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看完后,我找了一下海報,翻來翻去竟沒有發現太多合我意的,只有底下這張,意似而神不同,索性拿它當了頭圖。
觀影完畢后,我翻了翻豆瓣,發現影片的評分在7分多,粗略看了一下評論,沒有看大段大段的影評,似乎大家褒貶不一,對影片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刪點兒東西,戲能更好,有的說就是個大導演拍出來的年代戲,也有同學追憶到了自己的爺爺輩,看上去都蠻有意思。只是這些短評卻沒能有一個說出我腦海中的那幅畫:一輛坦克車和一株帶了土的小玫瑰。就像兩年前的《老炮兒》在我心中留下了六爺身穿軍大衣拄刀半跪在野湖上的畫面一樣,這些畫面似是濃縮了我對整部電影的理解,大概也不會隨著歲月的洗刷而變色了。
我總覺得小玫瑰就像是一枚硬幣的正面,它光鮮亮麗,惹人歡喜。而那輛坦克車,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反面,它暴力嗜血,讓人厭煩。但一枚硬幣卻總會有正反兩面,它們看似割裂,卻渾然一體。劉峰與小萍,就像我腦海中的那幅畫,只是他們兩個人的小玫瑰,都被坦克車碾壓過,最后又都頑強的生長了出來。
劉峰是大家公認的『活雷鋒』,在文工團與人和氣,不爭不搶,愿意去做別人不愿做的活兒。大家大概都知道劉峰是善良的。劉峰特別喜歡一個叫丁丁的姑娘,知道丁丁不愛吃餃子就煮了掛面,知道丁丁手表壞了就自己琢磨怎么修,丁丁腳磨出了水泡,他愿意拿針去挑,甚至為了丁丁推卻了提干的名額。只是他表露心意并擁抱丁丁的時候,丁丁落荒而逃。被丁丁倒打一耙后,劉峰終于被剝走了『活雷鋒』的稱號,下放到了連隊。終歸還是沒有帶走他那些印有『活雷鋒』的殊榮獎品們。這個時候,大家大概認為劉峰是個不善良的人。
小萍被劉峰接到了文工團,從一開始就受盡其他戰友的冷嘲熱諷,他們諷刺小萍身上的汗漬,諷刺小萍的穿衣風格。只是他們不曾看到,當鄧麗君的聲音響起時他們驚訝還有這種唱法的樣子,當他們穿上香港服飾驚訝還有這種穿法的神態,與小萍又有什么分別?小萍喜歡的劉峰終歸還是『被』離開了,小萍也選擇了離開了文工團,因為他始終認為劉峰是善良的。
劉峰在戰地經歷了輸死搏斗,看到了血肉橫飛的場景,子彈一個接一個的貫穿戰友的胸膛,身邊的弟兄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終于他用盡渾身解數從沼澤中拖出一個隊友,而自己也因此失去了右臂,而這條右臂換來了一個戰斗英雄。
小萍在陣地的醫院中救死扶傷,甚至在房子塌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一位傷員,但她終歸還是受不了過多殊榮加身,精神瞬間崩潰了。
普羅大眾說你們是英雄你們就是英雄,普羅大眾說你們善良你們就是善良。那你們應不應該為普羅大眾而活?
劉峰戰后回到了文工團,他精神一恍惚仿佛看到了往昔排練情景,戰友們比肩訓練,那一抹金色的記憶在他的心里面閃閃發光,他是真的喜歡,他釋然了吧。
小萍追著音樂自己跳動起來,柔美的線條在溫婉的月色中翩翩起舞,舞步輕盈的略過腳下的草地,當雙手如蝶般飛舞時,她的眸子終于變得清澈,她釋然了吧。
結尾的車站長凳上,兩人相互依偎。只有同等質量的生命和靈魂,才能做到如此自然,如此返璞歸真吧。
劉峰與小萍是兩個點,這兩個點又衍生出了兩條線,它們時而彎曲,時而筆直,中間差點又能交匯成一個點,但終于還是各自拐向了一邊。它們延展著,蔓延著,終于在最后交匯到一起,畫到了這張紙的終點。線條的所過之處,時而出現了斑斕的顏色,時而出現了斑斑點點,有時你甚至能看到那一片片如山般的潑墨壓在線條上,但它們還是在不斷的蔓延。終于紙張隨著線條的舒展而變得更加破舊,終于兩根線條也走到了終點。當你回過頭來再去看看這兩根線條的軌跡,你會發現,在開始的開始與結束的結束,它們竟彼此交叉相連。只是這承載線條的紙,在不覺間已有了厚重的質感。
小剛導演說,《芳華》是一杯帶了霜的葡萄所釀制的葡萄酒。我覺得這酒入口略苦,但卻苦后甘甜,只有這樣,才能品的出這其中的厚重,就像wyman在《苦瓜》中所寫:
到大悟大徹將一切都昇華 這一秒坐擁晚霞 我共你覺得苦也不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