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真的不只問過自己一次。
因為我單身很久了。
如果我這一生注定孤獨終老,我要怎么樣度過我的一生呢?
我是個感情至上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感情上絕不將就,絕不湊合……
但感情的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如果能夠遇到適合的人,那是最好。如果不遇,我就一個人過,所以我已經(jīng)規(guī)劃好了我年老以后的日子。
首先,如果我以后退休了,我可能會選擇回到久違的鄉(xiāng)下,我喜歡花草為伴的日子……修一處別院,有瓜果蔬菜,有花有草……一打開窗戶,就有一陣撲鼻而來的香氣,哇,真的沁人心脾,隨手就可以采摘到新鮮的蔬菜水果……
閑時,打理打理院落,看看喜歡的書,寫寫自己喜歡的字,拍拍照片……用文字和鏡頭來抒寫生活的美
或陽光明媚的秋日,春日,甚至冬日的下午,在自家的院落里,一書一茶一世界,在躺椅上曬太陽假寐……任和煦的陽光灑落下來,暖暖的……
或偶爾用巧手烤一些自己喜歡的小點心,約上一幫老友喝喝下午茶,煮茶論酒,好不愜意……
一切在這清涼的時光里靜下來,靜下來……時光不老,微風不燥……這樣多么好!
其次,每年的旅游淡季,不定期地來幾次說走就走的時光,希望有一天可以抄著一口流利的外語行走在世界的角落,沒有歸期,不問歸程……走到哪里歇那里,用文字和鏡頭來表達一路的行吟,或思或想或感……好不愜意!
還管它情為何物?管它誰愛不愛我,我自瀟灑行走……
最后,等我要走不動的時候,提前預(yù)約好照顧我飲食起居的服務(wù),或者提前安排好養(yǎng)老院,安靜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看過太多晚景凄涼的后臺實況,終是明白,低質(zhì)量的兩個人,不如高質(zhì)量的單身。
我爺爺和奶奶就是鮮活的例子,爺爺脾氣超級暴躁,直到七八十歲了都不歇火,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就朝奶奶撒氣……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架……
奶奶軟弱,所以一直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地過。
記得小時聽媽媽講過,有一次,奶奶給他端粥過去,正碰上爺爺什么事情不開心,他直接一腳踹在奶奶的心口上,奶奶當時就爬不起來,粥也灑了一地……
可憐我奶奶受了爺爺一輩子的氣,到死都不愿意和爺爺合葬,可憐的一生。
我遠房的大姨和大姨爹,一輩子都在吵架冷漠,彼此抱怨,仇視中度過一生的……他們在一個屋檐下,分開睡,分開吃飯,完全各管各的,只是勉強湊合過完了一生。
勉強,湊合,冷漠,根本沒有夫妻的恩愛,陪伴和疼惜,心不在一起,只是形式上湊合,將就的夫妻,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
這樣的婚姻要來何用? 過得不快樂,不幸福,還添堵?
我不愿意。
當然,也有很多幸福恩愛的夫妻,身邊也有不少,但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圣經(jīng)里也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
我相信,但需要契機,不愿意將就、勉強、湊合……
我會一直等待真正屬于我的那個人,直到終老
但我也會過好我一個人的日子。
如果人生注定孤獨終老,何不快快樂樂地安排好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