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天空中飄起了雪粒,雖然只是如雨般灑落,卻也意味著寒冬已來。這樣的日子,能夠守著電腦與遠方的書友夜話,倒也有欲飲一杯的快意。
今天是我們的語文共讀群的每月一會的日子,跟著陳晶老師一起讀專業書籍已經好幾年,許多難啃的書籍就是在這日日打卡中完成的。近兩年,我們又約定了每月一會談的決議。聊一聊共讀的書籍,說一說彼此的教學,雖然我們任教不同學段、甚至不同學科,但是因熱愛而相聚總是有許多共鳴。今晚亦然。
首先發言的是一位高中音樂老師談起讀葉嘉瑩解讀詩詞所受到的啟發,她說自己之前對詩詞并不太感冒,但是讀進去就發現不一樣了,其實美是相通的,音樂與詩詞都是如此。也許大家對古典樂曲也有畏難情緒,欣賞多了就會發現沒那么難。
然后陳晶老師談了閱讀中的困惱,那就是如何把葉嘉瑩教授的解讀應用于高中課堂,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聽著陳晶老師的闡述,我忽然決定放棄自己準備好的稿子,直接從最近聽的課例入手,分享我對文本解讀以及新課標下古詩詞教學的思考。自從2022年新課標頒布以來,我已經發生了從畏懼新課標到認同新課標,甚至踐行新課標的轉變了。我覺得古詩詞教學對老師的要求其實很高,我們必須要多讀書、吃透文本。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設計出真實性的情境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我覺得始終牢記學生的學、以學生為中心,這才是新課標的意義。
陳老師高度認同了我的觀點,實在令我高興。因為與陳老師相識于網絡已很多年,在讀書這條路上,她始終是令我仰望的老師。她對閱讀的執著特別讓我佩服,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朋友,這樣的共同體,我才能不忘初心,堅持讀書。
后續又有幾位老師發言,最令我難忘的是教高三的劉老師,她自述年齡已高,卻越發覺得讀書的重要性,即使在繁重的高三教學任務的壓力下也沒有放棄閱讀。她說因為從小熟讀詩詞,所以對葉嘉瑩的解讀特別有感觸,對詩人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她還舉了自己的考入南開大學的學生,因為聽了葉嘉瑩教授的一次講座就棄理學文,最后文學博士畢業的例子。這個學生實在令人震撼,充分說明葉老的魅力無窮大啊。
最后這次跨學科、跨學段的網絡云教研,讓我們達成了研讀一位詩人、做一個課程的終極任務。是什么讓來自天南海北從未謀面的老師們如此主動地給自己留作業?大概就是偉大事物——詩詞的魅力吧?
不多說了,繼續讀書去啦!期待下一個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