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很多學生中職學生,有些是在中考中失敗,帶著強烈的挫敗感,否定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一些是因為初中階段因為環境影響、教育資源的缺乏、家庭的不完整,從被忽略到自我忽略,覺得前途暗淡,理想渺茫,沒有理想和信念,放任自流。正直青少年發展的關鍵期的他們情緒化、偏激、叛逆、沒有自控能力、甚至自暴自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中專,讀這個專業。
? ? ? ? 21世紀,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職業教育需求日益增大。職業學校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不再是走高考獨木橋的年代,應該確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正確發展觀。越來越多綜合能力突出的優秀職校畢業生得到企事業的青睞,獲得了很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在職場大展拳腳,活出精彩。
法國牧師納德?蘭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羅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鐫刻著他的手跡:“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一位智者在解讀蘭塞姆手跡時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我們想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如何成長?現代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三年的中專生活,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努力獲得一技之長。我們可以積極主動,加入班委會、學生會,競選班干部、學生會干部。學生干部的工作經驗可以讓我們提前進入管理角色,在工作中鍛煉、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協調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綜合管理能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 ? ? ?10000小時定律是說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1萬小時這么久,怎么找到自己的方向,把這1萬小時花在哪里呢?大多數人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自己擅長做什么?最好的做法就是行動,通過行動試錯,來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 ? ? ?我們可以選3-5個自己最想做、最喜歡的事情,想像做好之后的畫面,可以是長遠的、大的目標,也可以是近期的、現在的小目標。例如我想上臺唱一首歌、我想學演講、我想策劃一場班級活動、我想組織一次主題班會、我想成為一名電商高級管理人員等等。確定了就行動起來,通過專業課程學習、興趣班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網絡課堂等方式去學習,去嘗試,去實現。
? ? ? ?如果我們確定了中專三年目標,那么倒推一下兩年后要完成什么樣的目標,一年后又要完成什么樣的目標,將自己的目標分解,分段實現。例如說三年后我想考一個什么專業的大專,那么我需要加強專業學習,補充學習什么課程。我要分配多少時間在這件事上,具體到每周、每天、每月,并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肯定。又例如我想學演講,提升表達能力,那么首先制定演講學習計劃,參加學校演講興趣課堂,觀看著名主持人及優秀的綜藝活動,參加演講訓練營,通過線上線下學習,不斷的自我練習,抓住每一個練習表達的機會,提升演講能力。
? ? ? ?有的人還沒開始做就先否定,想著我肯定做不到,開始找環境、場地資源等等的理由。記住,現在開始請把我做不到換成我怎樣才能做到?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的出生和際遇都不一樣,但是時間對每個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時。希望同學們能在最好的年紀,積極探索,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