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迎來了大結局。曾被全網(wǎng)罵上熱搜的陳韻如終于有了一個向好的結局,她終于開始思考如何接納自己,如何取掉耳機走出不斷墜落的小世界。替她開心,發(fā)自內(nèi)心的。
此時此刻,來到終章,可能還是有很多人對她的可恨之處咬牙切齒,也可能對她的可憐之處難以感同身受。
但于我而言,我要感謝陳韻如。她讓我想起了青春期的我們都曾有那么一段時間是陳韻如,自卑、敏感、孤獨、別扭、不被人看到、無比渴望去靠近光……在陳韻如身上看到的是,曾經(jīng)的我們亦或至今沒有走出來的我們。
01 “我和你們一樣都不喜歡以前的自己”
原本的陳韻如,總是一個人走在校園里,總是帶著耳機,總是低著頭不說話。
原本的陳韻如,害怕別人知道媽媽是陪酒女,害怕爸媽離婚只要弟弟丟下她。
原本的陳韻如,在日記本上寫下“我在遺憾的青春中逐漸凋零 我在哭泣的荒原中學會了哭泣我在扮演自己的過程中丟棄了自己 我在心里最深處那關著燈的房間吟唱著只有自己才能擁抱自己的情歌”。
耳機和日記本似乎成了她的秘密武器,用來隔絕外界的眼光。直到黃雨萱出現(xiàn),短短的一段時間,家人、朋友、甚至李子維都開始喜歡上了她,所有的關系一時間開始變得緩和、友好、輕松。
這對于陳韻如來說,原來自己遙不可及的夢就這樣簡簡單單地被黃雨萱實現(xiàn)了。這真的很簡單嗎?是不是只要扮演好黃雨萱大家就會喜歡陳韻如?
事實上,并不是。這對于陳韻如來說,太難了,好像用盡全身的力氣還是做不好。
當她準備做回自己的時候,大家都讓她不要變回原來的陳韻如,說原來的陳韻如超級討厭。這如同當頭一棒,原來大家喜歡的那個她不是她,討厭的那個她才是她,甚至她發(fā)現(xiàn)連她自己都討厭以前的自己。大家一起用異樣的眼光把以前的陳韻如打入谷底。大家都在異口同聲地要求陳韻如做黃雨萱。除了莫俊杰,大家都不接受以前的陳韻如。
這個社會好像從來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接受別人的不同,告訴孩子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合群,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樂觀開朗,成為黃雨萱從來不是標準答案。就像莫俊杰說的那樣,不一樣不代表她不好,不代表她是錯的。
當陳韻如站上爛尾樓的時候,每一個曾說你為什么不再努力努力,你要快樂,你要活潑,你要開朗的人都成了共犯。
02 “我拼命地發(fā)光,想要有人發(fā)現(xiàn)我渺小的存在”
其實,原本的陳韻如也是有勇敢的一面的啊。
生日那夜,坐在李子維的摩托車后面大膽的說出“我喜歡你”。
她愛慘了李子維,一心只想成為李子維心中的黃雨萱。然而,卻在扮演自己的過程中丟棄了自己。
她拼命裝成原來的自己不存在的模樣,貪戀著和李子維親吻、牽手、看海、看日出的每一刻。然而,如此渴望得到愛的她卻沒有愛的能力。
她連自殺都想要死得轟轟烈烈,只為在大家的心上深深地烙下“陳韻如”的名字,而不是一個懦弱的女孩。然而,獲得幸福的勇氣也包括被討厭的勇氣,這種勇氣她沒有。
當一個人把自己困在沒有光的小黑屋,突然有一束光射進來的時候,她眼里只看到這束光,哪怕很遙遠,也要像飛蛾撲火般想要撲上去。她早已看不到旁邊的星光了。
好在黃雨萱最后穿越回去,救回了赴死的陳韻如。陳韻如需要這樣一個機會,去正視過去的自己,去理解過去的自己,去擁抱全部的自己。
那個自私、陰沉、懦弱的陳韻如是她,那個內(nèi)向、努力、會寫詩的陳韻如也是她。
陳韻如應該停下來回過頭來看看身邊的莫俊杰,他一直在對你說,“沒關系,做你自己就好了。當你做自己的時候,我還是會喜歡你的。”
有一天,我希望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變得,無論你喜歡誰,都不會有人覺得奇怪。希望有些人能看了這部戲,變得更勇敢,覺得自己不孤單,能成為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