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分析了文案中類比手法的運用。其實在文案和廣告的創作過程中,擬人也是被廣泛運用的一種手法,今天和大家分析一下擬人手法如何運用在文案中。
擬人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是指將非人類的生物、事物等賦予人的特征,使它們具有人類的思想、情感、性格、能力和行為方式。擬人的創意手法在廣告中可以表現為:將沒有生命的產品加以改造,使其具有人的特征,賦予人類特有的語言、外形、動作、神態等等行為。
擬人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一、賦予人的口吻說話
將某種產品在文案中賦予人的語言,用人的口吻對話或發言。這樣可以直接讓產品說話,更直觀地表現其特點。我們在對某個產品進行描述時,一般都是第三人稱,當在文案中使用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時,總是給讀者親切的感覺,同時也讓品牌更有個性。
比如別克汽車的文案:
我的星座,是大膽做。
通過“我”、“星座”等人格化的表述,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別克的品牌個性。消費者總是愿意與人對話,而不是冷冰冰的公司或產品。
日本一家雞肉料理店的廣告文案也曾紅極一時,吸引了廣泛關注:
這四海報講述了一個一只純天然土雞千辛萬苦、長途跋涉把自己安全送進飯店成為食材的故事。創意視角獨特,網友紛紛表示太感人了,忍不住去這家店看看。通過第一人稱講故事的方式將產品與消費者情感聯系起來,而不僅僅是干癟癟地宣稱“我們的食材是純天然的”。更有說服力,也更有趣,容易贏得消費者的好感。
二、賦予人的動作和行為
通過一些人類特有的動作和行為來描述事物,更生動地展現產品的特點,給讀者以深刻的記憶點。如著名的長城葡萄酒的文案:
三毫米的旅程,一顆好葡萄要走十年。
又比如朗姆酒的文案:
它們已經在地窖睡了好多年。
通過“睡”、“走”等動詞來表現兩種品牌的酒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擬人化將產品的形態刻畫得更加明顯。
又比如下面兩則廣告海報:
當心這個邪惡的食物
累了嗎?嘗一小口
通過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將燒雞和咖啡賦予人的動作,給讀者獨特的記憶點,它們像是我們周圍某個朋友一般,或可愛,或調皮,都有自己的性格,而不僅僅是擺在櫥窗中明碼標價的商品而已。
三、賦予人的外形或某個部位
最后一種方法就是給產品賦予人類的外形,將它們設計成人的模樣,或者設計成人的某個部位,讓廣告所要表現的信息更形象生活化。如英特爾著名的廣告:給電腦一顆奔騰的芯。將電腦的核心芯片比作人類的心臟,使電腦人格化,突出了英特爾芯片強勁的特點。一語雙關,十分巧妙。
如下面這兩則廣告:
1、三個強盜
當公牛打敗了熊
這兩幅圖分別將玩偶裝扮成強盜、讓公牛打敗了熊,雖然只是兩張圖,但讀者看了之后之后會不自覺地推想這兩幅圖背后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公牛和玩偶成為了故事的主角。這時候再將產品植入其中,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讓人大呼巧妙。
還有我個人很喜歡的拯救牙床的系列廣告:
這是為某品牌的牙膏所創作的廣告。將牙齒裝扮成病人、醫生、護士等角色,通過三幅圖就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表述了“醫生”為拯救牙床“病人”所做的努力,突出了牙膏的功效。增強了廣告的藝術感染力,以一種輕松活潑的表現方式,傳達了產品的特點,吸引受眾。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個衣物毛刷的廣告。同樣是將毛刷作為人臉的一部分,給受眾以視覺沖擊,再將受眾的注意力吸引到產品身上。
綜上所述。擬人文案在廣告創作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以上三種方法(賦予人的語言、行為和動作、外形)使產品更加人格化,與受眾產生親近感,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消費者都愿意與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而不僅僅是一個僵硬的某某某商品。而且通過擬人還可以增強廣告的藝術感染力,激發起受眾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鳴。
本人會定期更新文案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點贊并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