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城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小編整理了,辛棄疾的三首《破陣子》,小編感慨空有報國之志,卻無能為力,可憐可憐已成了白發人!棄武從文,是一種無奈!
1、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首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第二次“鵝湖之會”,寫給好友陳亮。詞中回顧了他當年在山東和耿京一起領導義軍抗擊金兵的情形,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斗的場面,也表現了作者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想想著自己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后名”,豈不壯哉!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到頭來可憐自己已成了白發人!對命運的無奈!對國家的無奈!
2、破陣子·擲地劉郎玉斗
擲地劉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鵠,貂蟬元出兜鍪。卻笑瀘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
這首詞作于宋淳熙五年。辛棄疾借為范如山祝壽的機會,勸他何不仿效范增和范蠡,不要嫌瀘溪令職位低小,施展自己的才干,鍛練自己的能力,成就功名。用典故范增因為項羽不殺劉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滅吳之后帶著西施泛舟五湖。謂英雄之所以能夠美名流傳,就在于立功萬里,為國家和君王效命。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志向?
3、破陣子·贈行
少日春風滿眼,而今秋葉辭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憶尋常醉后歌。可憐白發多。
明日扶頭顛倒,倩誰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損,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將息呵。
辛棄疾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每當深夜酒醉之時,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一個名族的悲劇,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這樣的悲劇呢?
破陣子,詞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