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 | 小 韻
原典(一)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
注釋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因:順著】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不合:不合理;反:反問;應:響應】
言有象,事有比。【象:指言談中的物象;比:類比】
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次:言下之意】
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無形:靜;釣語:引用對方說話的話頭;得人實:知道別人的真實意圖】
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會:匯合;司:等待】
譯文
別人說話,是動;自己沉默的聽,是靜。根據別人的言論,探聽其中蘊含的深意。如果從對方的言辭中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就要反問,以便探求其真實意圖,對方的真實意圖必然會在回應中所有透露。別人的言談中包含豐富的事物,他所說的事物也可以類比到其他事物。然后,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事物和類比出來的事物去探索它們背后真實的意圖。象,指言談中涉及到的事物的外表形象;比,指言談中事物可以類比出來的同類事物。我們靜靜的探求別人言談中的真實意圖,就好像用魚餌釣魚一樣,通過引誘對方說出我們想要知道的事情,從而了解別人真實的意圖。這就像張著一些捕獸的網子一樣等待獵物投奔,多用反問來試探對方。一旦方法得當,符合情理,對方必然會吐露自己真實的情況,這個便是引誘別人的網。
應該經常使用這樣釣人的方法掌握別人。
感悟
鬼谷子認為,我們需要耐心的傾聽別人的言談,假如別人的話中有話,一定要搞清楚其中隱含的真實意圖,及時抓住機會反問,并從對方的言談中了解真實情況。就像我們平時常說的“聽話要聽音,說話要得體”一樣。
進入社會后,慢慢的我們發現生活、工作,并沒有學生時代那么簡單。雖然,我們依舊可以維持一個單純和美好的內心,但是,我們卻不能否認復雜和并不美的人與事情的存在。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會說話,也是一項人生技能。
小時候,我總是認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的人很虛偽,一點都不真實,但是后來我發現,能把這項技能運用好的人其實是具有大智慧的。遇到親人朋友,我們可以說一些暖心輕松的話語,假如身在外地,那么最好多說一些好的事情,少說一些不好的和困難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減少親人朋友對我們的擔心;遇到不熟悉陌生的人,我們可以說一些簡單無傷大雅通俗的大眾話,不需要太多的袒露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不是虛偽,而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遇到聰明的人,我們可以多聊一些人生,多聊一些不同見解,這樣對自己的成長將是一場好的洗禮,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過程。遇到愚鈍的人,最好少說為妙,因為有時說的太多并不見得好,一方面他不能理解,另一方面不對等的談話會使人非常疲憊。
會說話,說好話,這樣的人,運氣基本不會太差。
如果說眼鏡是我們心靈的窗戶,那么嘴巴就是我們心靈的大門。看一個人時善良還是邪惡,要看他的眼神;而一個人時愚蠢還是智慧,一應要聽他的言談。一個會聽話也會說話的人,在人生這場征途中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參考著作:
《鬼谷子》《鬼谷子大全集》《鬼谷子的局》《鬼谷子絕學》《鬼谷子智謀全解》《鬼谷子的心理操控》及網絡資料。
整理不易~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