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堅持”這個詞一般是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堅持看書、堅持健身、堅持跑步……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需要靠“堅持”和“毅力”來做的事,其實大多都是你不喜歡,甚至是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這么想來,那些你堅持過,但最后以失敗收場的情況就不難理解了。
因為你在剛開始的時候,腦子里都是需要“堅持”、要有“毅力”這些讓大腦感覺痛苦的概念。
而我們的大腦有遺忘痛苦的功能。越是痛苦的事,大腦越遺忘得快,這是大腦為了保護我們進化出的功能。而這些你骨子里就不愿意做的事必然也就只能以失敗收場。
為什么別人能堅持看書學習、能堅持健身跑步?
你這是以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在他們眼里,看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健身跑步的人也不是在堅持,運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多巴胺足以讓他們享受運動的過程。
我自己跑步就深有體會,運動產(chǎn)生的多巴胺使大腦興奮,從而思考問題的思路會更清晰;大汗淋漓過后的那種暢快又讓自己顯得更精神、更陽光,給人的感覺就是積極向上,人精神了工作效率又會提高。體會到了跑步帶來的一系列的好處,我還會需要“堅持”嗎?就像笑來老師說的:這根本就停不下來!
笑來老師提煉了個策略:
無論做什么事情,在開始之前,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的意義,甚至是多重重大的意義。
還是拿跑步來說,跑步能讓你有更好的精神面貌,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還能讓你的思路更清晰,這已經(jīng)有充分的正反饋了,我們再來賦予它更重大的意義,跑步能讓你的身材變得更勻稱,不論男女,都能讓你更自信,這個社會自信的人普遍擁有更多機會;跑步還能讓你身體更健康,從而少生病,少生病就少花錢,你跑步就是在掙錢啊!
為要做的是賦予重大的意義,再行動,通過行動獲得正向反饋,有了正向反饋你就更有動力持續(xù)的做下去,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huán)。
一念一世界。這是很實在的道理,一點不虛。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觀念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動。當你決定習得某項技能時,想辦法為它賦予多重正面的意義,別人在苦哈哈的堅持的時候,你卻在樂此不彼的前行。
另一個策略則是:想盡一切辦法為“沒有它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拿一張紙花幾天甚至是幾個月來羅列:
如果我沒有這項技能,那現(xiàn)在有什么事兒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沒有機會?
進而,在將來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會失去怎樣的機會?
如果我最終竟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樣的?他們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慘?
不僅要羅列,還要展開想象的翅膀盡可能多的把細節(jié)也“栩栩如生”地寫下來。把那種恐懼深深地埋進你的潛意識,然后它就會在很多時候自動運行,催促你趕緊弄,否則它就會焦慮、它就會害怕、它就會不安生……
有一個尤為重要的技巧:
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擁有某項技能的人以及人群,盡量與他們共度大量的時間,起碼也要做到時刻關注他們……
社交,從來都是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當你與擁有某項技能的人或人群在一起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發(fā)現(xiàn)”、“感受到”那項技能其實是很自然,很實用的,沒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是完全不行的。
這些判斷上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你的行為,你的感受,于是,你活在了另外一個世界,在別人那里需要“堅持”和“毅力”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變成了“樂此不彼”還“停不下來”的事。
所以,升級你的操作系統(tǒng),把“堅持”、“毅力”這些過時的概念從你的操作系統(tǒng)里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