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之二

資料來源: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之二,在此之上標注斷句。

  弘治十八年六月

  ○甲寅 朔。敕諭禮部曰:“朕惟自古嗣統之君,必追述先世功德,加之鴻名盛號,以昭顯揚。顧政令出朝廷,惠澤在天下,雖庶民百姓,莫不尊親,而輔理承化之臣,其所聞見體行者,尤為切至。茍不博采公論,詳考舊章,其何以彰示四方,垂于萬世?恭惟? 皇考 大行皇帝,嗣登寶位,垂二十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見諸遺詔,實本圣心。至于議禮考文,親賢納諫,安內攘外謹始慮終,宏綱大目,深猷遠計,皆前代帝王所不及。昊天弗吊,遽爾升遐,惟予沖人,肇承丕緒,追慕光烈,率遵典儀,事在朕躬,曷其敢后,爰稱大號,務協至公,克揚 皇考 功德之隆,以稱朕孝誠之志。爾禮部其集文武群臣,定議《尊謚》,擇日恭上冊寶,欽哉故諭。”

  ○兵部言:“宣府官軍與虜持久,雖發京軍策應,終不若土著之兵,便于戰守。請募土人,愿報效者,驗其年籍,人給銀三兩及馬匹、器械,編成隊伍,與官軍協力殺賊,有功照例升賞。事定,歸農者聽其,愿留者寄名,近衛月給糧一石,老則除之。”上命:“鎮巡官用心設法招募,務濟實用。”

  ○乙卯 上御西角門視事,文武百官行奉慰禮。

  ○命 都督 李杲、都指揮 劉祥,俱充游擊將軍,各統兵五千馳赴宣府,聽調殺賊。從兵部覆,總兵官 朱暉 請也。

  ○命 西安·左衛·指揮使 任璽 統固原備冬官軍,以都指揮體統行事。

  ○敕 兵部·尚書 劉大夏、英國公 張懋 及科道各一人,清查團營官軍,選其精銳,嚴加訓練,以俟調用。

  ○丙辰 禮部奏:“侍郎 王華 等覆視原擇山陵地果吉,宜行欽天監擇日興工。”上從之。遣駙馬·都尉 蔡震、馬誠 祭告諸陵,尚書 曾鑒 祭告天壽山后土、司工之神。

  ○禮部進上《大行皇帝尊謚議文儀注》:“一 初三日,鴻臚寺官于西角門設謚議文案。初四日早,上衰服御門,捧謚議官立于階之東,文武百官各素服詣丹墀,行四拜禮。禮部官奏:‘進《尊謚議》文。’序班引班首官稍進前,捧謚議官以文授班首,班首捧由中道進,上起至謚議文案之北,班首跪置謚議文于案,百官皆跪。上視畢,以謚議文授翰林院官,命撰謚冊。翰林院官跪受興,捧從中道出,上復坐。班首與百官俱俯伏、興,班首復位,俱再行四拜禮畢,序班徹案,上還宮。”

  ○升 翰林院·侍講 張澯 為侍讀,學士·檢討 石珤 為修撰。俱以九年任滿也。

  ○改平涼府·掌府事·四川·布政司·右·參政 安惟學 于陜西督理糧儲。

  ○思恩府·土官 岑浚 作亂,討平之。岑氏,世守思恩,至 浚 襲府事,肆為不法,屯兵聚糧,劫殺萬計,攻奪田州,府治·土官 岑猛 遂棄城遁,官司屢撫諭之,愈恣。總督·兩廣·左·都御史 潘蕃 及太監 韋經、總兵官 毛銳 等會奏:“請討之。”調集兩廣、漢達官軍,左右兩江官目土兵及湖廣官軍土兵,合十萬八千余人,分為六哨。副總兵 毛倫、右·參政 王璘 由慶遠,右·參將 王震、左·參政 王臣 及湖廣·都指揮 官纓 由柳州,左·參將 楊玉、僉事 丁隆 由武緣·荒田,都指揮 金堂、兵備·副使 姜綰 由上林·那學通感,都指揮 何清、右·參議 詹璽 由丹良,都指揮 李銘 并泗城州·土舍 岑接 目兵 由工堯,各取道共抵巢寨賊,分兵據險拒敵。我軍奮勇直前,援崖而進,浚 勢蹙遁入舊城,諸軍合圍之,破其外城,進薄內城急攻之,浚 死城中,獻其首于軍門,思恩遂平。是舉,凡前后斬捕首虜四千七百九十,俘男女八百人,得思恩府印二,向武州印一。自進兵及班師,僅踰月捷聞。上以蕃等有功,賜璽書勞勉之,奏捷者各升賞如例。其后廣西·右·布政 馮鎬 赴任上言:“前調土兵,往返道途,所在殺略,其害甚于 岑浚。”欲乞昭示憲度,以為不法者之戒,仍乞以后土兵,不許輕易奏調。上下其事,于兵部。

  ○泰寧等衛達子滿蠻等,款塞自陳:“為北虜所侵,絜其累重,欲入內地以避之。”守臣以聞,兵部言:“宜稍加存恤,以示懷柔,而嚴為之備。”從之。

  ○西安門修鋪起土,內官監·太監 李興 請借用五城夫甲。兵部以為民不堪命,且先帝有借用之禁,乃不許。

  ○升 狹西·都司·都指揮·僉事 季榮 為都指揮·同知。榮,前在靈州領軍,有斬獲功功次,冊誤屬督陣給賞之數,榮奏辯,兵部核實,乃改授焉。

  ○升 毛憐衛·指揮使 亦出哈 為都指揮·僉事,指揮·同知 乃看 為指揮使,指揮使 特魯格 為都指揮·僉事,更與之敕,俱以天順等年授職,各歷二十五年有余,從其援例以請也。

  ○升賞 遼東·撫安堡獲功官旗軍人等,五十二人有差。

  ○經略·山海關·工部·左·侍郎 李鐩 回京上經略事跡:起廟山口迄于密云墓田谷關,展出荒地五十頃二十畝,修邊墻二萬四千七百九十余丈,濠溝三千三百余丈,墩臺、敵臺、城樓、營堡等項共一百七十余座,營房三百八十余間,所用夫力計四百九十余萬,工馬價、匠價銀計二千二百九十余兩,夫錢二十八萬一千九百余文,口糧二萬四千三百余石。命所司知之。

