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簡奧斯丁的作品《傲慢與偏見》讀完了。這部小說是根據作者自身的經歷編撰而成的,簡奧斯丁一生寫過6部小說,《傲慢與偏見》寫的最精彩,也最成功。到今年,簡奧斯丁已經逝世100多年了,但這部小說卻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過時,相反它一直受世人的追捧。
無論是對人物細致入微的描述,還是婚姻觀的闡述,以及對令人向往的主人公愛情故事的描述,這些情節和橋段深深的吸引我把故事如饑似渴的讀完了。下面我來具體談談這部小說。
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住在一個英國繁榮鎮子上的貝內特先生和太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他們最大的女兒簡大概23歲的樣子,最小的女兒莉迪亞16歲。那個時候出了20歲,在如今看來算是到了恨嫁的年齡。貝內特太太對于女兒們嫁人這件事心急如焚。直到有一天鎮上來了一個富甲一方的年輕單身漢,貝內特太太仿佛看到了希望,她一刻不停的催促著丈夫去結實這位單身漢,好讓自己的女兒有機會成為這位年輕人的妻子。丈夫依照太太的要求去見了這位叫賓利的年輕人。隨后賓利先生就在自己的別墅里舉辦了一場舞會,在這場舞會上父親順理成章的把大女兒(簡)介紹給了賓利先生。簡天生麗質,體態豐盈,溫文爾雅,舉止大方,一下就吸引住賓利先生了,而賓利先生素質高雅,談吐不凡贏得了在場人的一致好評,整個舞會賓利先生邀請簡跳舞的次數最多。舞會結束之后貝內特太太喜不自禁,認為賓利先生對自己的女兒產生了好感。
與此同時,賓利先生的朋友達西先生在這場舞會上卻給在場的人留下了極其壞的映象,他目空一切,寡言少語,眼光挑剔,在此次舞會女生多于男生的情況下,他硬是一場舞都沒跳。當賓利把簡的妹妹伊麗莎白作為舞伴介紹給達西時,他無情的拒絕了。由此,伊麗莎白對這位傲慢先生產生了偏見。
接下來小說向我們展示了達西因伊麗莎白的坦然,大方,無所顧忌,思想獨立而愛戀上女主角。而他不善言談,源于他是個“慢熱型”的人。正如達西所說:小時候,大家只教我什么是正確的,卻沒有教會我怎么去完善自己的性情。她們給我制定了許多條條框框,但我總是以一種自負傲慢的姿態去執行。達西出生高貴,繼承的財富雄厚,但他并沒有因此本質惡劣,而是自律嚴謹,體貼仆人。他父親管家的兒子威克漢是一個貪慕錢財,視賭如命的偽君子,剛開始他把他這些惡劣品行隱藏的很深,騙過了很多人,還在伊麗莎白對達西有偏見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的宣揚達西傲慢的看不起仆人的壞名聲。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了更深的偏見。
而威克漢的品行在他因為躲債騙走伊麗莎白的妹妹莉迪亞時昭然若揭。莉迪亞在未經家人同意只身跟著威克漢去往一個陌生且不為人知的地方后,全家人心急火燎,母親因此臥病在床。達西不忍心看著自己深愛的伊麗莎白痛心疾首,他經過再三打聽,找到了威克漢,并且幫他還清債務,把女方的嫁妝也給了威克漢。莉迪亞的名聲被挽回來了,貝內特一家重新恢復了生機。達西本來和當事人說的好好的,不把這件事說給任何人,卻最終因莉迪亞的心直口快讓姐姐伊麗莎白知道了這件事。她因此陷入了對達西先生的感激之情中。經歷了所有的一切之后,(中間賓利和達西離開貝內特一家所在的城鎮,以及伊麗莎白跟著舅父母去達西的莊園旅游等事情,在這里不細說)達西和賓利先生再次返回這個鎮子時,伊麗莎白和達西單獨在外面散步,把一切說開時,伊麗莎白的內心蕩起一陣溫馨的情愫,這是她與達西交往接觸最頻繁的時候不曾有過的。她與他的目光久久對視,心里重溫著他對自己的一片情意,涌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感激之情。記憶中的那片溫情融化了她對達西說過的一些不中聽的話所產生的隔膜。
小說的結局皆大歡喜,簡和賓利在一起了,伊麗莎白和達西也在一起了.......
而這些遠遠不是整部小說的精華,小說中對其他邊角人物的敘述,如:有的女性對婚姻將就,有的女性放蕩不羈,還有的女性自命不凡,這些觀點無不顯示出作者超前的婚姻觀,女性獨立的思維意識。而這些不通過親自讀小說是不能夠理解的。
關于達西與伊麗莎白之間,簡和賓利之間的微妙的愛情,通過閱讀也能有美得享受,正如我題目所說捧著這本書,就如捧著整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