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漫步青春#征文活動,作者:付卓暉,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布。
? ? ? ? ? ? ? ? ? ? ? ? ? ? ? ? ? ? ? ? ?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現如今,我們已經大多陷入了一個快節奏生活的怪圈之中了。如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工作學習中,我們都無法控制自己加快速度。
據了解,意大利人吃飯是講究一定的順序,分頭盤、第一道、第二道、配菜、甜點、水果、咖啡和餐后消化酒。他們把通過“吃”來建構的社交生活看得極為重要,幾乎不惜一切時間和金錢借聚眾吃飯。意大利還有專門的慢餐館,告訴人們吃飯要慢下來,慢慢品味。意大利人甚至還將慢慢吃飯的理念提升到國際標準,創立了國際慢餐協會,倡導人們從慢慢吃飯開始,逐漸學會在慢節奏中享受食物,品味生活。
然而,反觀現如今在國際上的一些主要的所謂的大國,他們早已經不在乎“吃”什么,大多只在乎吃什么比較方便,吃什么比較快。享受食物帶給人類的美味感,早已被各種各樣的工作所磨平。早餐的快餐食品,中餐的三明治,都無一不體現這些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越來越不重視如何享受食物了。
對食物的不重視也許還有情可原,但是快節奏的“毒性”更是在慢慢的正滲透到我們一點一滴的生活之中。如今,在中國的正常速度走路,在一些瑞典、意大利等生活節奏沒那么快的國家人看來總是顯得那么地“行色匆匆”。然而,在意大利有一個“慢生活藝術組織”的組織,成員的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觀察路人,對走路“過快”的人開“超速罰單”。
不過,我認為慢節奏的生活不僅要實行在慢餐、慢行上,在工作上也更應該需要適當的慢慢悠悠。所謂“慢工出細活”。然而通常中國人用一天時間就能干完的活兒,一些講究“慢工出細活去”的國家可能需要用上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想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是會更注重工程質量和美觀程度的,從而使得一件事更加的完美,而不是粗制濫造,批量化生產。
其實,在我看來,“慢”是一種處世態度,無論處理工作還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像度假一樣,沒有時間和事情緊急程度的約束,隨遇而安跟著感覺走。就拿現實情況來說,如今發展的這么快,但也并沒有真正的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天空變得越來越暗,河水變得越來越黑,空氣變得越來越臭,河里的魚蝦變得很少甚至死亡……我想,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發展的太快,急于求成,甚至有時候這種快節奏快到讓我們沒有都來得及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會受到什么樣的危害。人們在享受快到來的好處時,卻忽略了慢的重要性。
現今,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了適應環境快節奏的變化,快速讀物、快速食品應運而生。而在我看來,這些沒有任何營養的精神和物質食品,只能滿足我們內心的求快心理,卻并不能帶給我們所需要的營養和健康。我們總是找借口說自己太忙,忙得不能好好吃一餐有營養的飯菜,忙得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有人過勞而死的新聞也已經不再新鮮。有時候,我們明明可以安步當車,但在開車時路上稍有堵塞,就會有人不停地按喇叭以示威。有時候,電視頻道就那么幾個就夠用了,但是依然會在幾百的頻道換來換去,嘴里還在不停埋怨。有時候,明明就用很多閑暇時間,上網時,網頁打開稍慢一些,就會不停地狂點鼠標,以表示不滿。這樣的生活節奏,讓我們越來越不能容忍慢了。
其實,生活的意義在于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等到我們一路追趕,滿足了自己一個個欲望時,會發現我們都是在失去,失去了對生活的感受能力,本該美好的記憶,已然一片蒼白。生活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面對競爭的壓力,我們需要時時學會減壓。古人在這方面的觀念就比我們健康多了。比如陶淵明因不滿烏煙瘴氣的官場,便辭官歸隱。在田園中,他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獲得了內心的寧靜和豐富,獲得了一份快樂與超脫。這種境界在明爭暗斗、你死我活的官場是無法達到的。當然這并不是說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做隱士,而是要學習古人那種淡泊寧靜、怡然自得的生活追求。
我想,我們真的應該靜下來想一想,去等待社會秩序的慢慢改善,等待人類文明素質的慢慢提高。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是健康的,是有營養的;慢生活又是一種豐富的精神體驗,這種體驗是有助于內心需求的,是易于滿足的。而只有當我們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才更容易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才看得到更多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