  ○丁巳 禮部·尚書 張昇 等上《大行皇帝尊謚議》曰:“臣等會同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官、太師兼太子·太師·英國公 張懋 等。伏惟 大行皇帝,以不世出之圣,操大一統之權。知孝為萬善之原,故因親立愛,知敬為眾德之聚,故以禮制心。當更化之時,著鼎新之政,進賢去佞,崇正黜邪。內遠聲色,掖庭無歌舞之娛,外絕游畋,苑囿無車馬之跡。講求經史,不厭詳明,披覽諫章,不遺徵賤,而又訪搜民隱。體悉下情,憫兵事之勤,而每矜其過,念人命之重,而必求其生。讀《文華大訓》,則思弘憲考之規,修《大明會典》,則志復累朝之制。至于 圣祖母 之奉,尤極尊隆,疾則慎湯藥,居則新宮殿,著于誥諭之褒。宮中行三年之喪,別殿嚴專祀之禮,見于諒闇之際。此皆帝王之盛節,天下之至難。若乃親禮儒臣,不時召對,咨詢政務,以次舉行。側聞顧命之遺言,猶為宗祧之大計。茲蓋天彝所秉,表里純誠,圣學之成,終始一致者也。不幸明靈厭代,龍馭升遐,四海臣民,若喪考妣。遺詔一下,而朝野吞聲,臨禮既終,而哀號未畢。竊嘗遍觀史冊,沿溯古先,凡握符御極之君,誠未有能逮焉者矣。方大道為公之世,有至尊無上之稱,輿議僉同,情文斯稱,大行皇帝尊謚,宜天錫之曰:‘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上以配九廟之神靈,遠以昭萬年之統。緒實惇典庸,禮之第一事云。臣等拜手稽首謹議。”

  ○禮部進上《大行皇帝尊謚冊寶儀注》:“一 初四日,太常寺官奏致赍,請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至日,行祭告禮,用祝文、香幣、果酒、脯醢如常儀。初七日早,上親告幾筵,內侍官設冊案寶案于幾筵前左右,前一日置冊輿、寶輿、香亭于奉天門,捧冊寶各置輿中。是日,上衰服御奉天門,內侍官舉輿。外導駕官導,上隨輿后降階升輅,外導駕官退。百官素服立于金水橋南,皆北向,俟輿至,皆跪,既過,皆興,隨至思善門外,北向立。內導引官導,上至乾清門外降輅,輿由中門進至幾筵殿前丹陛上。內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至丹陛上拜位,捧冊寶官于輿內捧冊寶,由殿中門入至幾筵前左右,向北立內。贊奏,上四拜,親王陪拜,在外鴻臚寺官傳唱,百官皆四拜。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入,至幾筵神御前,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于上左,上受冊獻畢,以冊授捧冊官,置于冊案。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于上左,上受寶獻畢,以寶授捧寶官,置于寶案。奏宣冊,宣冊官詣案取冊,跪于上左,宣訖。奏宣寶,亦如之。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四拜,傳贊百官同。導引官導,上至幾筵前,奏初獻禮,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獻帛、獻酒,贊讀祝,讀畢,奏亞獻禮,終獻禮,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奏復位,導引官導,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傳贊百官同。祭畢,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入,至神御前,以冊寶授內侍官捧入。內導引官導,上入內安冊寶,行叩頭禮。導引官導,上由左門出,至丹陛上,奏禮畢,傳贊禮畢。一 初十日,頒《尊謚詔》。是日早,百官各素服烏紗帽黑角帶,立俟于承天門外,其大臣立于午門前,以俟導引,上黑翼善冠素服黑犀帶,御華蓋殿。執事官先行五拜三叩頭,禮鴻臚寺官奏請升殿。導駕官導,上御奉天殿,鳴鞭訖,序班設詔案,翰林院官捧詔立于左,鳴贊唱頒詔,翰林院官以詔授禮部官置于案,序班舉案由奉天殿左門出,錦衣衛用傘蓋送至承天門,百官入班,贊禮唱、四拜、平身,稱有制,贊跪開讀,訖再行四拜禮。鴻臚寺官傳奏禮畢,上還。”

  ○升 大名府·知府 韓福 為浙江·布·政司·右·參政,襄陽府·知府 馬龍 為右·參政。

  ○裁革 華亭、丹徒、丹陽、金壇四縣治農·縣丞。時監察·御史 何天衢 請革,天順元年以后,添設治農等官。巡撫·都御史 魏紳、巡按·御史 宗愷 皆謂:“蘇、松、常、鎮四府通判并蘇、常所屬州判縣丞之職專治農者,不可革。惟此四縣可以他官兼管水利,其丞可革也。”戶部覆奏,從之。

  ○開設 豫旺城·平虜·守御·千戶所,既成設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二員、鎮撫一員、百戶十員、吏目一員,及新安倉大使、副使各一員。豫旺城去韋州·嬴山僅百里,河套駐牧之,虜入寇固原、平涼勢必由此,其地土衍沃,可屯而守。成化間,屢遭虜患,都御史 余子俊 議:“立所。”既有成命,因循不舉者,垂二十年。弘治末,虜復由此深入,總制·尚書 秦纮 再申其請,尋亦召還,不果行。至是,都御史 楊一清 奉命經略,乃委官創立廨宇,編原擬存留清,解南方軍及新募軍入伍操練,授田屯種以為防御之計,又請查調邊衛近升千百戶,剩員以補新設之缺,若套賊有警,則擬調備冬官軍二千人,擇驍勇將領統之至此按伏。蓋豫旺為喉襟要地,于此城守,東可遏大小打狼山,侵掠萬安、清平二苑之賊,西可援葫蘆狹口半個城,深入固原、安會之路矣。

  ○設 潮河川·新營于古北口·外關,調 古北、潮河二營步騎五百人戍守,以密云衛·指揮 李秉、劉祥 領之。從經略·邊務·工部·侍郎 李鐩 請也。

  ○甘肅·游擊將軍 徐謙 上言:“永昌兵寡,不足御寇。”欲復調莊浪、涼州、山丹三衛、原駐永昌游兵,并力防守。兵部以莊浪、山丹地去永昌頗遠,且當虜沖兵,不可輕動,惟涼州地近永昌,兵力比他衛頗多,宜分撥元戍游兵二百人益之。上是其議。

  ○定幼軍解補開豁例。兵部奏:“府軍·前衛·幼軍逃者,審年未五十無疾者,仍解本役;若五十以上及疾故者,俱勾壯丁補伍;若役久未經逃者,老疾病故之日,即與開豁;仍三年一次驗放,著為令。”從之。

  ○初,巡撫·都御史 史琳 以保定等府民間草場租銀太重,奏:“定輕,則上地畝銀五分,中三分下二分。”至是,金吾等衛請:“比民間例,輸納。”從之。

  ○發 太仆寺馬價銀:十萬兩于北直隸,一萬兩于宣府,二萬兩于大同、山東、河南,收買馬匹。從兵部請也。

  ○授 駙馬·都尉 游泰 庶子 鉉 為錦衣衛·百戶。先是, 泰 子 欽 恩授世襲百戶卒,泰 請以 鉉 襲,且乞升正·千戶。兵部以為未可,上特授 鉉 百戶。

  ○經略·邊務·太常寺·少卿 孫交 上言:“永樂時,邊關林木茂密,暫役沿邊隆慶等衛軍士,采辦薪炭,因循未革,其后無木可采,又有伐木之禁,以故每年各衛,例納銀二萬余兩于后府,招□買納或不及數,至均之屯軍。夫邊關樹木稠密,蓋欲扼虜騎之奔馳,資我軍之防守,所以敕諭守臣,禁令甚嚴。今軍衛催科乃有薪炭之價,是名為禁之,而實復徵之。無名之稅,豈盛世之所宜有哉。乞軫念邊士貧苦,盡行蠲免,以示優恤,使得銳意于防守,其或薪炭不足,宜令惜薪司及易州山廠,查計歲收之數量,省十之二三,如又不足或將別項錢糧通融那補。尤慮林木有限,用度無窮,仍敕山廠侍郎于無礙山地,設法種樹歲以百萬計,以為后來薪炭之需,則不必重斂于人,而自享無窮之利矣。”兵部謂宜行工部議處以聞。

