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也就是現在,此刻,當下。
我們平日總是習慣了拖延與懶散,面對問題和該做事,總會找些堂而皇之,自以為是的為自己的拖延或不及時行動找借口和理由,事實上我們都無法逃脫掉被我們擱置的任務,哪怕是日常中很小的事,比如,取快遞,工作報告,房間打掃等等,可能當時我們可以延遲去做,心想時間久了也許事情就過去,甚至忘記,只是沒想到只會越積越多,給我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和緊張。或許生活中很多的小事也只需我們舉手之勞,幾分鐘的事情而已,但我們卻不愿意立即行動,總習慣擱置或拖延的習慣,還有不少是事不是我們不愿意去做,而是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或某個環節除了問題不能做,總是有一大堆的理由讓我們自己可以不立即行動,也許最終的結果也自由我們自己最清楚明白。
說到準備,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做好準備,甚至很多時候有些事我們都是邊上場邊準備或者上場了再適應。比如愛情,難道非要做好一切準備了再去找那個自己喜歡的人嘛,恐怕什么都晚了吧。而是應該從熟悉到了解,再一步步的確認對方是否是自己喜歡的人,在這個雙方適應的過程我們也就是在慢慢的積累,也就是在邊適應邊準備,準備著下一步的進展。在《精進》一書中作者提到了“精益創業”的概念中關于“最小化可行產品”,說的就是可以使用最小的資源,被最快的制作出來、可執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戶使用的試驗性產品,創業者應該盡快把最小化可行產品發布出去,然后根據用戶使用情況反饋來進行優化改進。畢竟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什么都求快,而且變化也快,唯有先制作出來被試用,一步步的修正改進,讓產品完善。比如手機中最常用的APP經常會碰到提醒升級更新,其實當初我們下載到手機里是一個版本,隨著研發和用戶反饋不斷的更新優化,每一個版本被制作出來自然就會提示更新優化,改進上一個版本的不足等,這樣的產品輕而易舉獲得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喜歡。如果非要等到產品完善了再研發處理,可能時機早被對手占領,更何況或許創作者也不知道制作到哪一步才算的完美的,既然如此也只能一步步的試,一步步的改進,邊作邊改進,結合用戶反饋修正,也許都不會有個完美的版本,只會不斷的接近和完善,畢竟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創作者也只能根據大家的需求去更新優化,這樣不知不覺的就把事情做成了。
所以說我們最關鍵的還是要盡快去行動,即刻去做,真沒有完美的準備,也只有一步步一點點的去嘗試,去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哪怕有時即使我們真無法知道怎么入手,也可以做計劃,通過構思,盡最大那里去去準備,說不定不知不覺就找到方向,開始行動起來。很多時候只要你一開始去做一件事,比做好它更重要,因為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它做得更好。生活中是那些小事我們很有必要及時處理掉,況且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否則越積越多不但給我們制造麻煩,也會給我們心理造成壓力,畢竟小事也是事,總會占用我們的心理空間,自然會影響我們更重要的事。也只有先把小事處理掉,從而才能保存積極和從容的心態去面對重要的事,而處理那些小事就需要我們即刻行動的勇氣。
要想自己的目標盡快達成,我們就需要即刻的行動勇氣和信心,也不需要等所有準備完善才開始,而是一步步,一點點的通過開始行動和積累,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屬于自己的方式,說不定做著做著也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