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始著手復習兒科主治醫師考試,無意在微信讀書看到《兒科醫生說:當我的孩子生病時》,果斷收藏,看看作為專業兒科醫生面對孩子生病時,會持有的態度和方法,希望對自己有所幫助。尤其是,建立臨床思維,不僅需要書本知識,更需要臨床案例做指導。
本書開篇就介紹了一個估計讓所有父母都曾發愁的癥狀——發熱!
其實發熱并不是疾病,而是作為提示生病的一種信號,或者孩子對抗疾病過程的一種表現。
看到孩子發熱,最先做的是觀察孩子表現,判斷孩子是否能順利對抗。如果病情超過孩子的抵抗能力,就需要按照線索找到病因,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但是,不少父母往往擔心發熱傷身體,急于降溫退燒,結果成了用藥不少,病還沒好……
其實,自己也曾是“退燒小分隊”一員,看到本書的介紹才知道,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做好孩子護理,必要時服用藥物,完全可以不必焦慮。
作者很貼心的給了幾個重點提示:
1.半歲后孩子通過戰勝發熱建立免疫系統
2.精神狀態是衡量孩子病情的“金指標”
3.孩子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少包
4.尋找發熱的源頭才能真正降溫
5.治療發熱能口服用藥就不要輸液
6.41℃以下的單純發熱不會“燒傻”孩子
7.熱性驚厥不可怕,冷靜處理避免窒息
8.幼兒急疹多會自愈,別因恐熱而過度干預
上面八條,可以作為爸媽們的定心丸。遇到孩子發熱,牢記以上八條,先讓自己穩定下來,才能讓孩子不必陷入父母的焦慮。
然后,上述每條都有相關內容,作為解釋,或補充,一一為您解析:
1.半歲后孩子通過戰勝發熱建立免疫系統
新生兒通過母體獲得抗體,到了六個月,孩子從媽媽身上獲得的抗體慢慢消耗殆盡,必須依靠自身去健全自己的免疫系,從而獲得抗體,而這些抗體正是在一次次與病菌的交鋒中獲得的。
家長無需太緊張,不必一有發熱苗頭就急于遏制,干預一定要恰當而不可過度,相信孩子的自愈力。
過度的干預反而會挫敗孩子的抵抗力,讓孩子錯過建立免疫體系的最佳時機。
2.精神狀態是衡量孩子病情的“金指標”
體溫高低并不是衡量孩子病情輕重的指標,孩子的精神狀態比體溫更能反映病情輕重,而父母們需要知道:寶寶有病不會裝,精神好就不用慌。
但是,孩子發熱時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
異常安靜,精神萎靡
不吃不喝,不哭不動
孩子太“安生”,往往預示病得重
3.孩子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少包
孩子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夠成熟,發熱的時候,少穿一些少包一些,有利于熱量散發,從而也有助于降溫。包得太嚴實,不透氣,熱反而被捂在里面出不去,就會增加發熱時孩子的不適,甚至體溫會急劇地升高。
再者,即便捂出汗之后可能會有降溫的效果,但出汗太多也可能導致孩子體液丟失,造成脫水的情況,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因為脫水容易導致虛脫,尤其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更要當心這一點。
如何幫孩子散熱呢?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房間通風,給孩子少穿、少包;
其次,給孩子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孩子脫水;
再次,用溫水(29.4~32.2℃)給孩子擦浴,幫助孩子物理降溫;
最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的吃一些退燒藥物。(用藥問題別自作主張!書中舉了例子,用藥錯誤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過發熱本身!)
4.尋找發熱的源頭才能真正降溫
疾病讓孩子出現發熱,需要治療的是引起發熱的疾病,而發熱伴隨疾病出現,隨著疾病痊愈而消退。
因此,孩子發熱時單純降溫或想法設法把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是沒有意義的,就好比河水決堤時一味地加高堤防而不去堵住缺口一樣,徒勞無功。
因此,孩子發熱時,我們應該先找到發熱的源頭,也就是找到真正的“敵軍”并打敗它,這樣發熱才能真正被遏止,發熱的孩子才能真正“降溫”。
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人士(兒科醫生)來做吧!
