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著名大企業家 稻盛和夫 一生培育了兩個 世界500強企業 ,被譽稱為當代的 松下幸之助 。稻盛先生不僅是一位卓越的企業家,還是一位企業思想家,從企業家上升到思想家是他成功之根本。
? ? ? 這周讀了讀他的哲學書籍《人為什么活著》,這是他在工作實踐中探索人的心態同人生和工作結果之間的感悟,并且他將這“稻盛哲學”忠實的貫徹于經營實踐,從而使事業獲得巨大的發展。
? ? ? 說實話,這本書看完其實我依然還是不能完全得到“人為什么活著”的答案,我想這個偉大的哲學命題應該并非一本書所能完全闡釋的。雖然對于書中稻盛先生某些“主張人的肉體和意識是可以分離的、世間有輪回”等等說法與我從小到大接受的哲學教育有所出去,且我也并不能完全贊同,但是全書的思想脈絡卻讓我感受到某些人生的啟示。
? ? ? 全書是按著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第一部分:與宇宙意志相和諧。第二部分: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第三部分:讓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在我看來,我認為應該就是“本我而生、利他而活、提升心智”三個命題,與我的理解這其實也是人生得三個階段。首先本我的生命,更多的是取決于個人對于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心為本,做好自己”應該是最基本的人生準則,是人生的第一階段。其次在人生進步的階段,則更需要“傾盡全力為世界的進化而努力”。在這一使命環節中,每個人都應該是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確實如此,看不慣別人的進步、不接受別人的優秀這樣種種的利己心理,最終導致的都是個人的怨恨,對于面臨的困難更多的是埋怨不滿,那么令人向往的成功和充滿光明的未來又從何談起,又如果取得呢?因此勇于接受困難、接受考驗、心懷感恩、謙虛努力,秉持寧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這也許就是一場成功的修行。最后在人生修行的重要階段,應該是提升心智,“原諒那些不能原諒的事”,那樣的我們難道還不夠強大嗎?境界不一定是脫離死亡的恐懼,但我認為一定是無論順境逆境,我們能夠秉持知足之道,勤奮努力,與競爭者共生共贏,建立物質與精神同樣富裕的社會。
? ? ? 這本書其實更多的體現了稻盛先生更多的佛學思想,特別在青少年問題方面,他憂心于目前的青少年教育,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物質至上的環境,讓孩子們對人生得目的已經扭曲,生活方向已經充斥著分歧。于是稻盛先生利用佛學的思想提出人性的提升,我覺得值得大家學習,也作為文章的結尾:
第一,為人類盡一份心、為世界盡一己之力的“布施”;
第二,克制自己,壓抑我執、自私之心的“持戒”;
第三,在世事無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忍耐的“忍辱”;
第四,全心全力工作的“精進”。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