  ○兵部覆議給事中 許天錫 言:“邇者賊劫朝士氊衫衣服于西公生門,又奪馬傷人于長安右門輦轂之下。橫肆如此,若不嚴加防捕,則禍機隱伏,關系不輕。宜于團營摘撥騎士百二十人,每三十人選千百戶一人領之,東于玉河西堤工部廠,西于彭城衛,南于惠民藥局,北于富峪衛,巡邏曠地,滿三月一易。賊寧罷去,更責令五城兵馬,各照分管坊巷,嚴督兵牌,晝夜巡警,不許受制諸司及別項差遣,仍申明禁約寬恤,地方火甲不許濫役,以專守望。”從之。

  ○戊午 上始釋衰服,服素翼善冠素腰绖,仍御西角門視事。

  ○營建 大行皇帝 陵于天壽山,薦名:“泰陵”。敕太監 李興、新寧伯 譚祐、工部·左·侍郎 李鐩 提督,發五軍等三營官軍萬人供役,仍命科道官各一人點視。

  ○敕諭文武群臣、軍民人等曰:“朕肇承大統,仁恩所施,已遍寰宇。顧在京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昔奉先帝,效勞有年,宜頒錫賚,用溥新恩。”于是,賜白金絹布鈔錠:公、侯、駙馬、伯 白金二十兩;一品、二品 十五兩;三品 十兩;四品 八兩;五品、六兩;六品、七品 五兩;八品、九品 四兩;雜職 三兩;侯、伯子孫未襲及無子孫而有母妻存者,各五兩優餋;軍官母妻見存者,人各二兩;將軍、旗軍、勇士、力士、校尉、餋馬小廝、軍匠、馴象軍奴人等,各二兩;操備及營造軍官,自一品起 十五兩遞降至雜職三兩止;旗軍,人二兩,優給幼官;及鰥寡老疾軍官,自一品起六兩遞降至雜職一兩止;紀錄幼軍,人一兩;辦事官監生及天文、生樂、舞生、醫士、順天府學生,人各絹一疋;在京吏典、知印、承差、坊廂里老民匠、廚子、樂工,人各綿布一疋;在外聽選并公差等項文武官員,鈔錠各有差。

  ○南京·國子監·祭酒 章懋 乞致仕。不允,命供職如故。

  ○調 延綏·游奇兵赴大同,備宣府策應。

  ○榮王當之國,兵部議以梓宮在殯,王哀疚未忍遽離,且緣道災傷,不堪供億。上命來年六月議之。

  ○命 巡撫·保定·都御史 王璟 選附近衛所下班官軍二千人,赴紫荊、倒馬關,協力防御。以虜入蔚州、黃昌故也。

  ○漕運·參將·山東·都司署·都指揮·僉事 溫和 乞改注錦衣衛·帶俸,以便赴京議事朝參。兵部議:“許其暫改,子孫承襲,仍于原衛。”從之。

  ○升賞 遼東·署都指揮·僉事 俞謙 等四百九十一人有差。以虜入西湖、景印、臺山、歪頭山等處,各有斬捕功也。

  ○裁減 瓜洲水驛。都御史 張縉 奏:“瓜洲南去京口,北去廣陵,相望不遠。”故也。

  ○己未 大學士 劉健、李東陽、謝遷 言:“皇上嗣登寶位之初,賞臣等各銀三十兩、纻絲二表里,已頓首拜受。近聞戶部奏擬:將親王及文武官員賞例,通為減省。竊思帑藏,告竭減省,賞賜乃不得已,而臣等獨受厚賞,心實不安,請辭免。”上曰:“此先朝故事,勿辭。”

  ○南京·刑部·左·侍郎 張撫 以老疾乞罷。不許。

  ○升 浙江·按察司·副使 林廷選 為廣東·按察使,南京·刑部·署員外郎 王秩 為廣東·僉事。

  ○贈 貴州·都指揮·僉事 史韜、郭仁、李宗武,都指揮使 李雄,俱特進榮祿·大夫;同知·都督府事 韜 子 涌,仍襲升都指揮使,降安南等衛;指揮·同知等官 李熊 等八員,各一級;指揮·僉事等官 楊綱 等九員,各二級;指揮使等官 馬武 等十一員,各三級;故·都指揮·僉事 吳遠、指揮·僉事 任禮、指揮·同知 張英 應襲子,各降祖職三級,仍調衛;都指揮·僉事 楊芳、指揮·同知 劉武、都指揮·同知 孫輔 及指揮·同知 于泰、指揮·僉事 龔泰 應襲子,各降祖職二級。初,鎮守·太監 楊友 之征 福佑米魯 也,營于盤江西岸。諜報賊首 阿方車 將聚眾劫營,韜 請 友 避敵移東岸。友 與按察使 劉福、右·布政使 閭鉦 議,皆貪功不從。明日賊果至,虜 友 去,鉦、福、雄、宗武、仁 俱遇害,官軍死者千三百人。韜 出與賊斗,亦墮水死。議者謂:“韜 謀果用必不敗,雄、宗武、仁 死亦可憫。”故贈之。熊 等罪應謫戍,則以各有斬獲功乃遞降;禮、英 已論斬;龔泰、于泰 已編配遠方;武、輔 已物故,則以其橫索夷賄,釀成禍患,情罪深重,雖軍職典刑謫戍者之子孫,例得仍襲祖職,乃議特降之,各永遠不許襲補。

  ○庚申 上《大行皇帝尊謚》。英國公 張懋 奉命祭告天地,新寧伯 譚祐 告宗廟,惠安伯 張偉 告社稷,上親告幾筵。恭上《尊謚》冊文曰:“孝子 嗣皇帝 臣厚照,謹再拜稽首言。臣聞生盡餋沒盡哀,夙本天彝之秩,祖有功宗有德,式隆廟祀之稱。惟孝子能饗其親,而大事必師乎古。恭惟 皇考 大行皇帝,躬膺震器,手握乾符,至德難名,玄功不宰。兩宮視膳,餋無間于始終,九廟奉嘗,禮特備于祧祫。豫教守《文華之訓》,率由修《會典》之書。優禮大臣,必隆體貌,弘開言路,不廢芻蕘。軫邊將,每錄其微勞,慎官刑,尤詳于重獄。雖世臻熙洽,而心切勵精。謂法久弊生,比歲舉厘革之政,念民窮財盡,臨終遺寬恤之恩。明同夏禹之貽謀,正比周成之顧命。宏規大烈,非一二事之可陳,盛業鴻名,與億萬年而俱永。爰稽眾議,請命于天,謹奉冊寶,上尊謚曰:‘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伏冀圣靈,茂膺洪號,誕敷福蔭,祚我孫曾,謹言。”

