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07日 星期六 雨
01
一早,電話聲,聲聲入耳.
一會兒,電話那頭小王傳來的是:“缺人,缺人。玲姐,我們要找人事算賬,廣西清明節假日大,嚴重缺人,怎么辦?”
過一會兒,另位秦主任也氣喘吁吁地打電話來:“怎么辦,缺人,缺缺缺,線體開不起來了。”
“秦主任淡定淡定。你是我的代理人,小王猴急跳腳的模樣,怎么連你也如此急躁,請記住一切以產出為主,所有后勤單位調整戰略,按照預演計劃進行,那還需要我提醒么?”玲姐語重心長道。
“哎呀,我怎么把這給忘了,謝謝玲姐哈。”秦主任連忙笑臉吟吟道。
“好吧,就這樣安排吧。”玲姐略有所思道,“不過,人事缺編20多人,是否有如約地上線支援協助呢。”
“哦,沒呢,沒見一人來上班。”秦主任抱怨道,“你幫我們聯絡聯絡一下,也讓她們了解我們生產戰場的不易,嘗嘗生產的滋味啊。”
“嗯,知道,去忙吧。”玲姐邊掛電話邊思索著。
02
緊接著生產微信干部群,缺人現象怨聲載道。在秦主任現場以生產為主的調配下,各單位放下手頭工作,全力以赴于生產,一切以產出為準!線體進入運轉狀態了。
話說人事,可能是遠離生產太久了,常趾高氣揚,一線干部反饋的事情有時是不理解的,總抱怨我們讓員工太累,不夠人性化管理等等。
玲姐想,剛好趁這個機會給他們體驗生產的機會,多了解生產為滿足訂單的不容易,多了解員工心聲,避免各自立場不一,因互相不理解,而溝通產生分歧。
但微信群里,有的主管流露出的想法是終于能在人事面前揚眉吐氣的時候。
這時,玲姐的想法更深入了。她覺得職場應該還有一種處理方式叫做共贏美好。剛好這幾天,她在讀《心流》,感悟頗深。
文章提出了:契克森米哈賴對人生意義的復雜性的論述,他講的是意義的內容升級:從簡單的舒適,到社會價值,到個人的自主發展,到個人與社會的重新整合。
玲姐也和作者一樣感悟,她也“不需要在這兩者之中做取舍,而應該把它們整合,整合成一個更復雜的人生意義。簡單的人生意義更有優勢,但是復雜的人生意義更加光榮”。
玲姐心靈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了,溝通言語一反快人快語常態,而是以一種無銷煙戰火的姿態,進行傳情達意。
“親愛的,小李,因清明節緣故,缺人嚴重,不知貴部有否資源,提供一點。”玲姐,婉轉地在HR部門主管個人微信上描述著。
“不好意思,資源沒有,但我可以安排部門幾個人上站協助,屆時找你安排一下。”HR部門主管直截了當回復道。
嗯,HR的一個微信的回復,即讓屬下得到安慰,也體現人事與我們生產間也有融合整合的機會。
這一次,兩位部門主管在溝通言上,言簡意賅地表達了想要的狀態,這說明:很多事情都是有美好的一面,主要還是看人是以怎樣的想法和心態去怎樣演繹事件的。
03
“請各位主管熱情地接待到現場輔助的HR專員,用我們對待員工的溫情,溫度對待她們,讓她們感覺就像在生產家里一樣,感受干部們的關懷。”玲姐遠程辦公,在生產干部微信群下達這樣的指令道。
生產干部微信群里信息浮動,嘎然而止。剛才還有在火熱地討論如何缺人,又風聞人事上陣協助生產,興奮不已,繼續討論將如何對待已是腦洞大開的境界。可一看到玲姐的遠程命令,便不再作聲了。
一切都是靜的,生產干部微信群里是靜的,玲姐這頭也是靜的,微信那頭可能還是蠢蠢欲動。
“是玲姐在線嗎?”數十分后,小王終于試探咨詢道。
“是的,大家先執行,明天我和大家說明。”玲姐字字珠璣,無法讓人抗拒。
“好的,人力就位,產量趕上來了。”再過半小時,小王繼續在群里報告道。
“OK,辛苦了,繼續一起以產出為準,團隊全力以赴配合!”玲姐發了加油圖片。
一切恢復常態,生產微信群里,不再有其它聲音了,只有一副產量報告。
看著這樣的產量報表,玲姐心中已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