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了詩就沒學詞了,來一篇補上,古詩詞基本上就學完了,再就是融會貫通了。
詞最初稱“曲詞”或“曲子詞”,是用來配樂演唱的,就跟現在的歌詞差不多。后來詞跟音樂分離開來,成了詩的別體,所以也有人把詞叫詩余。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有規定。長短句也是詞的別名。
詞的分類
一、按全篇字數的多少可將詞分為三類:
小令:五十八字以內
中調:五十九字到九十字
長調:九十一字以上
當然,這只是人為的分法,也不是絕對的。
二、按整篇詞的闋數可將詞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一首詞只有一闋叫單調,分成前后(或上下)兩闋叫雙調,分成三闋、四闋就叫三疊、四疊。
最常見的是雙調,雙調分為兩段,叫前后闋(或上下闋),也可以叫片,可以說上片或下片。
三疊和四疊很少見。
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有千種以上的格式,就給每一種格式起個名字,這個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不同格式的詞共用一個詞牌,那是因為這幾種格式都是同一個格式變化而來的。有時候同一個格式有不同的名稱,只是各家有不同的叫法。
詞譜
詞牌是格式的名稱,詞譜就是詞牌的格式。詞譜規定了一個詞牌每個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和每一句的用韻、換韻。
步蟾宮—黃庭堅
雙調五十九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六句三仄韻
蟲兒真箇惡靈利。惱亂得、道人眠起。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醉歸來、恰似出桃源,但目斷、落花流水。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不如隨我歸云際。共作箇、住山活計。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照清溪,勻粉面,插山花,算終勝、風塵滋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這首詞的詞譜規定了各個位置的字的平仄以及每句應該押的韻。斜體表示可平可仄,黑體表示應該押韻,其余位置的平仄則是固定的。
詞韻
詞韻并沒有正式的規定。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其實這十九部不過是把詩韻大致合并,和前面所說的古體詩的寬韻差不多。
入聲韻的獨立性很強,某些詞習慣上是用入聲的。平韻與仄韻界限分得很清楚,某調規定用平韻就不能用仄韻,規定用仄韻就不能用平韻,除非另有別體。只有上聲和去聲可以通押。
詞的平仄
詞的特點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顯的就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詞形式上還跟律詩很像。
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對仗如《西江月》前后闋的頭兩句。此類固定對仗是很少見的。
一般用對仗的如《念奴嬌》前后闋第五、六句,《浣溪沙》后闋頭兩句。
凡前后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但用不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與詩不同,一是詞的對仗不要求平仄相對,二是詞的對仗可以同字相對,其他方面詞的對仗和詩一樣。
總之,詞繼承了律詩的很多特點,律詩研究得明白了,對理解詞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