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名45位女人,你知道幾個?

秀色可佐餐,“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本是人之天性。且不論帝王的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就說封建時期的士子階層,尋美獵艷也蔚為時尚。

可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里,有一個成語早已根深蒂固。它讓所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在歷史興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擔了過重的罪名,抹殺了那些紅顏所有的艷麗色彩,而唯只剩下禍害的名聲,警示著歷代帝王將相及其他的男人們。

這個成語,就是——“紅顏禍水”。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45位奇女子:




1、妺喜(“妺”讀作mò),有施氏,又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即有施部落)的公主,是這個部落的第一美女,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的王后。妺喜是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的王后,她與妲己、褒姒、驪姬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妖姬。

  有施部落為避免和夏發生戰爭,進獻美女妺喜。夏桀為了討好美女妺喜,筑瑤臺、造傾宮、玉床、象廊。用玉石建造華貴的瓊室,以此作為離宮,終日飲宴淫樂,不理政事,而且妺喜更以她的絕世美貌干預朝政。

  據說,妺喜是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后在三代間又陸續出現了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當越王勾踐差范蠡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的時候,伍子胥進言:“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2、妲己(dájǐ),己姓,名妲,正確稱呼為己妲。帝辛(商紂王)的王后。


妲己畫像,選自葛飾北齋《北齋漫畫》


  根據史籍記載,妲己是有蘇氏(有蘇部落)諸侯的女兒,在紂王征服有蘇部落后,有蘇氏把她嫁給了紂王為妃。妲己深得帝辛喜愛,被立為王后。《國語·晉語》云:“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

  紂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廢朝政,對她言聽計從,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比干剖心等皆典出于斯。《呂氏春秋·先識》曰:“商王大亂,沉于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常。”

  紂王殘忍無道、天怒人怨,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于牧野之戰,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臺自焚,妲己被押往刑場斬首示眾。

3、褒姒(bāosì)姒姓,古褒國人。西周君主周幽王第二位王后。因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




  據《史記》記載,褒姒是個冷美人,偶露出艷麗迷人的笑容。周幽王為了取悅討好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于驪山前,諸侯匆忙趕至,卻發覺沒有外寇侵犯,只見周幽王和褒姒在臺上飲酒作樂,只好狼狽地退走,褒姒終于開懷大笑,幽王也跟著傻笑起來。

  后來犬戎等入侵,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也被劫擄,下落不明。

4、驪姬(?-前651年),為春秋時代女性,驪戎國君之女,后被晉獻公擄去,因姿色艷美,而成為寵姬,不久懷孕,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同時作為陪嫁的驪姬之妹,也隨驪姬來到晉國,為晉獻公生下了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但又與優施通奸,并合謀排擠申生,改立所生的兒子奚齊為太子,而害死齊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使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國外,是所謂驪姬之亂。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5、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因為她居住在村西邊,故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諸暨。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西施像,來自清代赫達資《畫麗珠萃秀冊》


  與西施有關的成語有:沉魚落雁、東施效顰、西眉南臉、情人眼里出西施等。

  《史記》、《春秋》、《左傳》等均未載西施其人其事。先秦諸子有只言片語言及西施者,如《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

6、趙姬(?―前228年),趙國邯鄲人,秦莊襄王的王后,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原為呂不韋的姬妾,后成為秦莊襄王的王后,其子秦始皇即位為秦王,她成為王太后,秦始皇統一天下,追尊她為帝太后。趙姬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呂不韋的情人;秦王子楚(異人)的夫人;嫪毐[làoǎi]的性伴侶;秦始皇的生母兼人生導師。

7、虞姬: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在《史記·項羽本經》中有“有美人名虞”的記載。相傳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有“虞美人”之稱。

  虞姬忠于愛情,為讓項羽盡早逃生,拔劍自刎,成就了一個感人的霸王別姬。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

8、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以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創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統治者,無皇帝之名而行皇帝之實,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之一。



  呂雉為人有謀略而殘忍,為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的起了很大作用。呂后當政后,重用曹參,延續蕭何的黃老政策,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經濟上輕賦稅,重工商。為后來“文景之治”奠定堅實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很大的肯定。

9、竇漪房(前205--前135年或前129年):是西漢時期的一代女政治家。漢文帝劉恒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其出身貧寒,后被選入宮中,呂后將一些宮女分給諸侯王時,竇氏被分給了代王(后來的漢文帝)。與代王育有一女二男,長子劉啟即后來的漢景帝。出身貧寒的她備受命運垂青,由民女到宮女,最后成為輔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漢江山的杰出女性。

10、卓文君:和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并稱中國四大才女。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西京雜記》描述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

卓文君畫像,取自清陸昶輯《歷朝名媛詩詞》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二年)紅樹樓刻本。


