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節奏太快
如果大家都這么說,那么我看不是城市節奏快不快的問題。而是生活、工作和欲望之間的不平衡,更何況只有自己跟不上所謂的“節奏”,才會有落差。經過各種化學反應后,這種落差帶來焦慮,最終你得到了個錯覺——“節奏快”。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克服焦慮情緒,寵辱不驚,任何時候都鎮定自若。然而,“無欲則剛”這個詞似乎已經深深的烙在很多人心中,就是說,如果沒有欲望自然沒有焦慮。
舉個例子,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中,如果參加一個比賽,那必然是想贏,這時候朋友看你那么緊張,和你說放下要取勝的欲望。顯然,這不現實!
消除欲望要求實在高,當然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想要什么東西,可以!但是我們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這部分上,不信你可以試試。
節奏快是錯覺有另一個可能,我們站在馬路上看到車子從身邊“嗖”的飛過,但坐在車里的人會覺得駐足在路邊的我們很慢。沒錯,車速才60公里/小時,和高鐵、飛機、火箭比起來都是很慢的速度。
如甲、乙兩列車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駛,則甲車相對于乙車的速度和乙車相對于甲車的速度都等于零;若反向行駛,則相對速度都等于二倍車速。
這就是相對速度,生活有時候和使用交通工具差不多,多少能力能坐上多少價值的交通工具。
如果說燈火通明、車水馬龍是節奏快的另一種表現,那么又錯啦。西藏旅行30天后回到城市,的確發現在城市中會更晚睡覺,白天更晚起床。
這其實就應該是各個地區的生物鐘,城市這個物種有著自己的時刻表。作為城市,他的節奏獨一無二,只做自己。我們只是其中的血液,我們慢下來,城市腦缺氧,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時間觀念似乎在城市生活中非常重要。不過,我們也不能單純看時間這個絕對值,我認為工業時代后,最為重要的觀念是效率。
城市文明作為工業革命后的副產品,如何在一定時間內發揮更大價值,也是技術發展的方向。
“節約時間”、“掌握時間”、“來不及”、“沒時間”,這些詞代表著時間背后的價值觀。一件事情因為沒時間做,那基本是你已經判定這件事情不重要;一件事情覺得浪費時間,那是因為有更高效的方法去做。
絕對時間并沒有那么重要,效率觀念才是跟上節奏的重要工具。
往期街拍請移步:
「日常掃街」#001 等待與清理
「日常掃街」#002 日照金樓、遠處望塔、現場提問、親身體驗
「日常掃街」#003 洋房、夜市、守衛者
「日常掃街」#004 投幣、幸運測試、移動支付、星爸爸、咖啡店
「日常掃街」#005 新老飯店、外賣老哥、嶄新路燈
「日常掃街」#006 走馬觀花在上海外灘老建筑中的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