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著擔心卻又異常快樂的一天在期待中來了,2018年12月的第一天,天還沒亮,班級群里便已嘰嘰喳喳,有的在聊今天帶了什么好吃的,有的在談今天會怎么玩,有的在說興奮的一夜都沒睡著……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那段歲月。
在我幼年時,老師時常帶著我們野炊,游湖,放風箏,童年的歲月都是滿滿的回憶。而今天的孩子們,閑暇之余的生活除了手機便沒有其他。更重要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城郊結合部的學校,絕大多數的孩子的父母因為生計,為了糊口,造成了太多的留守兒童與單親家庭,父母根本沒有時間去陪伴他們,于是,我有了一個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想法,帶孩子們出去浪一浪,去享受室外的陽光,體會集體生活的美好。 然而,想法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無數的聲音告訴我,安全,安全,安全……你能擔得起這個責任么?正是這樣的聲音讓我的計劃一拖再拖,我不敢給孩子們這樣的承諾。
也許事情總會走在發展中,正當我已做好準備將這樣的計劃流產的時候,就做一個隨波逐流的教師的時候,我內心的熱情又被他點燃了。孩子們親切的叫他“哲哥”,也許因為年齡相仿,所以我們在教育上面的很多觀念有驚人的相似,我們愛孩子,那種愛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愛,我是一個“意志不堅定”的人,所以當王哲跟我商量,做這樣的提議,內心的那股子沖動又出來了。
于是,我第一次給孩子們做了承諾,只要他們期中考試有進步,我一定帶他們出去玩,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居然為了讓我兌現承諾,正兒八經的有了進步。每一個承諾都是欠下的債,如今到了該還債的時候了。
提前半個月的規劃,查天氣,定人數,定路線,定場地,買食材……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一個個細節在腦中盤旋,我們本來要求家長接送,但由于實際,這樣的要求根本不可能,看著孩子們充滿期望的眼神瞬間變得暗淡,我的心仿佛被刺了一下,怎么辦,怎么辦?商議,否定,再商議,再否定,直到最后拿出的已經不知道商議了幾次的方案,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也為了更多的孩子們能夠參與。我提前到達團聚地點接可以由家長接送的孩子們,而另一部分坐公交的學生,則有王哲老師親自護送安全到達目的地。交通安全的難題總算解決了。
到達目的地后,孩子們笑靨如花,我真心覺得值了,有的穿串,有的開烤,有的撒鹽,有的加碳,一個個忙的不亦樂乎,儼然廚神附體,那一瞬間,天地都寬了,原來在課堂之外的他們是那么的活潑,那么的開朗。也許除了學習他們也應該學會一些生活的必備技能,比如與人溝通的能力,比如團結協作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往往在我們傳統的課堂上是無法教授的,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出彩表現讓我驚訝,而我這個挖坑給我們兩個班主任跳的人也感受到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那樣的年紀。忘乎所以,想玩就玩。
歸程的途中,孩子們唱起了“隱形的翅膀”,那一刻我的內心告訴我莫讓那些繁瑣的“規矩”禁錮住了本屬于我們的快樂,孩子們都已安全到家,放松釋然,真心希望漁行實驗學校八年級越來越好,希望兩個班是一個大家庭,你追我趕,互幫互助。
洋洋灑灑一感受,開開心心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