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月麥地Wheat
從去年11月開始在簡書上寫作,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年了。還記得寫的第一篇文章是《從暴食癥少女到食草族老干部,減脂餐挽救了我的胃》 ,講述了自己做減脂餐減肥的經歷,不僅上了首頁,收獲了3000+贊,140+喜歡,還被一款移動互聯網上非常火爆的瘦身APP邀請入駐平臺達人。
我不是一個勤快的作者,截止到現在,我在簡書上更文只有18篇,算起來差不多一個月一篇的樣子。我很少說自己有多努力,但我的努力都體現在一篇篇文章里,體現在我認知的提升、心態逐漸平和的轉變。而這一切,我都能夠感知到,別人也會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我不敷衍每一篇文章。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贊美簡書這個平臺,而是想說一下我寫作這一年的心理變化。
-1-
來簡書寫作目的很簡單。去年,我加入了一個叫做“堅持星球”的社群,群里發起了一個晨間日志的寫作計劃,要求每天在簡書上更新1000字交作業。我就從那時開始每天在簡書上寫,不過慚愧的是,更了一周我就放棄了,最終這些文章都被我私密掉了。原因在于它太個人情緒化,并且日更很容易把積累不足的我掏空。
即便現在,我對堅持日更的人并無欽佩之情。大多人堅持每天寫作,文章可讀性并不強,堅持多少天后很少能看到進步。當然也有非常厲害的堅持者。
比如《刻意學習》的作者Scalers,據說他堅持寫了1000天。但是,這個關鍵點不在于他的堅持,在于他文章品質,無一不是觀點犀利,內容充分。要稱贊的應該是他超強的邏輯思維和生猛的執行力。
學習不僅需要毅力,還要講究方法和策略。這是我在簡書寫作時領悟到的,它放在任何領域都通用。有太多的雞湯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這說得好像地球上一馬平川,只要穿著一雙跑鞋,沿路跑就行了,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寫作是同樣的道理,最重要的方法是反饋。只有反饋,你才明白,自己行進的坐標是否正確。
就拿我自己來說,寫作對我并不陌生,大學開始寫博客,寫QQ空間,收獲不少粉絲。那時候我擅長煽情,寫的文章多數情感細膩,敘事多富音律美。后來隨著閱歷增長,我逐漸發現轉變風格,跳出舒適區的重要性,畢竟人不能寫一輩子情情愛愛吧。
我在簡書上發布的第一篇文章,是根據我自身減肥經歷寫的,當時我大概花了4個月每天三頓都在做減脂餐,和其他運動輔助減去了19斤。我將這120天的堅持,再加上海量閱讀,查詢資料,反復核對寫成2500+字的干貨文。可我還是很忐忑,作為一個健身小白,我沒有履歷來證明它的嚴謹,這一切都是實踐而來的。
那時我也沒有研究過簡書的上首頁要求,只是看到有個首頁投稿的按鈕,就點了一下試試。很快就被通過了,還加入到了“今日看點”,在首頁上獲得了高流量。也就是這一篇文章,開啟了我寫干貨之路。從一開始寫健身減脂干貨,到后來寫手帳寫效率,再后來寫一些心理剖析的文章,我幾乎寫什么就爆什么。
它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你想嘗試的東西,必須找一個大平臺去試錯,在反饋中不斷糾正。在簡書寫作之前,我很少因為寫文章看一些社科技能類書。后來,我為了寫好每一篇文章,大量閱讀了這些書籍,來搭建知識結構。我才發現,原本很感性的自己,居然通過寫作變得越來越理智,解決事情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這些文章反饋出來的,不僅僅是微信上將近1000個好友,更是讓我體驗到不斷跳出舒適區,不斷攻克其他領域的那種成就感爆棚。我很喜歡簡書的心理專題,主編愛瑋兒姐姐告訴過我,通過寫作走上自我救贖人生的意義,遠勝于你在這個平臺上賺了多少錢。我深以為然,因為我就是在踐行著這樣的人生。
-2-
第二個改變是,因為寫作我收獲了不少高質量同頻的朋友。
一個人要想讓自己更快成長,更好實現目標的方法,除了不斷積累學習,就是那些圍繞著你身邊正能量人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抱團取暖”,一群人才能走的更遠。
我曾為自己列過一個正能量人脈清單。將可以學習和研究的人列入其中,找尋可搜集到的資料去模仿她們。我開始健身是關注了keep上面的推薦的營養師,還有微博上幾個減脂餐博主;學手賬是將《把小日子收進手帳里》這本書中提到的微博全部都關注了,一條一條分析,復制風格,總結精華,用以調整我的手帳體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技能升級……
我也會加入一些感興趣的相關社群,比如讓我受益最多的就是“上海行動派手帳小組”和“簡書心理專題官方社群”。
因為過多關注自己成長,我很少去主動鏈接別人,尤其是一些大咖。還因聽力問題,幾乎是靠自己的學習力做研究,沒有選擇知識付費,同時也避免了由囤課帶來的知識焦慮。
有朋友向我講述過,自己花了3k+去某營刷臉,結果發現大咖還是大咖,小白還是小白,除非自己有什么牛逼的事跡或者資源,不然永遠沒有鏈接的可能。
簡書上曾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感謝你在我弱小時的禮遇之恩》,不過這個文章是寫作班的老師給學員寫的。大多數情況下,普通人想跟一定咖位的人鏈接,即便通過授課方式,如果沒有出眾的能力,別說禮遇之恩了,想抱大腿的可能性都幾乎微乎其微。
