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活動很早就定下來了,阿布的小閨蜜多米家也報名了,我們五座的車就有點擁擠,跟阿布商量,你可以去坐小寶的車嗎?她二話沒說就同意了。我們帶上還差半個月就一歲的小咖,以及多米和多米媽媽就這樣一起出發啦。
我們這臺車是第一個到營地的。等了一會小伙伴們陸續到齊。這次除了我們學堂的家長孩子還有其他新教育學堂的,給了我們一個近距離觀察彼此的機會。
孩子們聽領隊的調令很快分好隊,拿齊三餐的食材,就興沖沖地的準備野炊。
我們被分到了D組,把食物拿到做飯的地方,孩子們就自覺地開始找我們要事情做。做飯的地方工具短缺,只能讓他們分工輪著做。撿柴、洗菜都是搶著來做。我們組沒有分到刀和砧板,就拿了一塊瓷磚代替砧板,一把水果刀當切菜刀。阿布在我身邊一直等著機會想切菜,于是拿了一塊肉讓她去切,刀小肉滑,很不好切,但是她還是切得很認真,看來在學堂幫廚已經形成了習慣。只是最后為了不讓爐子空燒,我搶過來快速切完扔進鍋里炒,她和彤宇在一旁還有點遺憾的樣子。
吃飯的時候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念起感恩詞。學堂養成的習慣已經自然而然的融進他們的生活中。
這次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看到需要自帶餐具,因此用了很多一次性的碗盤,雖然把這些碗盤用了三頓飯,但仍然是一種不環保的行為,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示范。下次一定自帶餐具。
飯后大家在營地扎起了帳篷,阿布第一次住帳篷,覺得很新奇,本來計劃她和爸爸一起住帳篷,我帶小咖住標間的,結果雨一直下,帳篷漏了雨,最后還是四人住回標間。下次預備買一套帳篷,帶她真正露營一次,讓她體驗一把頭枕大地,眼望星空的感覺。
下午領隊帶我們去砍竹子作為明天登山的拐杖。等大部分人手里都拿到竹杖時,我發現阿布還兩手空空,就問她怎么沒有竹子,她說她不需要,我當時有點情緒的說,那明天別人都有,就你沒有,你爬不上去不能鬧。她依舊是一幅無所謂的態度。我有點不死心,仍想勸她去要根竹子。后來有人給了我一根,我馬上拿給了她,誰知下山時,發現她竟然又兩手空空。我有點來氣,問她竹子去哪了,逼著她去把她的竹子找回來。她也說不清扔哪了,上去晃了晃,依舊一臉茫然。我讓她繼續去找領隊再要一根,她磨磨蹭蹭的過去后,半天不說話就站在旁邊等,等了半天也沒要到,后來還是別人又給了她一根。
我事后反思自己當時是在替她做決定,既沒有問清她不要的理由,也沒有尊重她的選擇,還幫她去承擔她本來應該承擔的責任。竹杖丟了,這是她自己的責任,后果也該由她自己承擔,而不是急著又給她找一根。第二點,當她面對領隊不開口時,即使別人再給她竹杖也該拒絕。她需要自己去突破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而不是傻站在那等別人來幫。
再反思一下,自己為什么非要給阿布找個竹杖,是因為大家都找了,所以我著急給她也找一個,我并沒有關心阿布到底需不需要這個竹杖,我只是做了無腦的跟隨。同時,我還強加給她,我自以為是的,這是她“需要”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和她相處中,仍有很多不自覺的想要強加給她的東西,這是我的自以為是,是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先了解一下她不需要的理由,合理就尊重她的選擇;不合理就商量看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同時也帶著她找領隊了解一下竹杖的必要性,看她能否接受領隊的建議。如果她依然堅持,我就尊重她的選擇,讓她承擔自然后果就好了。