  ○辛酉 大學士 劉健、李東陽、謝遷 復辭登極賞賜,言:“臣等昔在先朝,國用充裕,此等正賞,固不敢辭。今府庫空虗,加以強寇在邊,軍需方急,若不痛加撙節,目前已不能給,后來何以繼之。且節用必自貴,近始臣等受遺輔政,當與國同憂,豈可獨受厚賞?伏望自今以后,一切無名之賞,盡皆停止,以崇儉德。”上曰:“朕初嗣位,加賚輔臣,禮不可廢,卿等勿固辭。其他財用,朕目當撙節。”

  ○六部·都察院·尚書 馬文升 等,亦辭賞賜。不允。

  ○都御史 楊一清 言:“蘭州視甘涼尤為要害,與虜止隔一河,而河北鹽場堡、定火城二處,俱賊所從出沒。請留甘蘭二衛兵千二百人,按伏蘭州,以逸待勞,庶可遏虜深入。”從之。

  ○命 廣寧伯 劉佶 兼管紅盔·將軍·侍衛·直宿。

  ○敕 巡撫·都御史 周季麟、王璟 選操永平等衛所軍余及團操諸府州縣民壯,以衛郊畿聽候調用。其團操民壯永平、保定、真定、河間、大名各千人,廣平、順德 各五百人,余州縣多寡有差。

  ○刑部奉先帝恤獄詔條,具死罪可矜疑者七人,幼少情輕者一人,雜犯死罪及徒杖罪諸枷號者三十二人以聞。得旨:“七人貰死,戍邊遠其殺人者,杖之百乃遣,幼少者宥之如例,追銀給死者家,枷號者免之,各依原擬發落。”

  ○四川·茂州地震。

  ○癸亥 以上《大行皇帝尊謚》詔告天下,詔曰:“朕惟帝王大行,受大名考德,定謚薦于宗廟,播之天下以傳于無窮者,古之制也。洪惟我 皇考 大行皇帝,以圣德膺天命,嗣大歷服越十有八年,敬天法祖,尊親睦族,親賢愛民之心,靡所不至,用是民生乂安,海宇寧謐,治理之盛,超軼往代,于前烈有光焉。乃者昊穹降割,龍馭上賓,中外臣民,衘戀恩德,攀號莫逮。顧予沖人,肇纘鴻業,時方在疚,禮樂之事,多所未遑。茲當視朝之初,首稱殷禮,謹命在廷文武群臣,稽古儀文,議薦謚號,博參眾論,協于至公。于六月初七日,祗告天地、宗廟、社稷,奉冊寶,恭上 皇考 大行皇帝 尊謚曰:‘建天明道誠純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于戲!天地之無窮也,而有高明博厚之稱。惟是盛德難名,舉其大者用上配列圣,永貽億萬年廟饗之休。布告遐邇,并宜知悉。”上以初即位,賜親王白金文綺各有差,仍貽諸王書曰:“予奉 皇考 遺命,纘紹鴻圖,念宗室至親,效勞藩屏有年,特具白金文綺,用表親親之意,其亮之。”

  ○遣 內官 祭中霤之神。

  ○初,署承運庫·太監 龍綬 等奏:“大行皇帝喪葬,用度繁浩。又今方將舉行徽號并大婚等禮,須用金五千余兩;給賞內外官員人等,須用銀一百八十萬兩有奇。庫中所積不多,宜預行區處。”下戶部,集議言:“戶刑二部、都察院收貯贓罰等銀、贖罪銅錢并太倉銀,總計不過銀一百五萬余兩。即今給散在京軍官春季俸銀十萬余兩,遼東、宣府、甘肅各邊年例及奏討銀又四十八萬余兩矣。擬支贓罰、贖罪銀錢,行令順天府收買金千兩,其實在見銀,則留備各邊糧草之用。蓋今北方大旱,虜勢猖獗,不可不慮,給賞之數,宜先支承運庫,所有不足則于各衙門借補。”議上。詔:“更議處。”會給事中 李貫、御史 李良、臧鳳 有裁減查核之,因言:“邇因宣府等處傳報賊情,數日之間,已用銀三十八萬余兩。財用匱乏,莫今為甚。惟京軍及各邊官軍,勞苦窘急,須如舊給賞,此外一切禮儀賞賚,宜如 李貫 等所言,悉遵遺詔減省。且查成化二十三年則例,重加裁定:親王則銀鈔相半;在京官員,如公、侯、駙馬、伯、儀賓、都督都、指揮、錦衣衛堂上見任并帶俸官及文職各官,各給鈔有差;武職指揮以下,則遞減給銀。其銀以戶部十五萬兩,太倉二十萬兩;及內庫見收者兼用不足,則取內府歷代舊錢,國朝通寶二萬一千萬文,準銀三十萬兩以補前數;又不足則于天下歲報在冊錢糧,酌量查取三之一或四之一備用之金。宜令四川產有之處收買四千兩,此后賞用則待各處解到折糧銀,及查解淮浙等運司各項鹽銀,以漸給之。又先年所賞皇親、駙馬、功臣、內官,寺觀、莊田將八萬余頃,每畝徵銀三分,歲約得銀二十萬兩,宜遣官查解內庫,以備給賞,俟庫藏稍充,仍歸業主。此皆因時權處,以應目前之急。而邊方意外之需,又有當慮者,宜令承運庫會同司禮監,將先年積貯金銀查盤見數,仍會內閣計處。今后支用,務守祖宗成憲,計算庫藏盈縮,量入為出,加意撙節。不經之費、無名之賞并無益工作,不得妄支本庫。每年終,具數開奏聽戶部。戶科查考如御史 李良 議,若仍以齋醮等項為名,浪費支用,宜追究引誘之人,從重問擬,庶國計可充。”命:“再審議。”乃言:“親王賞賜,宜仍舊典,各項莊田子粒銀兩,量借一年,其南京內外守備、參贊及各處鎮巡分守兵備等官賞,如在京公、侯等官,例俱給鈔。”上曰:“賞賜照成化二十三年則例,銀兩聽以漸措置支給,莊田子粒已之,余如所議。”

