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
文|馬春霞
鄭重聲明:本文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盼來了寒假。十二天的假期班課程,心如熱鍋上的螞蟻,真盼望著早點結束。一天、兩天、三天、、、、、、天天數著日子。歸家心切,一刻也不想停留。臘月二十四回家,從臘月二十二,就開始夜夜睡臥難安,反正也睡不著,不如早點起來打掃衛生。從廚房到客廳,從客廳到臥室挨著讓我打掃了個遍,看一眼時間十一點多了。女兒迷迷糊糊在睡夢中似乎和我說話:“媽媽!你怎么還不睡?”你先睡!媽媽一會就睡!累到精疲力盡,又看看時間,才發現已經半夜。看著干干凈凈的地板,明亮的窗戶,這才舒心的發現,我終于能準備回家過年了。
臘月二十四一早,我把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中午吃過飯,又檢查了一遍。下午,做完手頭工作,專車按時來到,我把準備的行李三下兩下在司機的配合下扔在了后備箱,終于踏上了回家的路。雖然已經是傍晚,但是我仍然感覺風是甜的,路上的雪花都像變成了棉花是溫暖的。天上落日的晚霞也是特別地美麗。
一路車塵,一路想念。心里裝著美好的祈愿,春節合家團團圓圓。把勞累卸在旅途,行囊裝著一片春光。一路麗色,一路風光,拖著兒,帶著女,不管有錢沒錢回家過大年。
老家距離本身不是很遠,大約只有一小時多的車程。但是因為成年人的很多無奈,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和父母親的溝通大多都在視頻里。每次快回老家那幾天,心情就特別激動,幾夜幾夜睡不著,睡不著就像神經病收拾衛生。女兒總是打趣我說:“媽媽肯定是回老家激動的睡不著!”一小時多的路,母親就打了三次電話,問我到了沒?我知道他們是急切的想見到半年都沒見到的女兒。在忽明忽暗的路燈下,遠遠的就看見老父親就在那等候。父親的背看起更駝了,也許是天氣冷的緣故,也許是父親在外面等的時間太長,手腳都凍得幾乎麻木。我總是埋怨他們,不要等我,沒幾步路,不用專門等我,他們老是不聽。每次嘮叨,父親總會嘿嘿一笑,還說:“沒事!爸爸就是出來散飯來了!順便看看你回來了沒。”每次我都知道這是他們的說辭,便也沒有辦法,就由他們了。
我終于回來了,回到父母那間溫暖的窯洞,家里的擺設并沒有多少變化。只是增添了些許年味的東西:黃酒,黃饃饃,油饃饃,年糕之類的。往年這些東西都是母親親自操辦。去年下半年開始,母親一直胳膊疼的特別厲害,只能簡單的生活自理,我們帶她大小醫院,偏方挨著看了個遍都無濟于事。母親向來都是特別要強,今年卻沒有辦法,我們姊妹四個,知道母親的情況,姐姐和嫂嫂們都早早就給母親做好了吃食,免得母親看人家做好年茶飯,自己不能做干著急。
看完娘家媽,第二天,回去又看了婆家媽,婆家媽把我我們結婚時的窯洞整理的干干凈凈,生怕我哪里不滿意,把暖氣片摸了一次又一次,又把炕上的褥子下也摸了把說:“咋不冷了,怕你們冷,你爸爸早幾天就給你們燒上了。”我婆婆這個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怎么會說話,但也絕不是壞人。剛結婚那幾年,對她不給我看孩子有很多怨氣,曾經也鬧過很多不愉快,現在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老人們也越來越老,我忽然覺得做人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為好。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爺爺奶奶必須得看孫子。每次看見公婆在我面前小心翼翼的樣子,我又于心不忍,才發現:我不是原諒不了別人,而是過不了自己這關。現如今,我終于釋懷了。正所謂:“家和萬事興!”老公也不用處理不好我和婆婆的關系而左右為難,我們終于團團圓圓,開開心心過個年。
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老公帶著我和孩子們去采購年夜飯的東西,一到市場,琳瑯滿目的東西看的人眼花繚亂,有賣窗花對聯燈籠的,有賣瓜子花生水果的,有直接賣年夜飯的、、、、、市場里人山人海,各個臉上洋溢著過年的喜氣神采,大包小包手里提的,肩膀扛的,大人小孩各取所需。我們買完我們要用的東西。又在街上溜達一會兒,路上的彩燈五彩繽紛,兒子興奮的指著樹上似蘋果的彩燈大喊:“媽媽!快看!樹上長了好多紅蘋果!晚上一定特別漂亮”。我們步行穿完一條街,又走過另一條街,每個街道都掛滿了不同樣式的彩燈,每一條街都有它們獨有的特色,真是漂亮極了。我不禁感嘆:家鄉的變化真是太大了!我應該常回家看看!
除夕夜里,我們一家人準備了滿滿當當一桌子東西,有紅燒魚,蒜蓉大蝦,麻婆豆腐、、、、、好多菜系都是我網上自學的,算不上人間美味,但是看著孩子們吃的津津有味,老人們吃的順心爽口,我就心滿意足。回家的意義是什么:就是看望下自己的親人,把最好的祝福送給他們。在熟悉的地方,找回迷失的自己,重新擁有溫暖的心靈。
歸途的行李,滿載著收獲與期待,這世間萬千風景,都不及踏上歸家的那條小徑動人。我多希望多能停留幾天。只可惜,時間過得真快,我又不得離開我的家鄉,我只希望,下一次,我能滿載而歸。
作者介紹:馬春霞筆名夏春天。80后文學愛好者。人生信條:幸福是物質和精神并存。性格開朗活潑,豪爽直率,樂善助人為樂,喜歡結交志同道合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