我要調整的是和她對話時的心態,不能是強加的,無論她的選擇如何,我都要做到理性平靜,先尊重她的選擇。這也是我目前最要改的一個問題,過于強勢,一旦意見不合就忍不住想去說服別人。別人不聽就會氣惱,證明自己是個多么自以為是的人,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才會想要去控制別人,不知不覺中我在復制我母親的模式,靠打壓別人來證明自己,這是非常愚蠢的。要跳出這個模式,我要先建立覺知,再不斷反思反省,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脫離這種循環。
當天晚上因為發現缺了一點東西,于是跟領隊商量我們開車去買,把阿布找過來后告訴她,爸媽帶著弟弟還有多米家一起去買點東西,你就在營地和同學玩。她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轉身跑掉繼續玩。
白天一整天除了做飯和在帳篷里跟我玩了一會,我基本上都找不到她,也就會“忘掉”自己還帶了一個老大出來。她今年2月份才滿五歲,但是不知不覺已經讀了兩年的新教育,蛻變成一個非常獨立的小姑娘了。我們參加活動都是各忙各的,偶爾碰在一起彼此抱一下,笑一下,然后她就去找她的小伙伴們了,完全不黏父母,這點是我們非常欣慰的。
第二天天公作美,多云,不冷不熱最適合爬山。天堂頂是廣州最高峰,海拔1210米,阿布爸曾經爬過一次,回來之后腿疼了一個星期。聽他的形容似乎是個高難度挑戰。我倒不擔心阿布,她跟著老師同學一起廣東大大小小的山頭不知道爬了多少個了,我擔心我背著小咖能爬多遠。而且今天是環線登山,也就是說不會原路返回,意味著上去你就很難下來。
出發排隊的時候,我本來想躲到最后面,誰知被領隊叫到了最前面,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站到了第一個。我們是D組,第四梯隊,一共17個人。在上山的六七公里水泥路上,我們不斷的超越前面的隊伍,竟然走到了最前面。所有人看我背著一個寶寶登山,都是又驚又贊,弄得我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可能正是因為在最前面,我反而鼓足干勁一直跟著領隊,一路心里還在竊喜,照今天的狀態說不定我真的可以帶著小咖登頂。后來進入山路之后,有一段比較濕滑的地方,因為小咖背在前面,我看不清路,鞋子又不是登山鞋,比較滑,我靠著領隊和伙伴的拉扯才爬了上去。這個時候我開始心里打鼓,阿布爸此時跑來打擊我,“你才爬了五分之一都不到”。我把這話錯誤的理解成,這離山頂才五分之一,于是瞬間泄氣,只能帶著小咖灰溜溜的往回走了。后來當我得知是整個環線的五分之一時,心理不免有點后悔自己放棄的太早,特別是得知還有一個兩歲半的孩子都登頂了時,心想小咖怎么都比兩歲半的輕,我使把勁還是有可能帶著他上去的。
阿布跟著大班的四個同學一直爬在了最前面,爸爸在后面壓隊,也一直沒有跟上她,聽老師反饋,她全程自己上下,跟緊隊伍,沒有抱怨,沒有喊累。見到我也只是笑著比了一個勝利的手勢。
我想起17年夏天她才三歲多,參加學堂夏令營,去爬的從化黃茶園山,也是一千多米。那個時候我牽著她,一路上她學會一詞“自身難保”。于是她跟別人說,我媽媽自身難保,所以我要自己努力爬。不到兩年的時間她做到了,我這個媽媽依舊“自身難保”,她卻已經成長到足以自己面對山路。這是新教育帶給她的變化。
最值得表揚的是多米一家,她們是就讀的普通幼兒園,并沒有阿布她們這種長期多次的跑步徒步等體能訓練,竟然也靠著強大的意志走完了全程。證明孩子們真的是潛力無限,家長們如果夠堅定,也一樣是可以激發出潛能的。
感謝這次樂行天下的領隊舉辦了這次很有意義的登山活動。原本天堂頂是我們學堂打算作為孩子們的畢業禮去爬的,沒想到這次連小班的三個三歲的都順利登頂了,看來我們的畢業登頂還需要尋找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