  ○罷 分守·通州·署都指揮·僉事 胡震。以貪暴不法,為御史 劉玉 所劾也。

  ○陜西·慶陽府·環縣及平涼府·固原州地震。

  ○同日,寧夏地震有聲如雷崩,壞廣武營城垣。

  ○甲子 敕諭禮部曰:“自昔圣帝明王治天下,必先盡尊親之道以惇化原,此天地之常經,古今所不能易者。恭惟我 圣祖母 皇太后,坤德之懿,克配皇祖,仁慈燾后,自 皇考 以暨予一人;圣母 皇后,淑德貞順,表正宮闈,誕育眇躬,劬勞備至。兩宮恩德,莫罄名言。朕初嗣丕基,圖報允切,稽諸訓典,厥有彝章,宜各極尊稱,均隆至養。茲將恭上 圣祖母 尊號曰:‘太皇太后’,圣母 尊號曰:‘皇太后’,爾禮部其擇日具儀來聞。”

  ○監察·御史 李良 言:“皇上嗣位之初,凡燕居臨政,宜取法祖訓,持守一章,躬行無間,則圣躬有餋,心體光明。仍乞兩宮于皇上,飲食起居,一一經心,擇純謹老成者為近侍;內閣府部大臣,不時召見便殿,咨決政事;翰林院官,令分番直日,以備顧問。”禮部覆奏,上是之。

  ○工部·右·侍郎 張達 卒。達,字時達,江西泰和人。天順八年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調營繕司遷屯田司·郎中,擢應天府·丞。丁憂起復,改南京·鴻臚寺·卿,遷南京·光祿寺·卿。弘治十三年九月,擢今官。至是卒,賜祭葬如例。達,純樸,不事表飾待人,周密有禮,平生罔有失色者,居官勤慎守法,鮮玷缺可議。晚年言官有論其禮儀粗率者,達 官對客聞之,笑曰:“我固粗率,人言者之論,諒哉。”其性度渾厚類如此。

  ○工科·都給事中 王縝 等言:“唐玄宗開元初年,內殿嘗置無逸圖,以備觀省,而天下乂安;末年,皆掛山水圖,以資玩適,而天下陵替。宋仁宗嘗命輔臣,書無逸孝經為圖,而享國最久。至徽宗命秘省,取翎毛山水為圖,而宋室不兢。由是觀之,則人主之好尚,誠不可以為細故而忽之也。陛下嗣登大寶,明詔在廷,裁革冗食,天下臣民無不欣戴。今錦衣衛·帶俸·畫士 蕭增 等自知不容,乃奏欲省親,意求復用,而各項作頭人等,營造工程,縱有微勞,乃其職分,往往升官加俸,傳之后世,實非美觀。乞將各處畫士曾授官及冠帶者,盡行裁革,發回原籍當差;其匠作額外濫升者,盡行革去,仍發各該衙門應役,庶官無濫員,財無濫費。”下所司知之。

  ○吏部言:“舊例,科道之選,進士與行人、博士,一體選補。近年,新科進士,例不得與,請照舊考授,以廣求才,而均選法。”上命:“止如見行例,選補。”

  ○新寧伯 譚祐 為言官所劾,上求解兵柄。上以其老成練達,不允。

  ○命 在外衛所新襲指揮千百戶,年二十五以下者,入衛學或府州縣學習,讀武經、七書,提學官課督有成,以備武舉之選。從太常寺·少卿 孫交 之請也。

  ○命 京城各門內外守門官,嚴謹盤詰,仍令點城官員不時巡察,其有視常怠玩者,指實以聞。以給事中 潘鐸、趙士賢 各奏:“虜警”方嚴,恐有奸人,潛入偵伺,故也。

  ○監察·御史 李廷光 言:“祖宗之時,兵精將勇,京邊內外,互為應援。今兵政漸弛,在邊者猶諳戰守,在京者訓練無法,因循茍安。近日,北虜寇邊,京營出兵征剿,整點數日,尚有未齊,幸而虜已遁去。然彼深入獲利已多,秋高馬肥,犬羊之欲,豈肯遽已,則在我之備御容可緩邪?尚書 劉大夏 雖忠厚清介,而乏剛果應變之才。英國公 張懋 以舊勛穹爵,而無戰陣謀畫之效。大者如此,余可知矣。乞敕責 大夏 圖所以豫防之策,令 懋 自陳委諸能者,仍差官清查京營官軍,其內外提督官,一不得與。庶兵將得人,而宿弊可革。”入,上曰:“京營官軍,已敕 懋 與 大夏 同科道官查選,廷光 可與同。事上緊回奏,毋得避誤事。”廷光被旨峻切,又制肘一無所施,未幾,憂憤而卒。

  ○英國公 張懋 上自陳,老疾求代。上曰:“卿勛舊重臣,練達戎務,方隆委任,其勿復辭。”

  ○太仆寺·少卿 儲巏 條奏御虜五事:“一 敏聽斷,謂:虜人舉事,必集眾謀數言,即決朝發夕至,故恒取勝。今吾議論苦于異同,文移傷于繁滯,如邊事有會議,數日而不定者。愿自今議處邊務,特召大臣并臺諫,示以原奏導之使言,或事大不能卒定,或日中再議,或姑俟明日。講求至當,稱制臨決,即日行之。庶事會不至后,時而所司章奏既省,亦可專意于籌畫矣。二 備將材,謂:朝廷每推將臣,輒難其選,豈真乏才邪?第求之不切,蓄之不豫耳。乞敕兵部先事會推武臣堪將領偏裨者幾人,文臣堪提督贊畫者幾人,使之共事京營,則不惟臨事整暇,抑可伐虜人之奸謀矣。三 廣參謀,謂:各邊巡撫都御史職務浩繁,當此倥傯之日,識慮恐不能周,宜于內外群臣中擇其曉暢軍士,推有志操者十數人,每邊遣一二人往彼,補其謀議之缺,相其戰守之宜,比之臨事旋圖者,難易懸絕矣。四 募材勇,謂:宜于沿邊及腹里州郡,懸賞招募驍勇材武之士聚之京師。平居則束之部伍,有功則差其官級,既可威敵制遠,而奸民有嘯聚弄兵之謀者,亦可以坐消其患矣。五 核功賞,謂:今邊境功次,多為有力者所攘,及至行賞,文移核實,動經歲月。乞捐數十萬之銀貯之有警處所,立為賞格,俾上功者提首而入,懷金而出,愿受官者納,賞以為左驗則賞,不踰時而士皆戮力矣。又令一隊之中,有能殺敵、戰不暇顧者,許本隊軍士,乘便為取。其首若疑似不明,即以賞銀均給一隊,如此則所斬之首,雖不必盡歸手刃之人,然為本隊所得者十常七八。蓋所以體其情,而結其心也。”令兵部看詳以聞。

