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表示一下抱歉!最近很懶,懶得看書,更懶得碼文章。我這個人比較佛系,有些方面,從來不會強求自己。我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跑偏,風里來、雨里去,酸甜苦辣、嘗遍冷暖,滄海桑田、繁華落盡,希望在未來開始回憶時,依然是當初的模樣。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只不過要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很多人不清楚這一點,或者他們心里都清楚,只是習慣性裝糊涂,寧愿選擇自欺欺人,也不想正視自己的錯誤。因為這種人多了,負能量就開始爆棚,不滿、抱怨、吐糟、消極、偏激,占據了他們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烏煙瘴氣,結果肯定是生活越來越糟,甚至影響到別人。
一個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說那么多大道理,有用么?我曾經也換位思考過,假如是我,我會怎么辦,假如別人的經歷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有什么樣的態度,會怎么去處理,后來發現我想多了,以我的原則,我只會輕輕地說一句:只怪自己太年輕,是人是狗分不清。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人,難免都會犯錯誤,最關鍵的不是你犯了什么樣的錯誤,而是你在面對錯誤時,是什么樣的態度。都說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成敗,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的修養,并不是看他平時表現出來的樣子,而是在他處在困境中的樣子、是他生氣的的表現、是他面對麻煩時的態度。總之,就是在他面對不正常的事,是否還能保留正常,暴露人性的,往往都是在非常時期,所以才會有患難見真情,才會有日久見人心的說法,古人還是很有智慧的,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學習。
生活來之不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或許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面對難題。有人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人卻因為一個問題,制造出更多的問題。同樣是水深火熱,只有少數人,才能應付自如,這也許就是差別吧!在人生這道難題,沒有標準答案,可以選擇積極,也可以選擇消極,結果也只有兩種,要么堅強,要么投降。
人間正道是滄桑
青春有很多種,有人負重前行,有人放飛自我;有人背負責任和使命,也有人沒心沒肺。其實我覺得那種沒心沒肺的人,活的更容易一些,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怎么玩就玩,吃好、喝好、玩好,哪里管得了是非曲直,也沒有那么多的恩怨黑白,怎么開心怎么來。
說真的,我是有點羨慕,我想裝傻,去享受那種傻人有傻福的人生,但是實力不允許。有人輕輕松松,就必須有人在受苦受累。作為一個正常人,其實活得挺艱難,可我們還是義無反顧,樂此不疲。因為艱難、可以帶來很多好處,逆襲,才是真正的技術。能讓你痛苦,肯定也能讓你變得更強大,藥都是苦的,吃多了就能產生抗性。要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完的坎。
我總結了一下,正常人之所以累的原因,都是因為有原則,有底線。正因為堅守原則,不去打破底線,所以才會累。不遵守游戲規則的人,就比較肆無忌憚,不會有什么后顧之憂。沒有原則,打破底線,破壞游戲規則,最后難免被淘汰,被出局。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我勸你善良,千萬不能沖動,沖動是魔鬼。有因就有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如果大家都開始任性,拿什么忍辱負重?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才是最好的出路。不要幻想著完美,因為完美的本身,已經包含了不完美。十全九美,殘缺也是一種美。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從來沒有完美過,只有完善,不斷的去完善。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前面已經說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里再補充一下,作為一個成年人,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代價的好壞,取決于你選擇的方向;代價的大小,取決于你過程中任性的程度、以及負重的程度。好人未必有好報,但是壞人肯定沒有好下場,記住這一點就可以了。
做一個正常的人,清醒的活著。
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可以舉個最好的例子:有個大惡人,做了一輩子的壞事,最后卻因為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就覺得他良心發現,浪子回頭,于是他立地成佛了。同樣有個人,做了一輩子的好事,最后因為他做了一件壞事,然后就被口誅筆伐,背負罵名,遺臭萬年。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案例,比如辯機,他是玄奘高徒,非常有慧根,不僅聰明絕頂,精通佛法,而且相貌堂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么一個天之驕子,因為跟高陽公主有私情,被處以腰斬。關于這段風流史,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他是妖僧,破色戒,活該受此刑;有的說他是因為遇見愛情,所以不惜放下一切;有的說他是因為修行,才以身試法,雖然受到了最嚴酷的極刑,卻也得了解脫,修成正果。我是相信他的善,因為他本身的智慧和修養,我相信是為了不傷害高陽,不辜負高陽的情,寧愿自己承擔一切的罪。
再來說一說倉央嘉措,一個萬人敬仰的活佛,同樣是極具智慧和佛根,白天是雪域高原的王,夜晚流浪在拉薩的街頭,也是因為愛情,放棄了一切!從他的很多詩,可以看得出來,他是至情至性,又浪漫的人。就是這么一個人,卻被清庭處以大罪,事實上,他只不過是政治的一顆棋子,僅此而已。那他到底是放浪形骸的妖僧呢?還是為修正果的神僧?
