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譯自英文“hardcore",原指一種力量感強、節奏激烈的說唱音樂風格。后引伸“很厲害”“很彪悍”“很剛硬”“硬核人生”等。
在我的心目中,李笑來、Spenser、Scalers等算是比較硬核的讀書人,把很普通、很常見的書讀來變現,讀來成長。
李笑來的付費群在兩年前我就進過,基礎會員能讀能聽能看的比較少,好像僅有一個如何寫作的講座錄音,大概不到兩小時,自己覺得很不值;
Spenser的收費群打造的是個體崛起,收費是一千多,大概有4-6次課,剩下就是群社員在討論或是按要求復盤,錢花了,我也沒學會什么;
Scalers我是從他的《刻意學習》認識他的,然后了解他有個成長會,收費也不低,會員可以享受的項目有“千字文寫作小組”和各種讀書會小組,你可以選擇參加,也可以選擇不參加,但是一但選擇參加,就得遵守規定,否則會毫不留情踢你出群,當然你是有“復活”機會的,或是寫二萬字的讀書心德,或是更嚴格的復活方式。
最近我仍然“在線的”有李笑來的“定投群”每周參與定投,已經參與七期,他每天都有音頻講座,有時是他自己講,有時是邏輯課,有時是編程課,他自己只是講投資內容,其他兩方面的內容都不是他講,他的講座也不是很嚴謹,很隨意,因為他的思想內容都寫在他公開出版的書里了,象《做時間的朋友》、《財富自由之路》、《韭菜的修養》、《自學是門藝術》、《讓時間慢慢陪你變富》,再要有什么新的感悟,恐怕也還在整理中吧;
我是2月初無意間看到Scalers的《持續學習》,從2月10日開始,也想學他每天寫1000字,持續行動,但沒有堅持下來,大概堅持了十八天,有一天寫到二十三點五十八分,滿以為在零點前可以發出,因為電腦的時間慢了兩分鐘,發出時是零點一分,公眾號上就斷了一天,自己還很后悔,自問為什么每天都要晚上才動筆寫呢?就不能早點嗎?
我就想看看,是什么樣的力量讓Scalers能夠持續1000天每天寫1000+文字,因此加入了2020成長會,并選擇參加1000字持續寫作小組和管理學讀書小組。
我加入成長會就兩個目的,一個跟著Scalers讀書,一個就是看他如何運作收費社群。因為我不相信一本書能讓你把收費社群運作好,一個人會肯下那些大部頭經典著作而持續下去,我不是自由職業者,但我也有我的長處,但要擠出時間隨他人去讀一個或幾個專題,每天持續寫1000+文字的文章,我就是想試試能不能跟著他而做到。
好讀書者,常被人們譏笑為書呆子,書生而無用,只是你還沒有學到一定的深度,就是沒有變現,沒有打通仕途,也該被人譏笑,一旦變現,一旦打通你的仕途,以前譏笑你的人,大多會轉向,他們會說我以前就覺得他如何如何,你看現在如何之類的話了。
能夠買書、讀書,這在以前應該是很奢侈的事,只是生活水平提高,印刷技術的進步,買書不是奢侈之事,靜下心來讀書反到成了最奢侈之事,因為我的工作太忙,這是不讀書的最大借口,家務事又多,又是照顧老人孩子也是一大借口。
由于時代的進步,知識傳承的途徑已不止印刷一項,電子書,音頻、視頻都是傳承知識的有效途徑。只是途徑多了,得來太容易,人們反到不那么珍惜了,靜下心來閱讀,不管是電子書也好,紙質書也罷,還是音視頻文件,都成為一種奢侈的事。
靜下心來讀,尚且不容易,要讀出成果、讀出效率就更不容易了。每個人年輕時都曾信誓旦旦,要考這樣,要考那樣,可一晃幾十年而不過一個執業資格也是常事,也是大多數人的結局。為什么?因為你的讀還不夠硬核,當然就沒有效率、就沒有成果,花不菲的錢,逼自己一把,不失為方法之一,但這不是硬核讀書法,花了又半途而廢了,那就廢了廢唄,大不了那錢就當輸了,但象李笑來、Scalers這樣,收了錢還被別人逼著學,這才是真正的硬核讀書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從自己的長處出發,你也可以走到一定的距離,記得李笑來是學會計,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做市場營銷,期間還跑到新東方教授英語,最后卻做了天使投資;Scalers是學理工科的吧,現在卻在運作收費社群,僅限我了解的而言,我是學會計的,卻沒有做個一天企業會計,可我卻指導過不少的會計人員做賬,而我的最大長處是做項目財務分析,為了做好項目財務分析,我中途還去學了個土木工程本科。
資訊是越來越發達,知識傳承的途徑越來越多,可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卻沒有什么新的更好的手段,我學過快速閱讀,也學過高效記憶,可學去學來,也沒學到,可能是因為自己笨吧,書還是只字不差的閱讀,一頁一頁的從頭讀到尾。
用自己的長項,帶著一群人去作主題閱讀,那更象一種另類的教學,而和一群人一起,對著自己不擅長的主題一起閱讀,一起成長,這才是硬核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