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茅房拉屎臉朝外的漢子,91年生人,身份證上陰錯陽差印著92年1月1日,因此經常號稱92年的裝裝嫩。身高一般,長相一般,學歷一般,愛讀書,愛籃球,愛吉他,愛DOTA,愛旅行,至今單身狗一枚,猝不及防就發糖的我會報警的。
努力的意義是什么?
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為了可以有自由選擇人生的機會,為了以后不想討厭的人低頭,為了能在自己喜歡的人出現的時候,不至于自卑得抬不起頭,而是充滿自信,理直氣壯的說出那句話:“我知道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11年進入大學,學的是舅舅教授的化學專業,15年畢業。四年時光,明白了一件事,談了兩場戀愛,交了三五好友。而那件事就是:我!一點都不喜歡化學!!
畢業之后因為一個喜歡的姑娘去了上海。上海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上海人特別有禮貌,每次坐地鐵人們都要熱情的行“貼面禮”,還經常的“被迫吃豆腐”,作為一個小正太,我還是好點羞澀的。做的是銷售,底薪6k+提成,一個剛剛可以在上海生活的水平。一開始覺得銷售很鍛煉人,后來發現銷售是一個時間堆積型的工作,大家都再比誰更拼命,比誰下班晚加班多。每天6點半起床,七點半不到出門坐公交,轉一個多小時的地鐵到公司,晚上一般十一點半左右到家,如果客戶刷卡刷得很晚,還可能錯過末班車,一周最多休息一天。這樣的工作持續了大半年。
2016年新年的時候,我腦子里突然蹦出了一個大大的“WHY”。上海的快節奏已經讓我忘記了停下來思考,忘記我自己是誰了。我做這樣一份工作,需要浪費大學四年嗎?我到底喜歡什么?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想我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大學四年我都碌碌無為,沒有好好想過這些問題,不喜歡的專業更沒有努力去改變它,就這樣混過來了。可是當我需要時間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不在了。老媽一直希望我考研,工作以后也是如此。當我把我的想法跟老媽談了之后,老媽說可以用你的工資去好好想想,如果想通了說不定順便考個研也不錯啊。老媽好可愛,我愛老媽。
于是,就有了,我偷來的這九個月——2016.03.24~2016.12.24。
三月回到母校,在學校南門附近租了一個小屋,雖然很小,也有些喧鬧,但我很喜歡,因為這是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領地。白天看書寫字,傍晚打球,晚上練吉他,寫日記,周六休息一天陪基友們開黑,每個月出去浪一次。
很充實,很有趣,慢慢我也發現自己比以前更開心了,隔三差五愛跟好基友們開開玩笑,五一十一回家知道給外甥女帶禮物,走的時候會跟爸媽擁抱,說些溫暖的話,也沒那么浮躁,懂得了克制,懂得了珍惜。
可能有人會問我,怎么全是你一個人的故事,那個為了她去上海的姑娘呢?那個姑娘在武漢,成為了櫻花女神。因此,我必須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想得到你想要的人,最靠譜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