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們不像今天的我們這樣先進文明,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在古代有錢人的家庭里,還有一種特殊的成員:通房丫頭。
之所以說是“一種”,不是“一個”,你品,你細品。
有錢人家的娶親,嫁過來的不光是娶的那個女主,她還會帶一個,甚至數個小丫頭。
她帶的人,大多是出嫁前一直服侍她的丫頭。她們跟著女主來到男主家,成為通房丫頭。
在大多數的家庭里,通房丫頭的地位比普通的丫頭高,但比妻妾都低。
如果通房丫頭的女主人地位高的話(比如正妻或平妻的通房丫頭),她們的地位也會隨之水漲船高,別人都會比較給面子。
通房丫頭都有哪些工作呢?
她們不用從事繁重的工作,主要是貼身服侍。
古代有錢人睡覺很有儀式感,通房丫頭要幫男女主沐浴、更衣、鋪床,冬天的時候充當電熱毯暖床,夏天的時候充當電風扇吹涼。
當然,有時候男女主半夜起來出恭唱歌啥的,她們也要幫著“星星點燈,照亮一下眼前的路”。
當然,這些都是小活。真正的大活是滿足男主的各種,或者實現男主一些好奇性的癖好,甚至幫男主傳宗接代……“通房”兩字足以概括,畫面自行腦補。
但是,問題來了,女主為何要陪嫁一些可以代替自己的人?她自己不吃醋么?
主要是因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女主面對的不僅僅是男主,還有他的三妻四妾,競爭壓力非常大。
愛情是奢侈,地位才是關鍵。想要在這個爭風吃醋的體制里脫穎而出,單打獨斗成功概率太低。通房丫頭則是最好的幫手和替補隊員。
在女主不方便的時候,通房丫頭可以讓男主滿足,甚至還可以幫忙生孩子。
不過,一般這種孩子會過繼到女主名下,以幫助女主最大程度保住地位。
當然,這也是對孩子的保護,如果沒有被過繼到女主名下,那這孩子的命運就比較坎坷了。
今天的一些地區在干仗時,說的口頭禪(方言),就和這個有關。
另外,很多通房丫頭比較有經驗,在男女主共度良宵時,她們可以在一旁觀戰輔導,以便讓整個過程更加順利唯美。
▲那個特殊的年代
在先秦的時候,還有專門的“滕妾制度”,諸侯聯姻時,女主會有多達九名陪嫁女子。這里面的“媵”,就是“相送”的意思。
女主如果亡故或被休,男主不可再娶,要從媵妾中遞補,這可是買一送九的大促銷,以保證兩國的和平長久。媵妾的地位很高,比一般的小妾地位還高。
如果是天子,人數會達到十二人,想想這工作量。
當然,后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制度消亡了,不過通房丫頭的靈感就是來源于此。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