5.治療發熱能口服用藥就不要輸液
對孩子來說,安全的退燒藥主要有兩種: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等品牌)、布洛芬(如美林等品牌)。3個月以上的患兒可以選用對乙酰氨基酚,6個月以上的可以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切記以下幾點:
一是,避免交叉使用退燒藥。因為各類退燒藥物成分類似,交叉使用容易造成某種藥物成分過量。
二是,反反復復屬正常。疾病恢復需要時間,退燒藥物功效也有一定時限,此時孩子更需要休息,切忌反復就診。
三是,三種藥物切莫服。以下三種藥物,給孩子使用務必謹慎,甚至禁用。糖皮質激素、尼美舒利、阿司匹林。
如果能夠通過口服藥物治療的疾病,盡量不要選擇靜脈輸液。原因有三:
第一,輸液并不會讓普通的感冒發熱好得更快。
第二,輸液是有創的,會破壞血管,且無法保證百分百純凈。
第三,輸液對孩子存在一些看不見的心理傷害。
6.41℃以下的單純發熱不會“燒傻”孩子
發熱會燒壞腦子純屬民間謠言,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通常發熱不會導致腦損傷,只有高于41℃的高熱才會導致腦損傷,而只有在極端的情況下,如大熱天把孩子誤關在封閉的汽車里,才會導致體溫升到這么高的溫度。
很多時候是因為病菌感染合并了腦炎、腦膜炎,才出現了“燒壞”腦子的結局,并不是發熱本身導致的,發熱只是這些疾病的一個癥狀。
7.熱性驚厥不可怕,冷靜處理避免窒息
熱性驚厥是一種伴隨發熱出現的常見急癥,來得快去得也快,通常不會給孩子造成影響,也不會影響智力發育。
為了孩子突發驚厥時能得到最安全的護理,家長們應該提前學習并掌握一些孩子發生驚厥時的應對措施:
⑴讓孩子平躺在地板或硬板床上,注意遠離堅硬的尖銳物;
將孩子的頭轉向一側,避免誤吸唾液、嘔吐物;
⑵不要把任何東西放進孩子嘴里;
⑶若驚厥發作超過5分鐘,就打急救電話(120)求助。
8.幼兒急疹多會自愈,別因恐熱而過度干預
幼兒急疹常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患兒通常會發熱3—5天,退熱后出疹(熱退疹出),家長們不要被前期的發熱嚇住,避免過度干預。
幼兒急疹是一種預后良好的疾病,普遍能自愈,所以一般來說,整個病程如果沒有出現合并癥和并發癥,疾病本身是不需要過多藥物干預的,合理使用退熱藥就可以了。
區分幼兒急疹和麻疹的三大關鍵點
首先,從發熱與出疹的時間節點來看:
幼兒急疹為熱退疹出,發熱3~5天之后退熱,然后出疹;
麻疹是在發熱3天以后開始出疹,熱越高,疹越多,疹越多,熱越高,高熱伴隨出疹。
? ?其次,從出疹時孩子的狀態來看:
幼兒急疹,除了樣子不太好看以外,孩子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
麻疹患兒,出疹的過程是非常辛苦的,孩子往往高熱不退,精神萎靡。
最后,從患兒的出疹規律來看:
幼兒急疹一般只出在面部和前胸、后背,出疹速度很快,似乎一陣風過,孩子的疹就出齊了,出疹、退疹只需2~3天,退疹之后不留任何痕跡;
麻疹是從前額發際開始,再到面部、軀干、四肢,3天左右出齊全身,最后至手心、腳心,退疹的過程也要3天,退疹之后留有一些色素沉著和脫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