  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卓文君所作《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使得欲納新歡的司馬相如大為不忍,想到了當年的患難相隨,將卓文君接到自己身邊。

11、衛子夫(?-前91年):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大將軍衛青的姐姐,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外甥。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載:“衛皇后字子夫,生微矣。蓋其家號曰衛氏,子夫為平陽主謳者。”衛子夫生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劉據,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

  衛子夫建元二年入宮,第二年懷孕后被封為夫人。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據,被立為皇后。在她被立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中,衛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而自殺。十八年后她的曾孫漢宣帝劉詢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謚號為思,史稱孝武衛思后或衛思皇后。

12、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王昭君畫像,取自清陸昶輯《歷朝名媛詩詞》十二卷,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二年)紅樹樓刻本。


  漢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時,南北交兵,邊境不寧。元帝遂令昭君和番以息戰事,《漢書·元帝紀》記載:“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墻字昭君賜單于”。一日,她登程北去。一路上心緒難平,撫琴嘆息。這時,天空的大雁聽到琴聲,看到馬上的王昭君,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美稱。

13、班婕妤(前48年--2年),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名不詳,漢成帝妃子,善詩賦,有美德。《漢書·外戚傳》記載:“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選入后宮。始為少使,蛾而大幸,為婕妤。”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現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


班婕妤像,來自清代顏希源著《百美新詠圖傳》


14、趙飛燕(前45年--前1年),其原名未被正史記載,是西漢成帝的皇后,漢哀帝時的皇太后。趙飛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和神話般的美女。正史上對她的記載很少,班固在《漢書》中說:“飛燕之妖,禍成厥妹。”然而關于她的野史逸書卻又很多,趙飛燕與妹妹趙合德的故事是一個不斷流傳并逐漸豐富發展的過程,尤以《西京雜記》、《飛燕外傳》最為影響深遠。

  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15、鄧綏(81年-121年),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東漢皇朝第四代皇帝漢和帝的皇后。


鄧太后戒飭宗族


  東漢延平元年(106年),年僅27歲的漢和帝突然駕崩,面對著“主幼國危”的局面,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鄧綏執政期間,對內幫助朝廷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皇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后漢書·皇后紀》評價鄧太后的作為:“莫不嘆服,以為圣明。”

16、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閉月”。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于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曾登場于小說《三國演義》。


貂蟬像


  三國時王允的歌姬貂嬋在后庭拜月,忽然輕風拂面,浮云遮月。這場景正好王允看見,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里。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17、蔡琰(約177年-約249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四大才女之一。精于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三字經》中有提到蔡琰:“蔡文姬,能辨琴”。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清代華巖 繪 文姬歸漢圖


  蔡琰初嫁于名門之子衛仲道,后來丈夫過世回歸娘家。董卓亂京時,蔡琰流落至匈奴,嫁南匈奴左賢王劉豹為妾室,后誕下二子。

  十二年后,曹操遣使以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安排其再嫁同鄉陳留董祀,“文姬歸漢”亦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18、甄洛,即文昭甄皇后。文昭甄皇后(183年-221年),名不明,又稱甄夫人,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后成為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




  甄氏一生三從四德,謹守婦道。早先侍袁熙為夫時,獻計于袁;而后為曹丕所納,依舊盡其心力侍奉曹丕,無奈為奸人所害,以致凄慘冤死。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

19、謝道韞,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的妻子。


  《世說新語》記載: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贊。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后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三字經》里說“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20、羊獻容(?-322年),晉惠帝司馬衷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趙末帝劉曜的皇后。八王之亂中,羊獻容幾經廢立。晉懷帝即位,尊后為惠帝皇后。洛陽敗,沒于劉曜。劉曜僭位,立獻容為皇后。劉曜非常愛寵她,獻容為劉曜生三子而死,謚號獻文皇后。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崗次數最多的皇后,先后被五廢六立。


21、蘇惠(357年-?),字若蘭,十六國時的才女。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丈夫竇滔奉命出鎮襄陽,攜妾同往,蘇蕙獨守長安空閨中,她便用吟詩作文來排遣孤寂的時光。她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織在八寸錦緞上,名為“璇璣圖”。


璇璣圖


  蘇蕙派人把璇璣圖送交竇滔。竇滔捧著璇璣圖,細細體味,完全讀懂了她的意思,派人到長安接來了蘇蕙。武則天曾為《璇璣圖》作序:“名蕙,字若蘭。智識精明,儀客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揚。”

22、獨孤皇后,即獨孤伽羅(544年—602年),隋文帝獻皇后。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的嫡長子楊堅。周隋交替之際,力勸楊堅定下立隋大計;隋朝開國后被立為皇后。獨孤皇后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的影響力,于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并尊帝后為“二圣”。她生性妒忌,不許皇帝設三宮六院,是一夫一妻制的最早倡導者。一生共誕育有十個兒女。次子即隋煬帝楊廣。