  ○乙丑 戶部言:“遼東頻年災傷,倉庫無蓄。先如郎中 王藎 所請,已預送銀一十五萬兩矣。藎 復乞加添銀七萬四千余兩接濟支用,宜如所請。”從之。

  ○丙寅 大理寺·左·少卿 張泰、錦衣衛·都指揮 韋順、巡撫·都御史 周季麟 會勘薊州草場地土。四月中,奏上所處事宜,言:“其地通計四千九百四十余頃。御馬監草場在侯家營者,已足舊額八百頃一十畝之數。為團營委官買昂所侵者,三百二十五頃五十七畝。在青店莊者,今實有五百一十四頃五十八畝。團營草場屬之三千營者,今實有九百二十一頃四十七畝。又以侯家營界內萱港官地五十四頃,及民人所侵官地五十頃,并附余地十六畝補之。屬之五軍營者,今實有一千五百六十頃三十五畝,附余地五十八頃二十三畝。屬之神機營者,今實有五百一十三頃一十二畝,附余地一百四十五頃七十五畝。各草場侵占民田屯地九百三十七頃四十九畝,并附余地,皆宜給軍民為業。仍封土浚濠以定其界立碑,深刻以紀其數,則官民各有所據,而爭端可杜。”蓋先是新寧伯 譚祐 以神機營草場不及舊額,嘗遣給事中 周旋 往勘之,旋 失于核實,擅增地九百余頃。御馬監·太監 甯瑾 又奏:“矦家營草場,為皇莊及團營侵占數百頃。”薊州民 孟昱 等又奏:“徵糧地為 賈昂 所侵屢。”遣侍郎 顧佐、熊翀,太監 趙忠、黎鑒、楊俊,武定侯 郭良,給事中 潘鐸,御史 謝朝宣,會同勘處。忠、鑒等執奏異詞已皆辭避,事久不結,乃改命泰順、李麟泰等于御馬監。則據往年御史 陳璧 等所勘于三營,則據景泰中,武清侯 石亨 所奏參酌區處,擬上此奏。戶部·尚書 韓文 言:“如 泰 等所處,則牧養有地,上可副朝廷,慎重戎馬之意,恒產不失,下可慰小民,仰事俯育之愿矣。”奏上,先帝欲查,議至再,文 等言:“各草場勘處已明,惟神機營一處遣官踏勘已經四年,境內軍民屢遭蹂躝,人心怨甚。蓋 鑒、良 徒據 旋 所增,又佐 翀 勘報之數,而不知 忠、鐸、朝宣 所勘,正與 亨 所奏之額吻合而無異也。且邦政莫急于馬,固當重其牧放之地,邦本實在于民,尤恐妨其耕作之業。今薊州軍民 彭釗 等逃移失業者,已二百八十余戶矣。昱 等安居此地百有余年,其戀戀而不去。猶冀圣明矜念,復其故業,庶不捐親戚棄墳墓而他徙也,惟乞如臣等前后議擬而行便。”章留中,再閱月,至如乃詔:“如所議。”

  ○初,吏部·尚書 馬文升 言:“舊制所當修舉及軍民利害所當興革者凡十事,孝宗皇帝令所司議。于是,戶部議該行五事:一 定均徭買辦則例,寬窮民鹽鈔徵納。二 禁革勢豪官軍侵占,查理原額冊籍以備稽考。三 近有興販私鹽,或賤買官鹽,或買補殘鹽,夾帶余鹽越境者,此皆勢要乘時射利,宜禁革紏察運司官,以懲廢弛之患。四 州縣四倉,宜復古制,又兼設法措置,庶充儲蓄,而兇荒有濟。五 民之流移,多起兇荒,宜先發帑藏,以招撫遷徙,仍清查軍匠,庶無脫漏埋沒之弊。”議入,令再議鹽法事宜以聞,余悉從之。

  ○升 江西·按察司·僉事 任漢 為浙江·副使,整飭溫處兵備兼管分巡。

  ○戶部·侍郎 史學 言:“濟寧州原設南旺南、北二閘蓄汶水,及泰山、蕪萊諸泉以濟運道,最為要害。但閘官及吏職任卑微,往來官豪,得以擅自開閉走泄水利,阻滯運舟。欲令寧陽·管泉·主事每年糧運盛行之時,至南旺暫住,嚴督官夫以時啟閉。”從之。上以初即位,賜南京·守備并參贊機務各處鎮守、巡撫守備、內外文武官,白金彩弊有差;皇城京城各門擺隊官軍及邊軍,每名二兩。

  ○命 金吾·左衛·指揮·同知 句璽 守備天壽山。

  ○升 會州衛·指揮·同知 張經 為都指揮·僉事,分守通州。

  ○丁卯 夜,月犯狗星。

  ○戊辰 升 巡撫·湖廣·左·副都御史 韓重 為南京·兵部·右·侍郎。

  ○贈 故·致仕·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 張悅 太子·太保。

  ○命 都指揮·僉事 李琮 充宣府·游擊將軍。

  ○刑科·給事中 王宸 等查盤寧夏、固原等處倉場,糧、料草束浥爛數多,參奏督理·糧儲·陜西·參政 李王□贊、僉事 李端澄、分守·參政 李贊、分巡·副使 馬龍 等二十六員并巡撫·都御史 張禎叔、王珣、劉憲、周季麟 各有罪。戶部言:“各官多以丁憂餋病,遷官去任,又皆遇赦。”上然而宥之。

  ○庚午 占城國·王子 沙古卜洛 遣使 沙不登古魯 來貢方物,乞命大臣往其國,仍以新洲港等處封之。然不明言其父 古來 已薨與否,別有占奪方輿之奏始略及焉。給事中 任良弼 等言:“請封之事,當酌量審處。皇祖之訓,以占城朝貢時,內帶行商,多譎詐,嘗力阻之。逮我太宗,有事安南,以占城唇齒,始通往來,而與之封錫然。比之朝鮮、安南朝貢,以時者不同邇年。蓋因國土削弱,假貢乞封,仰仗天威,以詟服其鄰國,其實國王之立不立,不系朝廷之封不封也。況前者國王 古來 嘗請預封 沙古卜洛 為世子,而不得命。今乃稱 古來 已沒,虛實難料,萬一我使至彼,古來 尚存,將遂封其子乎?抑以義不可而止乎?脅迫之間,事有至難處者,如往時給事中 林霄 之使 滿剌加,不肯北面屈膝,幽餓而死,而不能往問其罪,君命國體,不可不惜。大抵海外之國,無事則廢朝貢而自立,有事則假朝貢而請封。今者占城之來,豈急于求封?不過欲復安南之侵地,還廣東之逃人耳。夫安南侵地,先年曾降璽書諭令歸,還約不還,且正其罪,彼揣其勢,必難輕舉,故天語丁寧,而侵疆如故,若諭之至再,彼將玩視之,而天威褻矣。今不先為處置國土,而但欲往封,設若拘留我使求為處分,不知朝廷何以處之?其逃移廣東人口,兵部曾咨撫臣,查發至今未報,若又因而拘我使索逃人,則似以天朝之使,質于小夷也。宜如往年 古來 至廣東就封事例,遣使送至廣東界。”上令其領敕歸國,戶部仍咨兩廣撫臣;詰責安南,諭以禍福,令悉還所侵地;其逃人 番伴 等再行撫臣撫諭發遣。庶全柔遠之道,無損中國之威事。下禮部集議言:“國王之薨,例先遣族屬告哀。今既不然且 沙古卜洛 請封奏內不明言 古來 病故年月,宜行廣東·布政司移咨本國,勘報議處。”從之。

