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帶兵攻打齊國國都淄博(山東),田單當時是淄博城里城管員。燕國人就要打來了,田單帶著族人趕緊逃命。田單讓族人把自家的車軸都用鐵片包住保護好。逃跑時,人擠車碰,好多人家車軸壞了,落在了后面,被燕軍俘虜。田單和族人順利的逃到了即墨城。
戰爭起因是,已升天的齊宣王、還在位的齊閔王兩代帝王都是剛愎自用的人,他們侍強凌弱。先滅了宋國,又斬殺子之和燕王噲,企圖滅亡燕國。各國心中自危,怕他處理好了一國再想另一國。周邊燕、趙、韓、魏、秦一合計,怕不是辦法。這次是燕國挑頭,去復仇的。而其它幾國一看,行幫忙滅了它。于是幫忙助陣來了。
諸葛亮的偶像一一樂毅將軍,帶兵僅用半年時間勢如破竹般攻占了齊國的七十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齊閔王逃到莒縣。楚將淖齒來戰時,楚王吩咐說,齊王可否救,看情況。對楚有利則救。楚將淖齒發現城池己盡失,齊王又昏饋,下令將他扒皮抽筋吊起,齊閔王哀嚎三天才亡。這種行為徹底地激怒了莒城中的齊國軍民,憤怒的齊國人將淖齒殺死,并驅逐了楚國的軍隊,開始死守莒城。
燕國大將樂毅帶兵久也攻不下莒縣。轉而攻即墨。田單和族人逃到即墨時,守城官史己戰死,人們推舉是王族遠親的田單為城首,守護即墨。田單臨危受命。他從天地人多方面入手準備戰事。
樂毅五年沒攻下即墨,相信樂毅的田昭王這時又死了。田單于是找人去燕都城散布謠言,說樂毅有私心,沒盡力。如果想打早打下來了。燕惠王本就不喜歡樂毅,有人進言說樂毅問題嚴重。燕王不再相信樂毅,撤了他的職,讓他回燕。樂毅一看情況不妙,沒敢回燕,逃到趙國去了。繼續攻城的士兵十分不滿燕王的做法。
田單每天飯前要先敬奉上天,把糧食供奉在那,于是每天會有好多的鳥飛來。黑壓壓一片。城外燕兵大為驚奇,為什么這些鳥都聚集在那。田單放出話,說這是神仙下凡。并且派親信冒充神仙。每當有事情要決定時,田單都恭敬的上香,做出敬天地的大排場,虔誠的請神仙指點。人們議論紛紛。認為真有上天派神仙相助。燕軍士兵聽說后,十分惶恐。
燕軍首領聽說,齊人最怕被割鼻,如果這樣,齊人一定會投降。于是燕軍首領下令,將俘虜全部割鼻。城內齊人聽說后,表示拼死也戰,怕被俘虜后割鼻。燕軍首領帶兵久攻不下即墨,又聽說齊人最怕人碰他們家祖墳。如果那樣,他們會很快投降。于是派人把郊外齊人的祖墳刨了。齊國人知道后,痛哭流涕,紛紛以死明志,決不投降。
田單又派大戶人家去城外游說,說他們愿意奉獻財產,只求能讓家人逃命。燕軍相信了他們說的,城內人情緒低落,糧食堅持不了幾天了,都想著出逃,于是驕傲的氣勢更強了。更加吃得飽睡得香了。
田單掐指一算:借用上天的局布好了,能征善戰樂毅將軍己換了,城內人氣高漲,城外放松了警惕,戰機己成熟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時候到了。
田單命人把搜集千余頭牛,牛角上縛上尖刀,牛身裹披上被單,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 夜里,田單讓人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沖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沖殺上去。 城里,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一陣響徹大把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大伙兒睡眼蒙朧,只見火光耀眼,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沖過來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天兵天將來了,哪兒還想抵抗呢?燒著的帳篷,沒穿衣服的燕兵,燕國軍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
燕將騎劫坐著戰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里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了性命。
齊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消息傳出,鼓舞了己淪陷的齊國各城。全都轟動起來了,那些被占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年,七十座城池都收回來了。
田單名聲大震,接回了在外流落的齊襄王,齊襄王封田單做安平君。《戰國策》記錄說,田單后為趙將,受封都平君。
田單用奇謀破敵,原七十二城的齊國,只剩兩座城池的齊國,后來全部收回。挽救了齊國,田單真是大軍師。
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不剩下多少,也不要放棄。紀伯倫說過:“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