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老太太踟躕不前的流連,深深打動了我。
在中國,或許很少人到最后的那個時刻,身邊是空蕩蕩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另一半,膝下的子女,絕不會讓你最后的旅程那么凄涼。
然而,當今社會有一股極端的思潮,至今仍高舉“全盤西化”大旗,西方固然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可一旦走入極端,就會迷失方向、蒙蔽雙眼,不加以區分的“拿來”,必將陷入深淵。就比如西方的家庭觀念,就我粗淺地看來,怕是難以望我國之項背。究之原因,也怕正是西方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其中作祟,經濟上追求自由,行為上追求自由,家庭中追求自由,從而導致維系社會、家庭的紐帶若縷絲連,極不穩定。近日的寶寶事件、白百合事件就是代表。
再看經濟發展,我們國家30多年來的穩定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而與“自由”相對的“規矩”二字,更是深刻烙在我們腦海。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首先想到的幾乎都是“邊界在哪里”。當然,很多學者都曾批評過正是這樣的社會氛圍抑制了我們的創造力,但在當今社會,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恐怕已經是“規矩”在這30多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再看個人方面,我國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安全”的國家,沒有之一。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過我們,需求的第一層次是安全,簡單說就是首先要能夠活著,未出過國門的我們,恐怕難以想象一言不合就開槍的場景,光是看看新聞,就驚呼連連,過后又慶幸不已。作為世界公認的最勤奮民族的一員,當今環境更是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只要你想,那么就有途徑。
當然,西方是有很多值得“拿來”的地方的,就拿學術來說,我們與之還有太大的差距。關鍵的是,我們在對標他人時,能否保持足夠的清醒,認真地、好好地看看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本該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