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予舍先生
01
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寒夜。
在湖北荊州的一間小旅館內,一對夫妻失眠了。
男子身披枷鎖,站在窗前,昏黃的燭光搖搖曳曳,墻上映著他骨瘦如柴的身影。
他再也忍不住了,聲音略帶沙啞,
“夫人,你明天就回去吧,不用再送我了!”
從北京到云南,萬里之遙,一路上,同樣的話,他已經記不清說了多少遍,
一旁的女人拾掇著衣物,兩頰滿是淚痕,沒有作聲。
第二天,清晨。
男子終于孤身上路了,
臨行前留給妻子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
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
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何洲?
今霄明月為誰留?
團圓清影好,偏照別離愁。
大意是:
我親愛的夫人啊,在這巴山楚水的渡口,我們就暫且告別吧。
我騎馬南下云南,你乘舟西入巴蜀。
你我好像那沙洲上的飛鳥,不知何時才能雙宿雙飛。
只可恨那一輪圓月,總讓人徒生思念。
一首離別詩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后來,當妻子回到成都老家,又為丈夫寫了一首七律:
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
......
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
天空飛來一朵云,可惜不是你。日日思君不見君,皇家何時放君歸?
寫這首詩的女子,叫黃娥,她的丈夫,是楊慎。
02
后來,黃娥跋山涉水,終于又來到云南永昌,在那里,夫妻二人度過了兩年的幸福時光。
你可能不知道楊慎,但一定聽過這首牛逼哄哄的詞(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什么?這不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嗎?
究竟誰抄誰的?
別急,正如魯迅大大說過(我沒說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好不容易寫了一篇十萬加,你卻認為我是抄襲的!
楊慎寶寶很痛苦。
那么,楊慎究竟有多牛?
坦白的說,你能想到最騷氣的人生就是他這樣的。
爺爺楊春,進士出身。
父親楊廷和,明朝四朝元老,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追贈太保。
楊慎自己呢,
7歲倒背唐詩宋詞,12歲翻寫《過秦論》,
13歲北漂入京,幾首小詩,轟動新媒體圈,
內閣首輔親自發出offer,
“快來當我徒弟吧,跟我混!保證你每天吃香的喝辣的!”
這還不夠,楊慎同學不只會寫文,24歲那年,輕輕松松就狀元及第,一腳踏入政壇。
可是,正如你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牛(no)人(zuo)必(no)死(dai)”定律:
平凡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牛X人的不幸都是自找的!
03
楊慎什么都好,可就是一根筋:
我就是愛懟人,哥的牛逼不需要解釋。
向著炮火前進,迎著冷眼和嘲笑。
當時,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從創始人朱元璋白手起家以來,
股價一路飄紅,
但是,歷經叔侄互撕,董事長失蹤,兄弟反目,恰逢上市百年之際,經營慘淡。
不料又出了一場黑天鵝事件。
楊慎初次入職,董事長還是武宗朱厚照,但這個老板卻是個十足的享樂主義者,
啥都不管,就是愛玩。
楊慎心想,這怎么得了?
于是,他第一次拍案而起,
“豈有此理,你再這樣荒唐下去,遲早玩兒完!”
享樂主義者就是脾氣好,
“呵呵!”此事不了了之。
后來,朱厚照魂歸西天,卻沒有留下子嗣,這可急壞了整個朝堂。
關鍵時候,還是楊慎父子二人力挽狂瀾,最終決定,請朱厚照的侄子朱厚熜繼任皇位。
繼承人的問題解決了,可是新來的老板卻不是個善茬。
繼任第六天,朱厚熜便提議:
“我打算給自己的生父加尊皇帝的尊號,大家說說看法!”
一言既出,整個朝堂頓時失語,大家面面相覷,一聲不吭。
這時,楊慎又憋不住了:
“開什么玩笑?你繼承的是誰的位子,心里有沒有一點X數?”
年輕人畢竟血氣方剛,朱厚熜大發雷霆,
“拖出去,打到他求饒為止!”
于是,楊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就被廷杖一次,屁股上的傷口剛結疤,
隔十日,又被痛打一次,幾乎死去,然后充軍發配,
“給我滾到云南,別讓我再見到你!”
04
可是,這樣就完了嗎?
楊慎:別逗了,貶官貶職難道不是我等牛人的標配嗎?
政治失意,別忘了他還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放逐滇南三十年,楊慎將叛逆的風骨進行到底。
路過湘西,他哼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果然,不曾失意,哪來的詩人。
在貴州,他想起了流放夜郎的李白,
“我行更迢遞,千載同潛然”
李白,你看看,我比你苦多了。
會寫幾首詩沒什么了不起?好吧,這次玩把大的。
當時誰是文壇領袖?
有人說是程朱理學,有人說是陸王心學,那好,你們都等著。
楊慎從懷里掏出自己的小本本,提綱挈領寫下了第一句:
“君子以尊德性而道問學”。
語出《中庸》,一句話就給儒學定了基調,修德性和作研究是學習的一體兩面,不能割裂啊。
接著,又開始和兩位前輩神交了。
朱熹老師,您的理學,老是照本宣科,死記硬背,我們都學不下去了。
陸九淵博士,您的“六經皆我注”比我狂,但是成天“求諸本心”也不能當飯吃啊!
這樣一來,楊慎已經把當世兩大主流學派都得罪了。
無妨無妨,只見他輕掩書卷,略有所思,
這樣還不夠啊,我還要評古論今,發出終極大招。
于是,楊慎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詞作: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說甚龍爭虎斗。
千古興亡,爭什么爭?一堆白骨常埋,任晚風憑吊罷了!
還有這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不需解釋了,單曲循環吧!
05
那么,寫出這種神作的楊慎總該家喻戶曉了吧!
很可惜,有趣的靈魂很多人是看不到的。
就說上面兩首彈詞吧,
前一首被馮夢龍放在《東周列國志》的開篇,
后一首在清初被放在《三國演義》的卷首,
自己呢,仿佛被遺忘在歷史的邊邊角角。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還不止于此。
且看他的臨終絕筆:
七十余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林。
歸林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
朱厚熜一朝,面對六次大赦,都沒有楊慎的份兒,
按明律,年滿六十可以贖身返家,年近七旬的楊慎卻只是回到老家短住幾日,便再次被押解到云南戍地。
永為滇海囚,難做巴江叟。
什么仇什么怨?
如果上天能給他再來一次的機會
……
THE.END
作者簡介:
予舍先生——90后文科男,讓歷史有溫度,我加熱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