你看,這個世界的價值規律就是等價交換。專心打造自己,不做看上去很努力的事情,等一切水到渠成再去混圈子,一切機遇自然會來找你。
-3-
簡書寫作這一年,還讓我更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告別那個心理上缺乏認同感的小女孩,努力去尋找更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直說“我不夠優秀”。也不用走到另一個極端來向別人強調,我真的寫的很好,我一點也不比別人差。
每個在簡書上寫作的人,都渴望上首頁,渴望收獲高贊,得到大號轉發,然后簽約某平臺,出書、開課,把斜杠青年做起來,走上人生巔峰。當我第一次收到大號要求開白名單的簡信,幾乎有點不太相信,再到后來接到出版社出書邀請的時候,覺得更不可能,我認為自己寫的不好。
這一切來源于常年對自己負分的評價。我極度缺乏自信,我甚至不知道,這種不自信,居然在我成長歲月中那么多年,一直都是這只隱形的手,在支配我,一邊渴望優秀,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認可,另一邊又怕被別人看破。即便我擁有了某種身份,來到想去的地方,內心依然惶恐不安,覺得配不上它。
后來,當我不再關注每篇文章的流量,不再介意別人對我的評價,甚至謾罵和惡毒攻擊,不以外界為標準去彌補某個隱存的黑洞。我才清晰的了解到,我究竟是誰,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會問自己:
別人對我的評價,為什么會讓我不開心?
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現在偏離目的了嗎?
我為什么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通過讀書、與人交流、用寫作總結、發現潛能,并不斷修正和接納原生家庭下的自我,不斷完善社會化經歷后的價值體系,這時蛻變也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磕磕碰碰走到今天,我也不再掩飾自己的野心和欲望。積極對待一切新事物,且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由此大膽的規劃和嘗試,去重視每項計劃,并努力實現它。
-4-
說了那么多,我想或許自己還是個例,不能供其他人參考。那么我就說一下可以參考的部分,那就是如何尋找自己的天賦,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這幾年,有個很火熱的詞,叫“普通人”。隨便一打開公號就是,“普通人如何靠寫作賺錢的”“普通人如何0基礎學英語”“普通人如何年薪百萬”。我相信大多人看著都心動的不要不要的,但是我想告訴你,只要能做到這些事情的,那都不是普通人。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他們確實是在寫作、學語言,賺錢方面,比一般人有天賦。所以天底下沒有一條適合所有人的路。與其交智商稅,不如挖掘自己的天賦點,找到合適的方式,進入合適的位置。
什么是你的天賦點?就是你喜歡又擅長,做起來毫不費力,成績能輕易超過別人的事情。
說到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目前的職業是財務工作,不管怎么努力,都在證明當年我的上司對我說過一句話,你不太適合做這個工作。那個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小實習生,很多年以后,當我進入職業發展瓶頸,才深刻體會到,職場的稀缺性決定著核心競爭力,而它與興趣、天賦息息相關。我親眼看到過,有人對數字的敏感到過目不忘,不合理的差值第一眼就有直覺,這遠遠不是我用認真核對就能彌補的。
有人會說,自己沒什么愛好,也就吃吃玩玩逛逛。其實,這真的還是能換錢的天賦。我關注了太多吃喝玩樂的視頻博主,還有我一個人朋友的老婆,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衣服,一不小心買成了時尚博主,還開了一家工作室,現在在用愛好賺錢。
我喜歡的一個作者,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
你不靠天賦吃飯,不和真愛結合,不和值得的朋友走心,你就無法獲得世俗的成功和inner peace。
所以,對于大多數寫作者來講,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反饋不好,那真的要好好反思自己是否適合做這件事。換一個有天賦的跑道,愛自拍的可以去搞攝影,擅長分享的去做些培訓,就連全職媽媽帶著寶寶也可以打造母嬰個人品牌……
不必羨慕別人,珍惜自己擁有,接受與生俱來的長短板。每個人都有完全適合自己的道路,只要你在“認識自我”上花費一些心思,就會發現人生遠比你想象中走的更快、更遠。
-END-
*作者:九月麥地wheat,快30歲獨身一人去北上廣的姑娘。曾用半年時間運動1724km,減去21斤體重,力求一生堅持為健康正能量踐行。愛讀書愛寫作,愛一切新鮮事物,奮斗派中的養生黨,減脂餐愛好者,效率手帳達人。
所有文章均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作者,任何轉載不得標注原創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