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的軼事? ? ? ? ? ?
? 愛看戲的三劍客
? ? 我的父親與我的姑母大伯三人,不知是當時的精神文化的乏味,還是遺傳基因良好而至身體健鑠,也許是兼而有之,總之是對看戲情有獨尊,嗜戲如命,不管是唱戲地點遠近,都無怨無悔,照看不誤,那種摯著與豪氣真稱的上是看戲三劍客。
? ? 那是五十年代仲夏的一天,晴空萬里,驕陽似火,大地被烤得滋滋直冒青煙,雖然日已西斜,但仍是炎熱難擋。這時的人們大都在納涼避暑,緩解勞乏。 然而,此時的看戲三劍客卻在醞釀新的行動。
? ? 兩位弟弟剛從馬口下班,回到盤道村的家,飯還沒吃完,就急著去找姐姐了。
? 三人聽說在口泉鎮的穆桂英坡下唱戲,唱的還是名角小電燈的戲,劇目是穆桂英掛帥。這個戲從開頭到結尾,要唱十多天呢!當時三人高興的欣喜若狂,說走就走。
? ? 她們忘卻了酷暑的難耐,也不考慮相距四十多里山道的艱辛,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看戲。在那黃土沒踝的山道上,疾行的腳步蕩起層層黃霧,如同落地的五彩祥云,將三劍客托到心中的圣地,理想的桃源。
? 劇場內 那 叩人心弦的劇情和精彩的表演藝術,令三劍客陶醉癡迷,漸入忘我的境地。漫長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已然滑過。終于劇場奏起了散場曲,帷幕徐徐落下。三劍客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家的歸途。
? ? 時值已然是月牙當頭,繁星閃鑠,本已暗淡的夜色又被散亂的云朵 騷擾, 使那崎嶇的土道若隱若現,看不清河水的匆忙,只聞得湍流的脆響;辯不清山石的盤居,只知道磕拌的閃晃。
? ? 三劍客雖然行走艱難,但是心卻還留在那動人心魄的劇場。那浸人心脾的唱腔,久久回蕩在耳畔。那伴相逼真的名角,細膩與夸張的演技以及跌巖起伏的故事,讓人浮想聯翩,難以忘懷。
? ? 這邊姐姐說:“穆桂英坡下唱穆桂英掛帥,真是圣地有靈氣,瞧那穆桂英演得出神入化,叫人百看不厭。"那邊大弟接著說:“還是人家孟良演得好,關鍵時候計謀多。”“我看焦贊功難抹,孟焦聯手才看點多。"二弟也接上說。 “誰再稱能,也得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再掛帥,也是為楊家出征!"“建多大的功,也是楊家的風采!"姐弟三人互不相讓,各執一理。
? ? 就這樣,一路上你一言我一語,邊走邊議,各訴已見,爭執不斷,猶如變化莫測的老天爺,一會于風平浪靜中起波瀾,一會又于急風暴雨后見晴天。更象寒暑的交替,有冷,也有熱,彼此處于有矛盾也不乏親情的復雜氣紛之中。
? ? 在漫漫的長途中,她們只關注戲中人,卻忘記了路艱辛,使自己過河濕了鞋,爬山碰了臉。盡管時有險,難禁口中言。
? ? 在不知不覺中,三劍客踏上了最后一道山梁。當看到半山腰中的星光點點,知道那就是自己奔行百里后的驛站
? ? 三劍客看到溫馨的家,長長的吁出一口氣,精神為之一懈,才覺得有點疲倦。
? ? 為了減少家里人的責怪,她們紛紛拍打自己的衣服,以驅除身上的風塵。抖落的泥土,隨著夜風飄向四周,呼吸間些許吸入口中,令人不由地作嘔唾棄。低頭間又看到腳上龜裂著厚厚一層的泥殼,那是誤踏河水后泥土的沾附,待得跺腳扒落后,仿佛象戲中戰將脫了鎧甲一般,頓時身上輕松了許多,精氣神一下子又恢復如初,于是那一夜的奔波勞累又蕩然無存了。
? ? 這時,姐姐回頭問兩個弟弟:“你們白天到馬口上班,晚上往返百里看大戲,累不累呀?"哥倆聞言,互望一眼問道:“累嗎?累是啥樣的?不知道,也不覺得。倒是姐姐你一雙三寸小腳,走這么多的路,能吃的消嗎?"姐姐一聽他倆這樣說,知道明天的戲還有的看,于是高興地笑著說:“啥吃不消,當年的穆桂英能統領千軍去鎮邊,我何嘗不能帶著兩個兄弟去戲院!以后繼續看,直到穆大帥班師朝。"“對,看到班師回朝!"兩兄弟高聲回應。
? 三劍客的豪言壯語和她們的那種以苦為樂,熱愛生活的精神,就象昔日的劍俠,渾身散發出一股沖天的豪氣。那豪氣驚天地,泣鬼神,直羞得偷懶西斜的月牙趕快沒入地線,也臊得直打瞌睡的繁星趕快遮住雙眼。獨留下忠于職守的啟明星綻開笑臉,愿為有志者開啟新的一天。
? ? ? ? ? 月光無限于2O19年3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