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姐姐
1.
我的鄰居小偉今年15歲,開學就該讀高中了。
孩子升學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是一件高興的事,然而,對于小偉家來說,卻是無奈的,因為小偉拒絕上高中,不僅如此,還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讓任何人進來,包括她的爸爸媽媽,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兩年多。
小偉的媽媽非常焦慮,跟我述說著這些年她和小偉的生活。
她說,小偉上小學的時候是一個特別聽話的孩子,上學從不讓我操心,讓他上什么補習班就上什么補習班。
可是,自小偉上初中起,就變了,不太愿意跟我說話,成績也開始下滑,那時,我就在想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瞞著我,不讓我知道,因為小偉比較皮,我怕他在外面做壞事,也擔心他不好好學習,以后考不上好的大學怎么辦。
于是,就經(jīng)常嘮叨他,嘮叨多了他也不回應,再后來,我再嘮叨他就開始發(fā)脾氣,我也不敢往里嘮叨了。
可是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不說話也不行,于是,我就問他一些問題,主要是針對學習上的,他也不回答。
講到這里,小偉媽媽停了停又繼續(xù)說到。
我們平時溝通也比較冷清吧,這些年,我和孩子爸爸都比較忙,孩子爸爸常年出差,我要看店,白天基本不在家,小偉中午在學校吃,晚上補習也不在家吃飯,交流本身也挺少的。
到了初二的時候,他要求給他買一部手機,剛開始我怕影響他學習,沒有給他買,后來,他就說不買不上學,無奈,就給他買了一部手機,可是有了手機后,只要在家,天天打游戲,有一次,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情急之下,我就把手機給摔了。
自從那次之后,他就不再上學,現(xiàn)在我再給他買一部手機,他也不愿意去上學,現(xiàn)在初中畢業(yè),中考也沒有考,真不知道以后怎么辦?
像我的鄰居小偉這樣的情況可以說在青春期的孩子中比較常見的。
在做家庭教育指導師的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收到好多家長的無奈的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真不好管,長大了就什么都不跟我說,想知道他想些什么好難,于是很多家長就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的孩子疏遠了我?
2.
事實上,青春期孩子疏遠父母是不需要原因的。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上講,青春期就是成年人,我們知道在很久之前的人類男孩13歲就要開始離開家庭跟著父親去學習狩獵技巧了。
這里他需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并且還需要尋找同伴,一起去探索新的世界。
如果到了青春期,他還對家庭依依不舍,那他就長不大,所以,為了長大,他要試圖掙脫父母,學會不在父母的保護下生存,跟父母拉開心理距離,這樣他才能去找同伴,找異性。
試想一下,如果他一生粘著父母,那還能去找同伴,找異性,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嗎?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疏遠父母其實是沒有原因的,是正常的現(xiàn)象。
不過,在現(xiàn)代社會里,孩子到了青春期,仍然在學校,仍然需要父母的經(jīng)濟支持,我們能看到了除了身體長高,其他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很多爸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仍然用跟兒童相處的方式來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于是,當青春期的孩子疏遠了父母的時候,父母就會想,我以前對你可以了如指掌,現(xiàn)在你怎么可以不讓我了解呢?
于是,就一個道理接一個道理的講,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問,孩子也很無奈,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會用電報語回復:“好,知道了,煩死了”。
而家長聽到孩子這樣說,就更不高興了,可能一種恐慌感蔓延開來。
就像小偉媽媽說的,他不跟我說話,萬一到外面做壞事了怎么辦,還有他不好好學習,將來考不上好的大學,該怎么生活呀。
于是,就進一步想要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孩子被問得越來越不耐煩,最后直接拒絕回應。
最后,在家里,玩起了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爸媽越想知道孩子想什么,孩子就越不讓爸媽知道,有些事情明明可以讓爸媽知道,也不會讓爸媽知道,因為爸媽是貓,他是老鼠呀。
爸媽成了孩子的敵人,他怎么能隨便把敵情告訴孩子呢,對不對?
互相之間的信任感就越來越差,沒有了信任又哪里來的關(guān)系呢,最后,親子關(guān)系也會出現(xiàn)問題,沒有了親子關(guān)系又怎么談教育,談引導呢?
3.
放棄道理,放棄詢問,尤其是學習上的詢問,是建立親子關(guān)系的基礎。
很多家長只要跟孩子聊天,十句有九句是學習,還有一句是吃飯,似乎孩子除了吃飯就是學習,對其它全然不顧。
其實,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自己是孩子,我的媽媽成天跟我嘮叨學習,你會跟這樣的媽媽講話嗎,是不是也會拒絕呢?
所以,做個智慧的家長,別總跟孩子談學習。
那談什么呢?
找到共同話題。
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晚會有個節(jié)目是沈騰演的,說是這個單位來了個領(lǐng)導,這個領(lǐng)導愛打乒乓球,于是,所有單位所有的人都去練乒乓球,為什么?
因為要跟領(lǐng)導套近乎呀,怎么套進乎呢?
領(lǐng)導愛打乒乓球,我也打過,我們有相似的地方,是不是就可以很好的打開溝通的大門。
還有知名編劇特立獨行的豬先生,特別愛喝奶茶,于是,很多朋友見面都不忘記給豬先生帶杯奶茶,接著就順著奶茶開聊,格外親近,也不尷尬。
以上都是共同話題,只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雙方聊得來,才聊得開心,這里溝通的大門才能打開。
4.
我們曾經(jīng)接待過這樣的一個學員,50歲,她家孩子17歲,特別愛打游戲,并且已經(jīng)不上學了。
這個媽媽特別焦慮,非常擔心孩子這么玩下去就廢了,可是只要跟孩子聊學習,孩子就特別討厭家長,就把門給反鎖,孩子喜歡籃球喜歡游戲,這個媽媽又不喜歡,于是,親子關(guān)系凍到冰點,
我們前面講過,親子關(guān)系是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怎么解決教育孩子呢。
那怎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呢?
就是首先要說話,找到共同話題,這是破冰的關(guān)鍵。
于是,這位50多歲的媽媽開始潛心研究游戲,想通過游戲跟孩子找到一些共同話題。
在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游戲也挺好玩的,也愛上了玩游戲,并且也能理解孩子為什么這么喜歡玩游戲。
在這個玩的過程中,一是因為新手,二是年齡有些大了,學得有些慢,就會去請教兒子怎么過關(guān),怎么設置,等等。
因為教會了媽媽玩游戲,兒子也特別有成就感,也漸漸愿意跟媽媽說話,最后,這母子兩話題越來越多,當話題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就像親密朋友一樣。
當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之后,孩子也漸漸感受到了媽媽的愛。
我們知道,有三種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一種是自然的力量 ,一種是愛的力量,一種是信任的力量。
當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他瞬間就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以前,厭學是因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現(xiàn)在,不同了,因為媽媽愛的滋養(yǎng),他開始考慮我將來做什么,我不能老是這樣子,我今年17歲了,當孩子開始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想到的就是先詢問媽媽。
這位媽媽就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分析,發(fā)現(xiàn)最好的路可能還是回學校去讀書,于是,這個孩子又去學校開始讀書。
最后,花姐姐想說的是,青春期孩子疏遠了我們不可怕,放下父母的權(quán)威,和孩子做朋友,聊孩子喜歡的,講孩子喜歡的,這樣,他才會聽你的話。
龍芳: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花姐姐家庭教育】創(chuàng)始人,兩孩媽,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到中國,親歷中西教育的不同,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分享家庭教育以及女性成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