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時間:2017年10月9日
授課地點:浙江省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
授課老師:逄穎
授課年級:四年級403
教學目標:
1、根據參觀的順序和方位順序,有條理地描寫長廊周圍的景物。
2、主動與伙伴互評互改。
3、通過對長廊的描寫,感受校園的美好,激發學生愛校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
1、我們的學校是個美麗的大花園,這里處處有美景。北京頤和園有一條古樸典雅的長廊,我們學校也有一條別具特色的長廊,今天就跟著逄老師一起來寫一寫這條美麗的長廊。上周我們參觀過了這條美麗的長廊,逄老師拍下了許多美麗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并請同學們思考,你會將那些景物寫進你的作文當中。
2、出示圖片
3、交流你要寫哪幾處景物展出一二。
4、逄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小紙片,請同桌相互合作,把你想寫的景物寫在小紙片上,注意聽清要求:一張一處景物,同桌合作,不要重復,寫好放在大書上,然后坐好。
二、交流
1、指名說并補充。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若在其他同學出受到了啟發,可以在自己地方稍作修改。
2、用本子壓住紙片。
3、出示例文指名讀。
找出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順序顛倒、次序混亂、雜亂無章。
老師給大家一個更好的詞語:有條理。看來我們的寫作一定要有條理,那現在老師把這些景物放在了卡片上,讓你來有條理的擺一擺,哪位同學可以試試。
4、指名到前面擺放并板書總結:
5、指名讀修改后的文章。
6、寫景的文章就像我們畫畫一樣,心中一定要有整體的輪廓,然后再細致地描繪局部內容。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打開你的小紙片,像剛剛這位同學一樣有條理的擺一擺吧。
7、指名展示并指導分段落擺。
8、同學們知道了寫作要有條理,那如何把幾處景物有效地連接呢,這時候過渡句就很重要了。老師給大家幾把金鑰匙,大家開始嘗試著有條理地寫一寫美麗的長廊吧。
三、寫作
四、互改互評
后記:
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四五年級語文老師共17人。
教研熱評:
為小逄老師的習作指導課點贊:
德玲老師:逄老師這節作文指導課方法靈活,通過帶領學生實地觀察,讓學生事先在腦海里儲存下了“長廊”的特點,這樣學生就會有內容可寫了;然后又用擺紙片的方法幫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明白了“有條理”的重要性。
黃莉老師:1、能根據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因材施教。2、教學以理思路為重點,訓練形式多樣,教學扎實。
巧蓮老師:逄老師的課目標清晰,指導到位,讓“有條理”地表達深入每位學生的內心。
張麗老師: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認知本質是主體的建構過程,只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才能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充分暴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現教學相長。逄穎老師的這堂課就是這么做的。首先,選取同學們熟知的景點,使寫作有話可說,是考慮到了學情;以圖片的形式,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契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其次,在交流創作板塊,學生發現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學習的主體自始至終都是學生,教師引導歸納,提綱挈領。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逄穎老師的課值得學習。
科幸老師:逄老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四年級學生的習作目標,抓住順序練習為一節課的習作目標,一課一得。關注每位學生的實際操作,理性地分析寫作過程。
紅敏老師:年輕的逄老師勇于挑戰,為我們呈現了一節“寫景習作教學”的示范課,讓大家受益良多。課前準備精心,無論是自己的簡案上傳還是課堂同學們的操作卡片,處處顯心意。課堂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予同學們充分的時間思考與交流,非常值得肯定。
春娣老師:逄穎老師的作文指導課《美麗的長廊》,能結合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為本的思想。聽課后,我整理了以下幾點感受: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教學一開始,逄老師通過簡短的介紹我們已經學習過北京頤和園的長廊,播放一組我們校園長廊的精美圖片導入,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將學生帶入長廊。再讓孩子們觀察和回憶說說我們要寫哪些景物。學生匯報景點,老師適時點撥,學生接受很快。2、優化指導,激活思路。逄老師出示了學生作文片段,目的是規范學生的習作--有條理。讓學生找找片段作文的問題,突出了段的訓練這一重點。接著指導學生在段的組合上做到有條理,寫法上進行指導: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的寫作順序,讓孩子們再將景物擺一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接著再出示過渡句,從段過渡到篇。這些環節無不滲透著教師的良苦用心。3、互改互評,畫龍點睛。互改互評,實現評價的多元化。學生互改互評的過程是學生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和互相碰撞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共同提高。總之,這是一堂對學生來說有效,有收獲的作文課。
共同商榷是為了共同提高:
姣兒老師評的些許建議:寫作指導的目標可以定在寫好某一處景物上,將一點寫好,再將點鏈接,加上過度。可以再挖掘如何將一處景物寫好展開鋪展。挖掘一下為什么要寫這個景,要表現出長廊的什么特點?
偉琴老師結合自身的習作教學經驗談:小學生的寫作指導是個系統工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難點,結合我長期的語文教學體會,我認為,寫景的空間順序方法是多種的:由近到遠、由遠及近,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等,允許學生有個性化安排,不必化這么多時間。四年級初始階段應把目標定位在把一處景寫具體,寫生動,寫出特點來;在能比較好地描寫一處景的基礎上再學習幾個點如何有條理地進行安排,使文章層次清晰。過渡指導可以放第三塊進行指導。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稍淺了點。
麗麗老師來商榷:1、在課堂開始的時候讓學生交流自己會寫什么內容景物,這里浪費的時間較多,且在擺完詞卡之后又進行了一遍。在這里可以化繁為簡,簡單地請一二個學生交流即可。2、個人認為既然本堂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徐學習如何有條理地寫段落,可以一開始就揭示出來,不必繞很多彎在得出,比如可以把頤和園的長廊段與寫的反例進行對比,讓學生一開始就打下有條理表達的烙印。然后再接下來進行一系列的排序訓練等,我想這樣學生們會更有的放矢,留下來練筆的時間也充裕一些。3、在有條理寫景的同時,讓學生們明白抓重點描寫景物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在寫長廊的某一個點上進行細致描寫指導。
柏書老師的小建議:對于有條理的指導,板書中將"從整體到部分"歸為方位順序似不妥;指導學生先寫長廊再寫周圍景物,這不是"從中間到兩邊",而是"先主后次",這也不是方位順序。不妨就引導學生表達有順序,讓學生正確認識到方位順序是:上下左右前后里外東西南北等。
日月明老師聯系習作課談體會:習作課是老師們普遍認為特別耗時費力的課型,為了達到輕松有效,我們有必要把目標定位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定位在孩子難以下筆的疑惑點上。授之以方法和技巧突破難點,相信孩子們慢慢就不再害怕寫作文了。
在此感謝所有老師積極參與,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