23、蕭皇后(567年-647年)即隋煬帝愍皇后蕭氏,父西梁孝明帝蕭巋。史書記載,蕭氏溫婉端莊、聰慧好學、知書達禮,深得文帝與獨孤皇后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和諧,并為丈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后來,楊廣登基為帝,蕭氏以正室身分被封為皇后,這時楊廣三十八歲,蕭皇后約四十一歲。隋煬帝即位后,多有失德,蕭皇后婉諫無果。而楊廣妃嬪眾多,但對于皇后蕭氏一直相當寵敬。隋亡,楊廣被殺,皇后為宇文化及所擄。后為竇建德迎回,又輾轉流落東突厥。唐太宗大破突厥,迎回蕭氏,回京后的蕭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禮遇。十八年后,蕭氏薨,以皇后禮合葬于楊廣之陵。

24、長孫皇后(601年--636年)即文德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長孫氏,她的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后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后。《資治通鑒》記載:“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裨益弘多。”長孫皇后先后為太宗誕下三子四女。幼子即唐高宗李治。

25、武則天(624年-705年):武氏,通稱武則天或武后,在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武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掌握君權而因此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唐太宗時納入宮中為五品才人;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再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為其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26、上官婉兒(664年--710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有“巾幗宰相”之名,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唐中宗時,封為昭容,在政壇、文壇都有著顯要地位。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執掌朝綱,權勢日盛。期間大設修文館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32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即玄宗皇帝)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正史多抨擊其淫亂和操控朝綱,《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上官昭容》:“婉兒與近嬖至皆營外宅,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昵,因以求劇職要官。”

上官婉兒像,來自清代顏希源著《百美新詠圖傳》


  上官婉兒的詩《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剪彩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剪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27、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其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楊玉環為隋朝宗室后裔,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有人進言楊氏“姿質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公爹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后宮,冊封為貴妃。楊玉環自入宮以后,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氏于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被賜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白居易的《長恨歌》中說:“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28、李冶(?---784年),又名李季蘭,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公元784年,叛將朱泚自立為帝后,李季蘭呈詩給朱泚,有密切的書信來往,事件平定后,唐德宗遂令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唐詩紀事》卷七八有云:“劉長卿謂季蘭為女中詩豪。”

29、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

明仇英繪《列女傳圖—薛濤戲箋》


  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世謂“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少陵詩、達摩畫、屈子離騷”,乃古今絕藝。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30、魚玄機(約844年--約871年),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全唐詩》小傳錄生平為:“有才思。補闕李億納為妻。愛衰。遂從冠帔于咸宜觀。后以笞殺女僮綠翹事。為京兆溫璋所戮。今編詩一卷。”。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終逝前名言詩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千古傳唱,廣為世人所知。


31、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時期女詩人,幼能文,尤長于宮詞。后蜀皇帝孟昶的貴妃,賜號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虜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其《述國亡詩》頗受人稱道,是難得的才女。

  《述亡國詩》云:“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此詩甚受宋太祖趙匡胤賞識。

32、蕭綽(953年-1009年),即蕭太后。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機賜姓蕭氏,契丹族,遼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在民間戲曲中被稱為蕭太后。她攝政期間,與宋訂立“澶淵之盟”,宋朝此后每年需向遼朝繳納白銀十萬兩、帛二十萬匹,遼朝由此進入了歷史上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

33、劉娥(968年~1033年),是宋真宗(趙恒)章獻明肅皇后。

  劉娥一生傳奇。她出身寒微,天生麗質,聰明伶俐。早嫁給銀匠龔美,后入襄王府,與襄王趙恒(后來的真宗)年貌相當,很快相知相愛,如膠似漆。趙恒即位后經過很多的曲折,冊立劉娥為皇后。54歲的宋真宗趙恒病逝以后,劉娥成為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后還政仁宗,備受史家稱頌。

  劉娥是明朝以后流傳下來“貍貓換太子”的故事中的主角,但這個故事并非史實,是明人的附會。

34、李清照(1084年~1155年),宋代女詞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為四大才女之首。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高門世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生活安定優裕。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生活困頓。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同為宋代人的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李清照詞欣賞: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5、李師師,北宋末年的名伎。事跡多見于野史,筆記小說。據傳,李師師曾深受宋徽宗喜愛,并得到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說曾與《水滸傳》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見,其事跡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水滸傳》人物


  李師師早年艷滿京城,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而宋徽宗被擄,北宋亡后李師師的下落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36、梁紅玉(1102—1135),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后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著之《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后結識韓世忠,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后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高宗深為撫慰,褒獎甚寵,為韓世忠加官進爵,并封梁紅玉為“楊國夫人”。