  ○辛未 遷 石阡府·板橋·巡檢司于石筍崖,改隸思南府。以便防守砂場,故也。

  ○致仕·太子·太保·禮部·尚書 徐瓊 卒。瓊,字時用,江西金溪縣人。天順丁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預修《大明一統志》、《英廟實錄》,成化丁亥,升侍講。辛卯,主考應天府·鄉試,尋升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久乃進南京·太常寺·卿,掌國子監祭酒事。弘治庚戌,升南京·禮部·右·侍郎,以考滿至京,改禮部·左·侍郎。丙辰,擢本部尚久之,升太子·少保。庚,申乞致仕,賜敕給驛,還有司給月米歲夫,尋傳旨以 瓊 效勞年久,加太子·太保。比卒,輟朝,賜祭葬如例。瓊,為人和易敦樸,不事表襮,為文暢贍時有警語,蚤年書法逼晉然,短于才歷官無甚建明。為翰林時,置妾偶與椒房連葭莩,及擢尚書乃出,孝廟特旨,故言官謂其有所攀附,論劾不已,竟以是致仕云。

  ○壬申 四川·威州地震。

  ○癸酉 初,孝宗皇帝從廷臣議,別建新廟奉祀 孝肅太皇太后 神主。欽天監奏:“年方有礙。”禮部集議:“請神主暫奉安于奉慈殿正中,移 孝穆皇太后 神主居左”從之。至是,禮部進《奉安神主儀注》:“前期,致齋三日。二十八日,上以奉遷神主,告于奉先殿及 孝宗皇帝 幾筵。是日早,上具黑翼善冠淺淡顏色衣服黑犀帶,告 孝穆皇太后 神座。禮畢,內導引官導,上詣神座前,請神主降座,上捧神主立,內執事官移神座于殿中左間,上奉安神主訖,行叩頭禮。至午,上詣清寧宮告 孝肅太皇太后 幾筵。禮畢,內侍官進神主輿于殿前,衣冠輿于丹陛上,上如前冠服。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吉服詣拜位,四拜興,請神主降座、升輿,上捧神主由殿中門出,奉安于輿內。執事官奉衣冠置于輿后隨,上步行前導,親王后隨至寶善門外。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宮眷等迎于門內,以次后隨。先詣 奉慈殿,序立于殿西,稍北東向。內侍官先于奉先殿丹陛上正中,設褥位。神主輿至奉先殿門外少駐,內導引官導,上詣神主輿前跪請神主,詣奉先殿,俯伏、興,捧神主由殿左門入,至奉先殿褥位,跪置神主,上俯伏、興,行五拜三叩頭禮。畢,上跪捧神主興,仍由殿左門出,奉安于輿內。至奉慈殿門外,請神主降輿升座,上捧神主由殿中門入,奉安于神座訖,行安神禮。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入就拜位,贊四拜、興,贊行初獻禮、跪、奠帛、獻酒、讀祝、畢、俯伏、興、亞獻、終獻、四拜、焚幣帛、祝文贊。禮畢,太皇太后以下入拜位行謁,見四拜禮畢。內侍官先設褥位于奉慈殿正中之南,上詣 孝穆皇太后 神座前,跪請神主。謁 孝肅太皇太后 俯伏、興,捧神主詣 孝肅太皇太后 神座前,跪置于褥位,上俯伏、興、行五拜三叩頭禮。贊禮畢 ,上跪捧神主興,仍奉安于神座訖,行安神禮。內導引官導,上詣拜位,親王入就拜位,贊四拜、興,贊行初獻禮、跪、奠帛、獻酒、讀祝、畢、俯伏、興、亞獻、終獻。贊四拜、焚幣帛、祝文。禮畢,皇太后以下入拜位行謁,見四拜禮。”

  ○徽王 見沛 薨。王,英宗睿皇帝第九子,母德妃 魏氏,天順六年二月初二日生,成化二年八月十二日冊封。至是薨年,四十有三。訃聞故事,輟朝三日,上從禮部議,以大喪免之。遣官諭祭及有司治葬如例,謚曰:“莊”。

  ○甲戌 改 提督撫治鄖陽 右·副都御史 王鑒 之巡撫湖廣贊理軍務。

  ○升 提調河道·右·通政 韓鼎 為通政使,管理易州山廠。

  ○乙亥 升 刑部·員外郎 李希顏 為廣東·按察司·僉事。

  ○兵部奏:“湖廣·鈞州·太監 齊玄 原非額設,近又改為鎮守復增于舊,而西北沿邊凡有兵馬處,皆添設監槍、分守、守備內臣,此邊方之極弊也。乞悉遵詔旨,取回一應邊事,責之鎮巡等官,庶少紓邊方之困。”得旨:“齊玄 既非額設取回京,其余應裁減者,仍通查議以聞。”

  ○丙子 兵部言:“皇城四門以拱護宸居,京城九門以譏察奸宄。邇來門官太多,科占軍士,逼致逃亡,門禁漸弛,其流弊有不可言者。請遵詔旨,凡非雚額,一切裁革。”上命:“皇城四門仍舊,其余各門自今以四員為則,不許增,著為令。”

  ○命 隆慶衛·指揮使 張柏 分守居庸關,以都指揮體統行事。

  ○狹西·臨洮府·河州·沙子溝,夜大雨雷震,石崖山崩約移七八里,崩處裂為溝,壓居民三戶男婦二十一人,及田廬牲畜,俱陷焉。

  ○丁丑 發太仆寺馬三千匹于紫荊關給大同游兵,二千匹于居庸關給宣府游兵。

  ○內官監·太監 李興 奏:“營建山陵,阻于霖潦,運料軍士不能備僦車之費。請于內外諸司,假貸銀四五萬兩,委官分行,僦車轉輸,以蘇其困。”事下,工部以府藏空虗,無由措給,會官議:“取薊州等處修邊及各府逃夫,銀泰、安州香錢及濟寧閘、蘇松常樁草導河夫,價坐委工部、順天府官司其出納,以備運輦。庶軍士不困,而山陵速成。”從之。

  ○戊寅 刑部·右·侍郎 李士實 以疾乞歸。從之,令給驛以還。

  ○授行人司·行人 安奎、呂翀、任惠,太常寺·博士 邊貢,進士 王珝、陳霆、徐暹,俱為給事中。奎 吏科,貢、珝 兵科,翀、霆 刑科,惠 南京·吏科,暹 南京·工科。

