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時,我終于和最要好的同學坐在了一處,成為同桌。
同桌非常嫻靜,處事謙和有禮,而我卻是個咋咋呼呼大大咧咧的姑娘,時隔多年以后,看到電視里的還珠格格,父親還說“你好像是電視里的小燕子,做事不過腦子,整天咋咋呼呼……”我和同桌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竟成了好朋友。
我們就讀的是一所農村中學,上學那會兒還是一溜兒的平房,直到畢業十年后才建起了教學樓。
中午吃飯都是值日生到伙房排隊接水,然后班長拿著舀子往每個同學的茶缸里倒水。同學們端著倒好的水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取出從家里帶的午飯開吃。同桌的火燒應該是最好的飯食了吧?白白的細面正反兩面都烙出花紋來,看著就香;有位同學帶的是白面饅頭,一看發得就暄軟得很,還隱隱透出一股麥香;還有位同學帶的是煎餅,不過是黑乎乎的那種;我捎的也是煎餅,但母親烙得金燦燦的透出玉米的香氣。同學們于是特別喜歡和我換著吃飯,尤其是同桌。于是,整個初中我吃的飯就多種多樣了:有時是火燒,有時是饅頭,有時是烙餅,有時還會是包子……反正只要同學們有的,我們都互換著吃過。吃完了同學們還不忘說上句:“真香!明天我們再換吧?”
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想想,其實,誰會饞個煎餅呢?那個時候誰家都不容易,只不過她們家能擠出白面給她們單做,而我家不能罷了。于是,她們便生出想幫我,又怕我難堪的借口。這些年一想到她們,心里就暖暖的……
深秋,同桌帶給我一袋子山楂,并告訴我一時吃不了可以把它埋在沙土里保存。盡管每每看到她就會心生歡喜。此時我卻激動地語無倫次。沒辦法,生性木訥的我就是不會表達。
那年,正好流行瓊瑤的言情小說,同桌便從別人那里借了來看。有時忍不住課上也翻上幾頁。我就勸她千萬不要因為讀這些課外書耽誤了學習,能有一個學習的機會太不容易了!當然勸說之余也忘不了加上句“等你讀完了,也借我看看哈。”其實,我看課外書的時間比她早。瓊瑤的言情,古龍、金庸和梁羽生等的武打,早在初一初二就差不多讀了個遍,初三基本就是掃尾了!
同桌看完了我拿過來一晚就用眼睛掃完了。我現在眼睛近視主要就是晚上讀課外書讀的。沒辦法,母親管的嚴,只能夜里活動。當然,有時也有忍不住白天看的時候。見母親來便趕緊把上面放一本英語課本,母親問時便說底下的是英文翻譯。母親不識字,好幾次就這樣瞞天過海了,正當我慶幸時,母親卻反應過來,一把搶過去把藏了書,任我好說歹說也不給了……
后來很快畢業,我們一起考取了高中。那時候時興考中專的。母親見我未達她的心愿,便阻止我去上學。因為高中要花錢,中專卻不需要,聽說還能帶錢回來。后來參加工作和同事交流才知道他們帶回家的錢是從生活費里省出來的。
我卻一心想著上學。自從接到入學通知書就不停的在母親耳邊叨咕。記得有一次我和母親去推碾,一邊圍著磨磙子轉一邊說“娘啊,你就讓我上學去吧,沒錢我可以暑假寒假自己掙,等你老了我養你!”母親見磨不過我,那次竟答應了!
我的同桌卻沒有跟我一起去。而是去了剛剛建起的一個塑料廠制袋掙錢去了。因為,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哥哥還沒有結婚,一個小妹妹還在上小學。懂事的同桌就這樣放棄了學業。其實,她當時比我學習還要優秀。
大學畢業后,我先是到一所農村小學工作。學校管理不怎么嚴,課余時間我跟同事學著織毛衣。一想自己一家人都沒穿過毛衣呢!于是就想著給父母也織一件。跟同事到集市上買了三件毛衣的毛線。毛線買來了,我又犯了愁:三個毛衣呢,我得織到哪霎(什么時候)。和同事一商議,她答應幫我給父親織,我自己給母親織,剩下的一件,我想到了同桌。因為她曾提起過下班之余都是織毛衣打發時間。現在想來,我是真不懂事,她忙了將近十幾個小時,下班該好好休息的,我卻還好意思找她幫忙。
見到她時,是一個下午。她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睡覺呢!看我找了去,她一骨碌爬起來坐直了,順手就把毛線接過去了。客氣的話我沒說一句,聊了會兒天就回家了。現在想也就是同桌能接受大大咧咧的我,要是別人該見怪了吧。
再后來,她結婚了,見面的機會就更少了……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現在的我們很少能在一起說話聊天了。但同桌卻時常走進我的夢里。
因為,有她就溫暖,有她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