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徹底地完成自己的反思記錄——這是一件沒有人能替我完成的事情。
自己在悖論層降緯到有效層去向解決方案,當回到現實的復雜系統,原來要處理悖論問題的方案再次相互悖論。
昨天的反思,我并沒有想清楚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針對于每一個問題逐一給出原因,這是在把自己丟到有效層去,看似每一個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但實際是在逃避問題。當要同事解決到七八個問題,這些解決方案同事出現在一個系統內,那么會再次出現悖論。
回顧自己的反思和永澄老師的反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當自己困在悖論層的時候,永澄老師在通過升維解決問題,而自己則是在降維解釋問題。
七八個問題擺在眼前的時候,如果還是挨個找解決方法,那么當所有的解決方案放到一起時,會再次進如悖論層。永澄老師的方法是升維看問題尋找引發問題的關鍵原因,通過處理why層面來解決當下的問題。
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發現問題時,逐個考慮:
- 如何不讓別人覺得我盲目自大?說話要小心謹慎。
- 遇到問題卡主怎么辦呢?找人詢問解決方法。
- 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優柔寡斷,如何處理?告訴自己沒什么好怕的……
當這些問題要一起解決的時候,又再次進入悖論:沒給問題都應當得到解決,但是注意力和時間的有限性,不足以支撐自己同時處理這么多問題。
在永澄老師在0810的文章《問題的唯一原因,用三層系統給出解釋》中提到了解決問題的三層系統模型。在0920的文章《他那七八個問題怎么用一個方法解決呢?》中使用三層系統模型分析了我現階段的問題。(在0810文章中那個掉在求多坑里爬不出來的小伙子,也是我)
永澄老師使用三層系統幫助我分析了自己的問題,我能不能也像他這樣使用三層系統來分析自己的問題?自己也這樣分析一次,會得出什么結論?試著來一次吧!
表現:我認為自己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因為怕犯錯誤而畏手畏腳。
思路:使用永澄老師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問題。當自己內耗的時候,一定是自己內部有兩個以上的相互沖突的觀念。找出來把他解決掉。
分析:那么現在讓自己內耗的沖突有哪些?
- 對自己的高預期和現實中反應的能力不足之間的沖突
- 現實自己希望可以快速成長和自己找不到快速成長方法之間的沖突
- 心底可以接受別人對自己的低于期與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的預期降低之間的沖突
降低維度來看,處理這幾個問題的方法可以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尋找成長的方法”和“降低別人對自己的預期”。
拉升維度來看,這幾個問題的統一指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來到永澄老師的公司來實習之前,自己就已經有了讓別人待價而沽的心理準備。我知道自己在這個領域里是未入門級別的雛,小白中的小白。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學習和成長的,既然如此,對于承認自己的無知,又該有什么顧慮呢。永澄老師講的,相比于能力問題,更關鍵的是態度和觀念問題,確實一針見血。
問題的思考要升維,到解決問題時要再次降維。
解決能力認識不清的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坐在原地思考自己有什么能力。
而將主觀能力顯性化,把自己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輸出到客觀世界,具體表現方式為方法和技巧的口語輸出和書面化,以及工作成果的項目化展示。
一切沒有殺死我的問題,都會讓我有所成長。坦然地面對焦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能夠吞下他,目光如炬地向著美好的進發,才顯得更有價值。
走自己的路
給自己看
讓別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