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烏龍山伯爵》,就等于沒看過開心麻花!”
這是去看話劇《烏龍山伯爵》時在它的宣傳海報上看到的一句話。
這部話劇迄今為止,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是開心麻花王牌話劇,也是話劇史上少有票房破億的話劇。
即便是沒有明星場的場次,也能達到高朋滿座。
在今年九月九日,沈騰、馬麗前往武漢公益演出,專場致敬武漢抗疫英雄,而出演的舞臺劇便是《烏龍山伯爵》。
就連女排世界冠軍朱婷在國慶70周年閱兵典禮當天,馬不停蹄前往劇場觀看。
而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定有它必然之處。
01
這是一個極具戲劇性表演的故事。
無業、無房、無車的“三無”青年謝蟹,在三十歲生日這天意外得到了一百萬美元的支票。
當他到銀行提現時,卻莫名其妙地卷入到一場銀行搶劫案,還被誤認為是搶劫殺人犯。
于此同時,所有知道真相的人相繼遇害,他被警方通緝,逃往烏龍山,開始了自我救贖和復仇。
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寓情于理,寓理于情。
這是一場關于“烏龍”的事件。
第一個烏龍事件就是:謝蟹是怎么得到這一百萬支票的呢?
是他遠在美國沒見過面的二大爺的遺產,這么有錢的二大爺是餓死的,且很摳門,支票被發現時他還死死地拽著。
第二個烏龍事件就是:謝蟹到銀行提現,被做空銀行一百萬的銀行科長祈求別取錢發生肢體沖突,恰遇銀行打劫,被誤會為劫匪。
由此而衍生出此劇最大的烏龍事件:謝蟹不斷在劫匪中間周旋,與搶劫案主謀K嫂意外收獲了愛情。而K嫂卻是一名男性。
在同性戀頗具爭議的當下,《烏龍山伯爵》融入如此具有現實意義的角色,不得不說開心麻花制造戲劇的高級。
這部劇不僅僅是要講善惡有報,還要講人需做自己,面對真實的自己,別人才能真實地面對你。
人們往往在說,喜劇的背后是悲劇,
但開心麻花用輕松詼諧的方式,只給大家歡樂。
我看到了歡樂,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這可能是很多喜劇給不了我們的。
02
這還是個緊跟潮流的舞臺劇。
《烏龍山伯爵》堪稱最時尚的舞臺劇,被人評價“早上剛在報紙上出現的新聞話題,當晚的演出就會將其化成包袱融入劇中”。
當我趁著今年上海它剛剛上演的第一天去看時,當下流行的“畫畫的baby”就在劇中出現。
包括近幾年很火的諧音梗,比如劇名烏龍山伯爵,“伯爵”二字被譯成“脖絕”融入其中。
而在最早上演時,“經濟適用墳”、“菲律賓警察”三國殺、《山楂樹之戀》、高房價、限購令等年度社會熱點都被巧妙構思其中。
當然,這些梗至今也依舊保留,讓人看完還是能感同身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在酒吧打烊時,服務員的默劇片段。
經常夜班的酒吧服務員打掃衛生時遭遇了靈異事件,他以為是自己勞累所致,但臺下的觀眾卻一清二楚,這是謝蟹在背后故意為之,因為服務員沒有把他的錢還給他。
服務員的整段表演也非常出色,雖沒有一句臺詞,僅靠演員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及眼神,把緊張的情緒傳達給臺下的觀眾。
這一幕,便過渡到高潮,謝蟹要復仇,讓逍遙法外的銀行科長受到懲罰。但在復仇和公正法治面前,謝蟹戰勝了內心的仇恨,把他交給了法治。
最后,謝蟹得到了遲到的公平。
情和理之間,我們也許會喪失理智,自私又沖動,但往往真相只會在證據面前保證公平。
所以,謝蟹朝天開槍,是對的。
03
我們都知道,舞臺劇是很考驗演員現場應變能力的。
畢竟,你永遠不知道現場觀眾跟你互動是不是關鍵時刻。
就在我看的這場里,最后謝蟹洗刷冤屈,將二大爺葬于烏龍山,謝蟹出來喊了一句二大爺,臺下觀眾立馬有人喊道“誒”,臺上演員隨即反應說:“我幫你把墳都買好了,朝向都是朝北的,朝北的,采光特別好。”
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當然,除了戲劇本身及演員表演外,舞美、音響也非常棒。
陰森的教堂、逼真的墓地、惟妙惟肖的十字架、整齊的辦公室、琳瑯滿目的酒吧、厚重防護的金庫大門等等,在電影鏡頭之下的畫面,也可以出現在《烏龍山伯爵》舞臺劇上。
最值得一提的是,K嫂的BGM是張國榮的《我就是我》,符合人設的同時,又情緒復雜。
它以極具創意的表現力,將一部動感的舞臺劇展現給觀眾,使人癡迷。
在沒有看話劇之前,我只知道話劇二字。
在看完《烏龍山伯爵》之后,只有震撼、感動與喜愛。
/End.
/圖片丨《烏龍山伯爵》現場攝制
/作者:陳晨,表達即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