我們和他們,并不在一個時空,隔著歷史的鴻溝,只能從書籍上去了解。之所以要說到他們,他們不僅名氣大,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對于他們來說,是懷帶善意,卻變成了世人口中的惡評。歷史終究是歷史,都已經過去了,我只知道,他們都活得很清醒,知道自己做什么,至于為何這么做,大概只有他們才清楚。
說到他們,不由得想起另外兩個人,除了辯機和倉央嘉措,同樣是天之驕子的納蘭容若,和一個悲欣交集的李叔同。擁有智慧的人,不管是喜、還是悲,都是活得很通透。任憑西風多少恨,還是用自己的一生告訴后人:愛是慈悲!
清高、就是自虐。
文人墨客,其實都有一種自虐心理,尤其是大文豪最為明顯。首先是屈原,就因為他秉持高潔,疏離邪惡,看不慣世間丑陋的一面,更不想同流合污,所以選擇了跳江。他那縱身一跳,是一種唯美的跨越,用死亡來明志,他是第一人。后來又有文天祥,寧愿在零丁洋里嘆零丁,也不肯低下高傲頭。
近代史的戊戌六君子,作為晚清最有才華的一群人,為了變法敢與階級做斗爭,本來是前途一片光明,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非要搞事情。尤其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們應該是我們國家最早的一批革命者,正因為他們搞事情,才有后來的革命,才有今天的新中國。
現代史的魯迅,也是非常虐。棄醫從文,以筆代刀,聲聲吶喊,余音繚繞。不僅虐自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更是虐家人,虐發妻一輩子,虐親兄弟半輩子。就因為他“破舊”心理,只要跟舊社會有關系的,一律反對。可是他自己也是從舊社會一路走過來啊,小時候不理解魯迅,現在理解他,他不僅要虐自己,虐身邊的人,更是要虐后來無數的人,他用他的倔強和堅持,在黑暗中虐出來一片光明。
當代史里面,也有兩個大作家,一個是古龍,一個是金庸。作為武俠界的兩個巨孽,泰山北斗級別的人物,他們的作品,風格有些不同,但是內容是一樣的精彩。就拿古龍《小李飛刀》系列中來判斷,每個主角都是帶著病態的,李尋歡散盡家財,以酒為樂;傅紅雪煉刀入魔,把自己給練殘了,人狠話不多。從作品中,是很容易看到作者的痕跡,文章里可能是一種帶入感,文字中可能是一個折射場,聽說古龍先生也好酒,身體也不好,并且有點消沉。再說金庸吧,金庸的書,男女主角的很有亮點,尤其是女主,不管是名字,還是相貌,都寫的非常有特色。據說他當年的女神,嫁給了別人,所以他用了這樣一個方式,來表達自己,彌補自己。當年我看到小龍女被伊志平玷污,是非常恨他的,為何要編這種劇情,現在總算明白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人生百態,眾口難調,修行者,修忍辱。那些苦行僧,那些得道高僧,那些成功人士,都是自虐來的……噢,都是修煉出來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那一分鐘,體會不到那十年功。素心修行,能同時承受盛名和罵名,才是一個合格的修行者。
正三觀、以鑄魂
快節奏時代,一切都變得碎片化。耐著性子,享受一些慢的東西,已經變成一種奢侈。有人喜歡帶節奏,有更多的人喜歡亂跟節奏,時間久了,就容易跑偏。
我有憤青的潛質,可我并不喜歡當鍵盤俠。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還有很多事情還沒做,瞎湊什么熱鬧嘛!我也知道自己是什么德性,輕易不開懟,開懟必傷人,我的犀利,跟我的氣質完全不符合。
前段時間,閣主那一句話,真是有點觸動我。修忍辱,這不是三個字,是三個境界啊!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沒毛病;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受別人影響,也沒毛病;但如果思想有沖突,立場又比較對立,這就很考驗人了。還是佛系的人比較好,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能夠影響我們的因素,太多太多,能不受外界影響,很難很難。我不曉得自己能不能堅持用自己的好,去對待別人的不好,我感覺自己還沒到那種境界,我現在能堅持的就是,沒有把不好施加給別人。
不麻木、不跟風;不嫉妒、不抱怨。
選擇了這條路,我無怨無悔。
PS:特寫此文感謝成悅閣,讓我又回到了寫作之路。一篇碎碎念,聊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