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弘毅
老規矩,先了解下基本概念,什么是比例偏見?它是指,不同的比例表達方式會讓人感覺有不同的心理反應。
比如,對用戶來說,20塊錢的東西便宜10塊錢,比300塊錢的東西便宜30塊,更有誘惑力。雖然30塊實際便宜的更多,但它相對于300塊的原價,只便宜了10%,而10塊雖然更少,但它相對于20塊的原價,看上去便宜了50%呢。這種50%“顯得”比10%便宜的心理,就是“比例偏見”。這種比例是不顧基數的不同,直接看比例大小,大比例的比小比例的折扣更讓人心動。這是一種顯性的比例偏見。
難道還有隱性的比例偏見嗎?沒錯,還真的有,舉個例子。我有兩個盒子,一大一小。A盒子小一些,里面有20塊餅干,其中1塊是巧克力餅干;B盒子要大一些,里面有200塊餅干,其中有10塊是巧克力餅干。如果你想要一塊巧克力餅干,你會從哪個盒子里拿?
從有200塊餅干的大盒子里拿?恭喜你,你和其他正常人一樣,有“比例偏見”。20塊里有1塊,200塊里有10塊,只能拿一次的話,你拿到巧克力餅干的概率,其實是一模一樣的,都是1/20。但因為“比例偏見”,人們就是會覺得,從200塊的大盒子里拿,“顯得”概率會大一些。這就是隱性比例偏見。
總結一下,總覺得50%,比10%優惠,這是“顯性”的“比例偏見”;而總覺得10/200,比1/20要大,這是“隱性”的“比例偏見”。
商業中運用也很多。比如,一般商家都會把金額小的用比率來表示,金額大的用絕對值來表示。你還發現有哪些是運用到比例偏見的呢?不妨想想,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