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無意間看了一則新聞,標題是《26歲女星患癌去世,辛苦賺錢卻從未為自己活過!》
雖然對這個漂亮的女孩英年早逝感到可惜,可后半句更讓我好奇,她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什么?
這個女星叫徐曉婷,是家中7個孩子的老三,從上大學開始就自己賺學費,大學沒讀完就帶著300塊開始北漂住地下室、5年來拼了命的拍戲掙錢給弟弟交學費、交房租、替父母還債、買房。無數次熬夜拍戲、累的腰間盤突出忍讓大冬天泡在冰水里拍戲、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5年拍了幾十部戲掙得錢全給家里了,自己從來不舍得花錢。
她在知道自己得病之后居然有一絲輕松,覺得自己要解脫了。
2.
看完這則報道,心中不是滋味,這個女孩子太過懂事,短暫的一生一直為別人奔波忙碌,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需求。
再回過頭來看看他的父母,一個26歲的女孩子,正是一生中的大好年華,而她的父母和家人卻忍心讓她這樣負重前行。沒有時間享受青春,卻在這樣黑暗的日子里度完了余生。
很多人都在可惜她紅顏薄命,老天不夠眷顧。
苛責命運,實則毫無意義。
她只是中了家庭的毒。
如果不是得了癌癥,我們也可以預想她今后的生活。
活成了第二個樊勝美。
有人說,堂堂一個大學生,難道沒有自己的思想么?
肯定有。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景與追求。
但父母的觀念則是黑夜中的一張網,慢慢的,緩緩的,直至悄無聲息的俘虜自己。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父母皆禍害。
這一名稱來源于豆瓣的一個討論“小組”,就叫父母皆禍害。
父母皆禍害的主要表現為子女對父母的一些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的不認同;產生這一思想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專制與蠻加指責,如:將撫育視為子女的恩典,將自己視為真理的化身,且對待子女如同自己的私有財產等。
所以,文中提到的徐曉婷,就是就屬于被禍害的這一群體。父母的撫養,必須轉換成一種更豐盈的回報。
如果說,貧窮是一切可怕的開始,不可解的魔咒。
但父母精神上的貧窮,絕對對兒女是一種戕害。
3.
我的一個朋友,上等姿色和身材。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玩兒在一起。
直至有一天,我們談論到婚姻和愛情。
她的一句話,讓我突然發覺,應該是分道揚鑣,各自趕路都的時候了。
她說:我以后要找一個,有錢人,哪怕是離了婚。
她說這話的時候也不過20歲。
其實她家不窮,父母都是公務員。
她對我說:我的條件還可以吧?我媽說,照我這條件,必須得找個不錯的。到時候家里可以陪送一輛車。
離了婚的人怎么了,更懂得珍惜呢。
然后我還在大學無憂無慮的做學生。
她已經學車,考本,然后就是和一個男人在車上的同框照。
果然,這個男人比他整整大10歲。
再后來,我聽她跟我說,不知道這個男人掙多少錢。
男人潔癖,必須每天擦窗戶的紗扇兒和綠植的大樹葉子。
有一天,自己實在不舒服,詢問自己的老公,今天是否能不干這些活。
老公跟婆婆在客廳里用她聽不懂的南方話熱聊。
他的丈夫只是回過頭扔一句:不行。
之后她辭掉了工作,做了全職。
現在是一個兩個寶寶的媽媽,全職家庭主婦。連老媽都搭進去一起帶娃。
我曾問過她,這么累:為什不么不請保姆?
她只是撇撇嘴。
而我媽一句話,給我澆醒了:南方人那么精明,請保姆不還得花錢?
而每次看到她媽媽,總能感受到經濟給她帶來的那種光鮮和虛榮。
媽媽只講了嫁入豪門的美景。
卻沒有贅述:豪門不易,且嫁且小心。
都說女人18歲之前有個好的家庭。這將使她終身受益。
可偏偏,
有的父母是人生的導師,可惜你的不是。
因為,不小心中了父母偷偷投放的毒。
5.
父母對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如一種慢性毒藥,雖然短時間不見效,但總會有發作的那天。
生活中,到處遍布這這樣的父母。
就連12歲就寫出了《正在發育》的天才少女蔣方舟,曾在書中很不屑的寫道自己的父母:一個老的泡不動妞,一個是老得沒人泡的妞。
這句話稱得上驚世駭俗。
她的犀利話語,展露了自己對父輩世界的抗拒和否定。
更值得欣慰的是,她能夠有獨到的眼光和想法,成功的取得了自我實現。
我們不能改變父母,當然我們也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人。
我們終究要選擇走上改變自己的這條路。
6.
怎樣能讓自己不中家庭的毒呢?
其實更確切的表達是,怎樣不受父母的價值觀的影響努力做到自我實現。
我有三條建議:
多讀書吧,在沒有錢和經歷之前。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抱怨父母的話:
永遠不會給你任何機會見見世面,或者任何正能量鼓勵你,等到培養成為另一個扣扣索索就,謹小慎微的下一代時,又抱怨自己這么多年的愛,攤上了這么一個倒霉孩子。
這些都會給還是孩童的人們,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
以至于很多人沉浸在自卑與自我懷疑之中。
也就在日后塑造了千差萬別的性格。
俞敏洪曾講述過他的父母,父親是個木工,母親是個婦女隊長,一個簡單樸實的家庭,但即使這樣,他們從來都樂善好施。用自己的所有去幫助更加貧窮的人,這樣處事方式,一直深深影響著他。
只可惜,你沒有俞敏洪的父母,但能從書中尋求:
在自己困頓,沒有錢多看看世界時,多看看書。
這樣會使痛苦的心得以重生。
它會告訴你太多父母不能幫你解答的事。
更重要的,書永遠能給你指向正確的方向。
讓你不輕視自己,隨便放棄自己!
多上學吧,在沒有價值感和尊嚴感之前。
簡書上一個女孩子,曾在文章中敘述了自己貧窮家庭所帶給自己的一切。
沒有尊嚴,沒有分量。
但文中有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她說最讓她慶幸的事就是考上了大學。
這讓她有了對人生反擊的可能。
有一個電影叫《風雨哈佛路》但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母親酗酒,患有精神分裂,15歲死于艾滋。父親進了收容所。
她把自己和那些另一個階層的人比作一個膜,她說: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披著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么這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到世界就是這么不一樣。
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是的 ,只有更努力,才能到達另外一個世界。
當然,你可以很努力,
但前提是愛惜自己。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旁門左道。
但最簡單的路,就是靠自己!
多運動吧,給自己創造更多感受世界的可能。
運動吧,即使不能長命百歲,也能多多感受和體驗這個世界。
人生中太多的悲哀就是:為生命的轉折謀劃了太久,但卻再也體會不到它改變之后的樂與優。
這讓我想起來靈魂歌者姚貝娜,以及為了改變生活的戰斗女博士。
很多中了家庭的毒的人,都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經歷和辛酸過往。
但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父母那個時代的產物。
他們壓根就沒意識到,自己的愛有時候是種自私和傷害。
但郭德綱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需要的不是時間,而是經歷。
活得一帆風順不是什么好事。
愿所有的淚水和傷痛,都化作更加勇敢茁壯的成長!
一路向前。
我是小米,就做自己!
原創不易,若轉發請簡信索要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