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長大的孩子童年里一定有 油甘,這水果生吃起來其實很澀,雖然咀嚼后也有些甘甜的味道, 所以閩南人家都把油甘腌制了食用。我老媽從來不做,她不喜歡腌制的食品,說鹽分太高不益健康。那時候很多人家里都有腌制好了的油甘,有客人來便拿出來配茶,于是乎到同學家蹭油甘吃便成了我童年里很開心的一回事了。相聚聊天時間總是過得飛快,現在回憶起來那樣的時光已經是生活中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了。
記得學生時代每個寒暑假我最喜歡跑到不同的同學家一邊聊天一邊啃油甘子,我還記得不同的同學媽媽做的油甘不同的味道。有個男生的媽媽做的油甘特別好吃,我常去他家玩, 跟他妹妹也成了好朋友。他們家收拾的很整齊很干凈,記憶中她特別和藹可親,從來不大聲說話, 也不會八卦的問這問那的,我在他家就常常是蹭吃了油甘繼續蹭吃晚餐,再順便的帶一些油甘楊梅的回家。長大后大家到外地讀書了,到他家蹭油甘吃更成了寒暑假回鄉的動力了,我曾經纏著她說阿姨你教我腌制油甘吧,她就會半開玩笑的說她的絕活是要傳給兒媳婦的,我只好作罷了呀,因為她兒子可是我很好很好無話不談的男閨蜜而已。后來阿姨去世的時候,想到以后回去再也吃不到她做的油甘了,心里很是空落落的。
在寫這篇舌尖上的故鄉-油甘時候不知道為何自然的就想起這個同學的媽媽。當然,我也不會忘記關于油甘的另一些有趣的故事。閩南人除了把油甘腌制了食用,小販們也把油甘做成類似北方的糖葫蘆沿街叫賣,“油甘枝,油甘枝。。。。。。”那聲音讓童年的我雀躍不已。后來上了中學,不知道為何沿街叫賣油甘枝的越來越少了,只在校運會的那幾天學校了忽然間多了很多賣油甘枝的,我的閨蜜好友每年都參加八百米比賽, 我就每年買好油甘枝屁顛屁顛的追著她的身影瞎樂,她得冠軍我比她還開心,如果看到她要被超越了,我就恨不得手中的油甘枝變成魔法棍,朝空中點一下,別的參賽者都靜止1分鐘。。。。。。多年后記起自己這種幼稚的想法就想笑想必是童年的我童話故事讀太多了呀。
長大后離鄉背井的到了新加坡,這里超市貨架上一排排的讓人饞涎欲滴的各種水果新鮮便宜,就是沒有油甘和楊梅(哈, 楊梅是另一種讓我念念不忘的舌尖上的故鄉的味道)。。。。。。后來偶爾回鄉,朋友也帶了腌制好的油甘給我,然后因為舍不得吃,放著放著就發霉了。。。。。。N年前有一天很驚喜地在小印度區看到印度人的攤位上有賣, 超大的油甘也超貴,買了10顆回家上網搜了腌制的方法,存在一個透明的美麗的玻璃瓶里,在我的冰箱里最顯眼的位置住了一年后被女兒扔掉了。我終于也是沒有吃自己腌制的油甘。也許有些食物離開了特定的場景就索然無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