  ○戶部·尚書 韓文 奏:“陳應、那卜堅參 等以左道進用,夤緣名號,冒濫賞賚,托建齋醮,取官錢不貲。今革奪之,典雖行而給沒之命未下。乞究其得之金帛,照數追出,以實帑藏。”上曰:“卿言良是,但已有旨處分矣。”

  ○復沙河縣于舊治沙河當孔道。官吏憚于迎送,乃以沙壅為辭,奏:“改遷于僻隅。”遷后十數年,居民以土泉涸,不安其居,奏:“請復舊。”下巡撫官勘議,亦言:“遷舊治便。”從之。

  ○工科·給事中 許天錫 等條陳 鼓鑄弘治通寶 事宜十事:“一 拓局場、寶鈔局東隅,地場迫窄,請移近便寬廣處所。二 處鑄匠。鼓鑄之法久廢,欽降式樣不過百文,入模則易于平漫,翻式則展轉失真。頃所取山東盜鑄充軍 金山 等到局,適在赦原,乞暫留鑄造,待教成各匠乃遣。三 革濫工。諸司職掌鼓鑄,惟用鑄、銼二色人匠,鑄司镕瀉、銼司刮磨。今本局增用钑匠、旋匠,亂加錘鏨,斜反拙劣,殆不成文,宜革去二色人匠,免致虗靡工價。四 考鑄法。鑄錢須兼用錫,則其液流,速而易成。今專用乾銅,是以難耳。乞每銅一斤,量加好錫一二兩,有將鉛、錫抵銅,以盜論。五 遵中制。諸司職掌所載:銅一斤,鑄小錢一百六十文,俱徑八分,重一錢,最為中制。今所鑄比原式又加重大,積錢十文,約有一兩七八錢,合依式翻鑄。庶錢制不異,便于流行。六 時支給工食銀兩,支給不敷,故曠廢日月。乞委官月給之,毋再過期。七 均稽考。今在京差科道官按季稽考,而南京及浙江等布政司,已未完數目,尚未開報,請于南京委官巡視如京師,各省委按察司官職,專稽考、禁革奸弊。八 計物料。金山 等鑄法,只用生銅,少加錫镴,以石炭代木炭,以松香代桐油,及少用黃蠟、硫黃、稻草數束而已。如牛蹄、磁末、瀝青、焰硝等項,悉合減革;其銅炭之類,每鑄錢一萬,合用若干,亦當議定斤兩多寡,以省浮費。九 惜浪耗。每文削下銅屑,至有二三錢,漫棄可惜。乞敕委官置淘沙之器,將灰土銅末淘出,作正支用。十 防奸偽,謂:開局之初,于京城雇覓鑄銅人匠造作。近又行取 金山 等法頗利便,及遇赦而歸,彼必效尤作偽。乞敕該部將原雇主名,通報在官,送臣等稽考。”工部覆議,謂:“拓局場,宜委官相擇;處鑄匠已議,將 金山 等除豁軍役,暫留教習,如或逃逸,仍依原擬摘戍;其謂遵中制,新錢止重一錢,恐致浮薄,宜斟酌定奪;余皆可行。”從之。

  ○己卯 定遼左等衛·指揮·僉事 楊遠、指揮·同知 鄒晟、百戶 周剛、副千戶 徐恭 坐守邊失事,論謫戍,以情輕,俱降一級。

  ○庚辰 初,兵部·尚書 劉大夏 言:“邇者,宣府警報,虧損邊軍,上貽圣慮。臣方欲薦賢,以濟時務,而監察·御史 郭東山 等交薦致仕,戶部·左·侍郎 許進、前·都御史 雍泰、南京·太仆寺·卿 陳璧 餋病。都御史 馬中錫、浙江·左·參政 韓福,皆才堪應變,乞行取簡用。”得旨:“查履歷以聞。”至是,吏部具諸臣實跡以請。上命:“進 璧、福 行取來京聽用,泰、中錫 姑已之。”

  ○刑科·給事中 王宸 參奏:“狹西·寧夏等衛·指揮·僉事 尹清 等三十八員,浥爛糧草,當究問。”戶部言:“清 等已遇赦,其虧損邊糧,宜行巡按·御史逮治,追陪完日釋之。”報:“可。”

  ○改 提督三河等城·把總·指揮使 吳昂 為守備,以都指揮體統行事,與通州分守官不相統屬。從都御史 周季麟 之請也。

  ○辛巳 命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孫需 提督撫治、鄖陽等處地方時需。以巡撫陜西行,取回京也。

  ○初,科道交章言:“兩京堂上官賢否雜任,宜加甄別。如吏部·侍郎 焦芳、梁儲,巡撫·狹西·都御史 楊一清,南京·國子監·祭酒 章懋,俱堪大任;去任 戶部·尚書 周經、侍郎 許進、都御史 雍泰、洪漢 俱宜起用。他如禮部·侍郎 王華、典文,招議·太常寺·卿兼學士 張元禎,奸貪附勢;通政司·右·參議 熊偉 屬托取財;掌鴻臚寺事·禮部·尚書 賈斌,人品卑下;掌太常寺事·禮部·尚書 崔志端,穢行彰聞;巡撫順天等府·都御史 周季麟,交結權幸;巡撫·山東·都御史 徐源,昏懦無為;南京·戶部·尚書 熊翀、戶部·左·侍郎 李溫、太常寺·卿 呂年,老有疾;右·都御史 金澤、應天府·府丞 李堂 奔兢轉官丁憂;太仆寺·少卿 陳大章,貪聲素著,俱宜罷黜。”至是,吏部議:“芳、儲、一清、懋、經,宜候缺,奏請簡用進。泰 已有成命,漢 并 華 等十三人進止,取自上裁。”上曰:“可。漢 候缺起用,溫 等令照舊辦事。”

  ○選 保定、河間達官軍舍一千二百人,令指揮 馮安 領之赴邊,聽都御史 史琳 等調用殺賊,人賞銀二兩、布二疋。

  ○壬午 奉安 孝肅太皇大后 神主于奉慈殿正中,移 孝穆皇太后 神主居左。是日早,暫免朝參。

  ○癸未 升 貴州·布政司·左·參議 王杲 為四川·左·參政,安慶府·知府 楊茂元 為廣西·右·參政,兵部·郎中 李麟 為江西·右·參議。

  ○浙江·巡鹽·御史 邢昭 與布按二司、運司官議寬恤灶戶事宜言:“鹽課辦納之難易,視人丁之多寡。今擬灶戶三丁以下,人免田七十畝,勿事徭役;或六丁或十丁、十五丁、十九丁以下,凡四等所免田各遞減十畝,二三十丁以上,全戶免之;或無余田則止免,其所有既免而有余田,乃聽派差;若將田準,丁辦課者,免如數;或有丁無田者,毋得以他戶田,詭寄免役,違者究問,擬充灶戶。庶惠均,而弊可革。”從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