37、唐琬,生卒年月不詳,陸游(1125—1210)的表妹,陸游母舅唐誠女兒,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她是陸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陸母偏見而被拆散。后人對唐婉的評價:唐琬的一滴清淚,纏綿悱惻了整個南宋文學史。盡管唐琬也留有一首誰讀誰落淚的《釵頭風》,但她得以流芳千古,完全是借助了愛情的力量,是個有緣無分的典型。

《釵頭鳳》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38、弘吉剌·孛兒帖(1161年-1236年),大蒙古國皇后,姓孛思忽兒弘吉剌氏,元太祖成吉思汗正妻。

    成吉思汗和他的祖先Tumanba Khan、孛兒帖,以及他的九個兒子。

  成吉思汗有數十位妻妾,分居在四個斡兒朵,其中每個斡兒朵又有數個皇后與妃子,孛兒帖居于第一斡兒朵,并且排行第一,地位最高,她也最得成吉思汗敬重。她比成吉思汗長一歲,為人賢明,幫助成吉思汗創立大業。孛兒帖生有四個兒子,三子窩闊臺是元朝的太宗皇帝。“孛兒帖”的蒙古語意是“蒼白色”,代表圣潔之意。

39、馬皇后(1332年一1382年),即孝慈高皇后(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本名不詳,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隨朱元璋征戰數十年,夫妻共患難,感情深厚。位正中宮后,仍節儉嚴謹,限制外戚弄權。朱元璋嗜殺多疑,馬皇后仁慈善良,常諫勸,挽救不少大臣的性命。馬皇后去世后,宮人經常感懷,因此有歌謠傳頌馬皇后:“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于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40、柳如是,女詩人,秦淮八艷之首,本名楊愛,字如是,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浙江嘉興人,天生麗質,書畫雙絕。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容貌為“秦淮八艷”之首。后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為側室。

  柳如是是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伎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與金陵之間。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其墓在江蘇常熟虞山花園浜。

41、顧橫波(1619年--1664年),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受誥封為一品夫人。明亡后,她的丈夫龔鼎孳歸附滿清,做到了禮部尚書,顧橫波開始曾勸丈夫忠君守節、以死殉國,可龔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滿的家庭。龔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誥命,讓封號顧橫波。顧橫波也堂而皇之的接受誥命,封為“一品夫人”。

顧橫波像


  她通曉文史,工于詩畫,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所繪《蘭花圖》扇面今藏于故宮博物院中。

42、陳圓圓,秦淮八艷之一。明末清初南曲名妓。陳圓圓初入南曲便被名士爭相攀求,一時名氣蓋過溫婉可人的董小宛,如皋公子冒辟疆訪之,許以來年婚姻。豈料中途國舅田弘遇欲給皇帝尋求美女,聞得圓圓芳名掠奪而去。

  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進宮后被退回田府,田弘遇收陳圓圓為歌妓,后將她贈予吳三桂為妾,盡其拉攏之意。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據說陳圓圓跟吳三桂到了云南,后出家為尼,又一說自縊而死。

43、董小宛(1624年~1651年),歌伎,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1639年,董小宛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野史傳董小宛與順治寵愛的董鄂妃為同一人,并導致順治出家,并非史實,董小宛去世時順治皇帝剛剛13歲。

44、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后,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

孝莊文皇后朝服像


孝莊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45、慈禧(1835年--1908年),即慈禧太后。名葉赫那拉·杏貞,滿族,出身北京鑲藍旗世襲官宦之家,葉赫那拉·惠征之女,后抬入鑲黃旗。慈禧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統治期間發動政變兩次,立皇儲兩次。掌權時間在清朝僅次于康熙與乾隆,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之一。

慈禧皇太后朝服像


由于在其四十八年的統治期間,清朝除了太平天國等內亂外,正值世界動蕩,飽受外國侵略,加上中國傳統對于女性執政的負面意見,頗受爭議。近年來,史學界逐漸開始有人提出應對慈禧當政提出多元化的評價。但她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負面人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79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2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4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0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9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1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十二月,你來了! 我來了,姑蘇城。 我又走了,姑蘇。 坐著長長火車, 緩緩地歸去 從哪里來 回到哪里去 臥鋪車廂里...
    smile0825閱讀 189評論 0 3
  • (一)幻想做一顆細小的植物 白天和黑夜 是我的心事和思念 一直簡單的想 做一顆細小的植物 在田野里輕輕歌唱 人生短...
    寒于冰閱讀 127評論 0 5
  • 我已畢業五年, 無奈至今沒有找到工作。 只能去殘疾人托養中心穿膠花賺錢, 無奈而不充實無奈無奈!
    發夢_3027閱讀 366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