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課,我告訴孩子們:很抱歉,等會兒的體育課,我可能要占用10分鐘,因為你們的作業做的不太理想,我需要一點時間來講評。
筠希突然拉著我,來到情緒臉譜面前,問我:李老師,你現在是惱火了嗎?
我:嗯,好像還沒到這個情緒點。
筠希:不對,我看出來你有點生氣了。那你是失望嗎?她指了指圖,問我。
我:是有點。
她:你現在失望的等級有幾級?身體哪個部分最不舒服呢?
我:應該有三級,我感覺頭有點難受。
筠希繼續問道:你是因為我們學的不好覺得失望,還是你認為自己教的不好?
我:我覺得是我教的不夠好。
她:那你這是在自責嗎?你認為是你的原因,導致我們的作業做的不夠好?
我:似乎是這樣的。
她:你好好想想,真的是你造成的嗎?這是你的錯嗎?
我:嗯,學習是你們的事情,我好像太希望你們能學好點。你們做的不好,會讓我覺得我教的不好。
她:噢,那不是你的錯。你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導致你有情緒的,你發現了嗎?
我愣住了……
我的孩子,給我上了一課。
有時候我沒覺察到的,他們以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我的情緒,我才發現,原來我是這樣想的。
這樣的互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