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一個人有了夢想,才不會停止追夢的腳步。
她的腳步,從未停息,即使退休,也只是從辦一所學校,到辦另一所學校。
她說她是美麗的追夢人,即使老了也要做一個美麗的老太太。她有一個藍色的夢,那就是在藍天下辦一所學校,有學校最應該有的樣子。孩子們在這里都可以有最好的發展。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錯過了戀愛,到退休時仍然孑然一身,但這并不妨礙她的幸福感。
2004年,她還在一所名校當書記,工作做得得心應手,她也感受著生活的愜意。這時,上級把一個任務交給她,讓她去籌備一所新學校。
她開始思考學校的文化定位,光一百字左右的校長寄語,她就想了幾個月,寫了幾個月。她還自己動手畫校徽,畫了兩百多張,才從中選出一個最有生命活力的圖案。她夢想中的學校也開始了藍色之旅。
她把那座大樓打造成藍色的宮殿,藍色的天花板上畫著璀璨的星空。走進這里就像走進藍色的夢幻,桌椅是藍的,校服是藍的,扎頭發的蝴蝶結是藍的,深淺不一,卻搭配得恰到好處。這里的校花是蘭花,你可以在蘭園里的淡淡花香里靜靜欣賞一幅幅書法作品。
起初我每次去都覺得校牌上的字寫得真好,但是后來我發現這校牌都是學生的作品。原來她在學校里開展“我的校牌我書寫”的活動,寫得好的學生作品就被采用,定期更換。有人說:“你怎么敢用學生的字把大領導的字給換下來?你不怕嗎?”
她說:“我相信,領導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導,他一定有足夠寬闊的胸懷,他會理解我的用意的!”
除了要寫好字,還要把書讀好,她還組織全校的老師來開展朗讀訓練,要求師生在課堂上都要做到字正腔圓。每個班的學生都可以隨時展示朗讀,字正腔圓的朗讀是她學校里動聽的聲音。
除了朗讀,她還喜歡唱歌,她是學聲樂的,唱起歌來非常動聽。她給我們唱了一首《人說山西好風光》,那歌聲,是真的好聽!
在唱這首歌之前,她給我們看了她退休前拍的短片,她唱的是《我和我的祖國》,她說用這首歌來給自己的教育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她說以樂為友的人,學音樂的,是心中向美的,是善良的。
她說:“我要以詩的真善美來辦教育,我并不是要每個學生都成為詩人……但我要從我們學校做起,使每個同學、先生、工友都過著詩的生活,由此提升師生的道德品味。”
教育者必須具備一種對美的精細的感覺。她就是這樣的教育者。
一個有教養的聲音是有控制的。她的聲音,就是控制自如,充滿美感的。她的誦讀,她的歌聲,都深深地吸引著聽的人。
她用極動聽極有感情的聲音給我們講了她和藍花楹的故事。
一天她到苗圃去,在給學校挑選花木的時候看到一株光禿禿的樹苗,就隨口問了一個師傅:“這是什么樹?”
當師傅告訴她說是“藍花楹”的時候,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激動地想:“怎么會有這么好聽的名字?”
她馬上打電話給同事說:“你馬上幫我查一下藍花楹是怎么樣的?”
同事給她發來一張藍花楹的相片,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并決定要給自己的學校建一條藍花楹大道。然后,就馬上打報告,一次一次地申請,終于在學校里的大道邊種上,在合適的位置也種上這種美麗的花。
一次,她在將要離開苗圃的時候看到了棵小樹被歪在圍墻上,春天來了,小樹已經長出一些綠葉,在陽光下閃著晶瑩的金光。她一下就喜歡上了那棵樹,又問了一下老板:“這棵樹是什么樹?”
老板說:“它就是你要的藍花楹啊!”
“為什么要放在這里?”
“樹型不好!要不,你買了它吧!”
她一下子就脫口而出:“我覺得我跟它就是有緣!”因為這句話,她要花2000塊錢買下那棵老板都要丟掉的小樹苗。她把那棵樹種在樓房的一頭,在那“藍色的宮殿”的一頭,她讓我們說那棵樹像什么。
有人說那棵樹像是在擁抱,有的人說它像跳舞,有人說它像孔雀,還有人說它像帆船。她說,一棵樹就可以讓人有這么多的想象,在她的心目中樹都是有感情的。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她說:“我種樹,我也要乘涼。”所以,她不惜花錢多種大樹,這所學校建校時間不長,走進去卻一片郁郁蔥蔥,像一所百年老校。
第一年有藍花楹開花的時候,她會組織全校的師生去藍花楹大道參觀,那些樹都是她用心去交流過的樹。她說,因為用心,種什么就得什么。
走進她管理的校園,會感受到處處都有濃濃的文化底蘊。那里,有一個夢園,有一個中國園,還有一個童趣園。
夢園里珍藏著孩子們的夢想石,啟發著孩子們的智慧和理想。中國園里,有中國娃浮雕,有算盤,有十二生肖,有書法。童趣園里,有根據課文場景布置的情景。
在學校的通道上,有做成沙盤的中國地圖。孩子們走過這里,都會放輕腳步,在那里放飛夢想。
這里的每一處建設都是精品,都離不開她的精心、精細、精致,她推出的教育是精彩的,而這樣的精彩校園,讓她由開始的一所學校,辦到了四個校區,成為這座城市上最有名的學校,躋身全國的百強小學行列。
在校園里,還有孩子們種植的玉米、水稻。水稻成熟了,大家都擔心孩子們在收割中受傷。她說:“孩子們,你們去收割吧,我看誰最聰明,誰最會保護自己不受傷?”
孩子們開鐮收割,過程熱烈得充滿快樂,沒有一個人受傷。
她的教育生涯在退休的時候畫上了一個句號,但是她從事的教育工作并沒有在此結束。她只是從校內走到了校外,有時是到外地去講學,大多數時間卻投身到研學基地的文化建設當中。工作之余,她會唱歌,寫字。最近,她剛剛完成了一部書稿的提交,等待著出版的過程,又開始了新的書寫。
她就是從夢開始的地方走來的,帶著一個美麗的夢,向人們詮釋著“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心繪傳世之作”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