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娜老師原創? 莫轉載 會連載吼吼
一、關于緊張
在了解藝術語言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常見的現象:緊張。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走到舞臺上或是講臺上,覺得好緊張,感覺得你的兩個手在發抖,你的腳也在抖,準備好的一切想說的話好像都不見了,大腦一片空白,這就是緊張。什么是緊張?緊張又是怎樣造成的?我們如何才能做到不緊張?眾所周知,在我們的大腦里有一個腺體,這個腺體叫杏仁體,杏仁體是一年365天不休息的,它是我們人體用來預警的,比如一旦我們遇到突發情況,大腦里的杏仁體就啟動了,它會告訴我們有危險,請趕緊逃跑。這個功能源于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如果一個哺乳動物站在中間被一大群動物圍觀,這只哺乳動物就會特別的緊張害怕,因為一旦被圍觀就會被當作食物吃掉,于是他的身體就啟動了杏仁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我們逃不開自己動物的本性,當我們站在臺上的時候,那一瞬間發現自己被所有的眼睛盯著,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啟動了杏仁體,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杏仁體劫持現象,杏仁體劫持現象發生了以后我們的身體就開始預警了,我們的大腦會告訴我們現在你要準備逃跑了,腎上腺素分泌加速分泌,把血液和氧氣運送到我們的四肢,因為我們的四肢是最強有力的逃跑或者打斗部位,這時你會發現,你的手、胳膊、腿、腳都無法控制的在抖動,那是因為因為杏仁體告訴你必須逃跑了,你的血液都涌向四肢,但是你的內心又告訴你自己不能逃跑,因為我只是在講話、演講,我并沒有遭受到攻擊,那么接下來的一個反應就是因為你的血液都涌向四肢,所以管理語言的前額葉缺氧了,然后我們就大腦一片空白,準備好的所有詞一句也說不出來了,這就是緊張產生的原因。但是我們發現大部分的老師站在講臺上,有很多的學生聽講,可能有會三四十個甚至一百多個學生看著老師,作為老師上課的時候卻很少會緊張,我們不禁提出問題:同樣都是這么多的眼睛盯著,為什么在臺上演講說話就會緊張,但是給學生上課就不會緊張?講話的受眾不同了,沒錯,接下來我們就來尋找解除緊張的方法吧!
1、把講話當成送禮物。我們想想老師是不是來送禮物的?一個老師,不管是教數學、教語文、教音樂、教美術還是教其他任何科目,老師站在講臺就是要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知識,毫無保留地、真心誠意的送給學生們,是不是在給孩子送禮物?我們真心誠意地去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他們的時候你就不會緊張了。
2、去除私意。一般來說我們都會有這樣一種心態:今天我有一個活動需要講話,我很擔心自己的語氣好不好,我覺得今天狀態不是很理想,我擔心臺下觀眾會怎樣評價我,我能不能達到領導對的要求,萬一我失誤了,我的競爭對手會不會嘲笑我......如果出現以上的念頭,哪怕是閃念而過,你都會緊張的要命。去除私意是王陽明先生提出的,意思就是說不要太去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不要在意別人怎么去評判你,撒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摔了一跤,但是她依舊是受人尊敬的撒奇爾夫人,并沒有對它產生任何的影響。但行好事,不問前程,不要讓雜念擾亂了你的心智,造成緊張。
3、嘗試微笑。微笑是實現良好溝通最核心的法寶,微笑可以悅己,更可以悅人,作為主持人,愛笑才有觀眾緣,作為講話者,微笑能拉近和聽眾的距離,讓你順利的把禮物送出去。當然這里說的微笑并不是表面的笑,而是由心而發的微笑,用你的微笑去感染聽眾,讓他們在你的微笑中有所收獲,同時你也在微笑中收獲了自信和力量。
因此,當我們即將站在臺上,不管是演講還是講話,首先要做到前期精心準備,在上臺前可以調整一下態度:我真心誠意的給大家送禮物的,這個時候就不要去在乎你說的這些大家是否喜歡或者樂意接受,因為沒有一個人是不喜歡收到禮物的,前提是你是否做到了真心誠意。此外,你需要全程保持由衷的微笑,讓微笑成為你的魅力。做到了以上幾點我們還需要經常上臺去練習,當你經歷的多了,這些不緊張的本事就牢牢的長在你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