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作者是阿爾伯特?埃利斯。他是美國真正的心理大師,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的創建者。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這是一本西方情緒管理工具書。西方工具書的特點就是,列步驟,舉案例,告訴你一步步怎樣操作,多練習,讓自己形成好的習慣。
本書主要講述:一是認識四種不好的過激情緒: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郁、過分內疚。二是了解三種病態思維模式:恐怖化、應該化和合理化思維方式,這三種思維模式引伸的10條瘋狂信條。三是解決問題,我們通過第四種思維方式,前面三種行不通的思維,我們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最后通過四個步驟:一、反思自己;二、認真審視自己的B是怎么把自己弄成C的樣子;三、如何反擊和對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四、用什么樣的更好選擇來替代非理性思維?通過練習,讓自己形成好習慣。
看書之前,我就在想,什么是情緒?有些什么樣的情緒?我們的情緒怎么形成的?那我自己的情緒為什么自己控制不了,被別人控制呢?別人又是誰?控制了我又怎么擺脫呢?……信息發達,有網絡就是方便,度娘必須派上用場。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相互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情緒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有給人進步的,也有讓人沉默的。
5月22日,我第一次參加現場版的樊登讀書會。翠霞邀請,我臨時決定去體驗,6:50到1308時已經開始了。子楨帶導這本書,現場視頻看一遍樊登老師的解讀,子楨又書面板書,讓我對這本書有更清晰的思路,記憶深刻。還收獲怎么樣找B部分,找到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恐怖化,萬一……,怎么辦?因緣注定,發生或不發生,我都不怕。小孩看手機,擔心上網癮。供給越少,需求越高。規則制度、規則意識的建立。應該化,我應該考上……,應該完成……,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過度介入孩子生活,會讓人有特別大壓力困擾。
我們知道有情緒,首先我們得愿意改變,不要被人或事牽著走,我們得積極暫停,接受這一切,追問自己要什么,怎么解決呢?列出方案一二三,找到雙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