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讀歷史,單就讀歷史書而言,很難在開始的時候就獲得可“繁殖”的知識,所以現在沒看完一章覺得無從下筆的時候,就去知乎一下,填補一下知識關聯的坑…話說瑪雅文明,波斯帝國,太陌生看完基本通通無感,所以,就不費時間下筆了。
這不是最近要去柬埔寨么,受印度宗教文化影響巨大,所以印度文明拿出來詳細寫寫。
印度古典社會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確的社會結構,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都非常明確,廣為流行的地中宗教傳統也促進了印度人的信仰和價值觀念的形成。
古典印度帝國的命運
在印度,為維持帝國政府所做的努力沒有取得中國那樣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印度處于地方王國而不是中央帝國的統治之下。在古典時代,只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但是持續的時間都布場,沒有能使中央集權的通知成為印度政治生活的長期特征。
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1]? ,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于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孔雀王朝的頂峰是在旃陀羅笈多的孫子阿育王統治時期實現的(這個時候我的腦子里突然冒出來一個有點傻的問題:為什么國王的兒子天生就能當國王?無論好壞,他們是如何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挑起這么一大灘事兒的?)
阿育王一即位就開始了征服活動進行過了,這位厲害的帝國管理者,通過嚴密的中央集權,稅收制度,甚至間諜制度,推崇佛教,大型水利設施,鼓勵商業,修建公路等等舉措讓孔雀王朝走上了頂峰,但孔雀王朝的興盛在阿育王掛掉之后就迅速消退了。
不過阿育王統治的象征---獅子,到今天為止還仍然是對于現代印度有吸引力的象征。
帝國復興和科學
后來的笈多王朝在4-5世紀給印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穩定和繁榮,在政治穩定的情況下,笈多王朝的繁榮支撐了學者們的工作,使它們能夠在自然科學和數學領域為復雜研究奠定基礎
……高能預警……發生了一些此前我從沒有知道過的事情……
印度醫生發展了整形外科的技術
天文學家確定地球是一個自轉的球體
印度在數學上非常先進很可能是因為印度的數字包括了“0”的符號
公元8世紀,阿拉伯和波斯的學著發現了印度的數學,很快采納了這種被他們成為“印度數字”的符號,后來歐洲人將這種符號成為“阿拉伯數字”,因為他們是通過阿拉伯的穆斯林學習到的……
呵呵……突然了解為什么印度現在的信息技術產業會場牛逼,自帶此屬性
父權和種姓制度
印度總給我一種對于女性極為不安全的印象,看了書之后才知道,其實這和他們自古以來存在的“種姓制度”有關…(更不想去了…雖然知道建筑美的要死,現在內心還是略拒絕真正去到印度的)
印度的道德家季度鼓吹對強有力的父權制國家的尊崇,從此來促進穩定,維持一種所有成員都有明確的身份和角色的社會秩序。絕大多數的人都與核心家庭的成員生活在一起。文學作品也完全吧女性看做是男性的附屬品,
印度的社會內部主要形成了四個主要的階層:祭司(婆羅門),武士和貴族(剎帝利),農民和商人(吠舍)奴隸(首陀羅)
這種社會制度對現如今的印度還影響至深,忽視女性權益的高種姓男性,是印度強奸案件中的重災區。
古典印度的救贖宗教
古典印度宗教是以婆羅門祭司們提供的祭司儀式為中心的,但是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他們的服務不再那么重要,特別是對新型的賦予商人和手工業者階層而言,這些人大多來自低種姓,非常痛恨享有社會特權的婆羅門種姓。
新型宗教如佛教和印度教轉而探求人類的精神世界,成為婆羅門宗教儀式的另一種選擇。
佛教早期吸引的是商人手工業者和其他社會的下層,它的吸引力在于它蔑視社會等級制度,關注道德行為,而不是關注那些漸漸遠離絕大多數人生活和精力的繁復的宗教儀式。
不過盡管佛教可能比婆羅門教更具有吸引力,但是佛教并沒有向信徒許諾一種更容易的生活。
宗教啊,在社會資源充沛與否不同的情況下,發展的趨勢也很像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從填飽肚子,不要天災到我要變更好…
最后想放一張佛像的圖,想想還是算了……沒圖……
最后最后,這本應該是周六晚上寫完的內容,不過因為兩件件蠻美好的事情的延遲了
記2016圣誕節
1.平安夜那天吃的很開心,和喜哥吃到了從超市買來的新新鮮的三文魚
2.心心念看一部圣誕節電影之后,和她們倆一起躺在客廳的充氣床上看完了《真愛至上》,當然,二狗是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