于學生來說不但近乎免費,而且學生還有充足的資金在假期出國旅游、交流學習。
有這么好的福利,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大部分學生課余時間都在圖書館或者實驗室做實驗,每天忙到半夜,成果可想而知。
好的福利,假期旅游休息,開學更努力的學習,然后獲得獎學金,再去更多的地方,充實自我。在長的時間周期下,這是很好的學習與休息的狀態(tài)。
那在較短的時間周期,并且你無法改變工作的情況下,想要有效率的休息,唯有更加投入到工作,然后獲得“猶如半個小時的十分鐘”。
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奇葩說有一期討論:“能者多勞”是坑嗎?
野紅梅的觀點使我感到非常震驚,她說:“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不工作。”
我想起這句話并不是我第一次聽,之前在微博看到這句話時,我嚴重同意!沒錯,現(xiàn)在苦哈哈的工作可不就是為了以后能輕松點嗎,要是不工作就能錢拿那才好呢。
可是如今這句話再次聽進耳朵里,覺得異常刺耳。工作的目的除了掙錢,我們或許還應該發(fā)現(xiàn)其他的理由。如果你真的熱愛一份工作,就會從投入工作,遇到問題,然后竭盡全力,絞盡腦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喜悅、自豪,甚至是超越靈魂的神的啟示,那或許比掙錢更有意義。
忙碌,有效率的認真的忙碌,你得到的會遠超過你想象的,又豈止是充足的休息呢。
我一直堅信,正確的開始帶來正確的結(jié)束,凡事都是個循環(huán),正循環(huán)還是逆循環(huán),需要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