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寶粥
1) 寒暄語多
日本的寒暄語真多是我去了日本后感觸到的。早上去學校,不管熟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人大家都會元氣滿滿的打招呼。
這個大家應該不太陌生。不管是一些動漫,還是日劇中也有體現。另外,上班的地方,大家下班的時候也都會說你辛苦了。或者你辛苦了,我先告辭了。
在通電話,寫郵件或者寫信的時候。在開頭他們習慣性會說承蒙您多關照,不勝感激。結束也多會說以后也請多多關照等等。這些是大多數日本人每天都在用的一些寒暄語。
有些人會覺得說這些寒暄語根本就沒什么實際意義,明明沒那么熟悉,說了也不是心里話。曾經我也這么認為過。
那是在我上學打工的時候。公司規定,在公司接到電話必須說承蒙關照,不勝感激等等。
當時我就問同事,為什么明明對方是誰都不知道,而且有的人是第一次,甚至是來投訴的。哪有關照我們。
同事回答我說就算這個人以前沒有關照過我們公司,但也許將來會。也許就是在跟你通了這一個電話后。我知道同事有些夸大其詞,他目的是在告訴我自己做事態度所帶來的影響。
后來發現的確有些時候,那些看似沒有太多實質性內容的寒暄語的確好像可以暖一下場,緩和一下情緒,讓你少一些尷尬。
前年5月份開始上班,因為在日資企業上班。公司的運行模式當然還是按照總社的模式來進行的。但公司的員工大部分是中國員工。
剛開始,每天早上到公司我會主動跟大家打招呼,有些人會回應我,有些人像是沒聽見一樣,于是就被無視了。
也有一些人覺得我像個怪物一樣。好像我故意套近乎對他有所企圖一樣。這樣幾次下來,本來很普通的一個打招呼行為,把我弄的很尷尬。
我才注意到原來大家見面是不怎么打招呼的,不會特意說早上好,中午好,或者今天辛苦了等這些。大家的打招呼方式是微笑一下,或者點個頭。
另外大家在寫郵件,說完你好,就直奔事情主題的。當然我不是說這樣開門見山,很直接的談話方式不好。只是覺得在很嚴肅的進入事情主題之前,恰當的增加一點寒暄語,會讓人有一個緩沖和調整情緒的時間。
有人說人是情緒動物,談話三分靠內容,七分靠情緒。
2) 用新年賀卡交流溝通
雖然這是個網絡時代,網絡讓很多不可能成了可能。與此同時,因為我們過于依賴網絡,很多東西也被網絡化了。
比如好幾年前,我們會寫圣誕賀卡,新年賀卡。但現在,幾乎都是通過短信,微信來代替了。就連祝福用語都幾乎變成了復制黏貼。
但在日本,寫賀卡這件事并沒有像在中國被大家很快丟棄了。快到圣誕節,新年時,書店,飾品店,超市,甚至是便利店都會擺很多賀卡來賣。
我在日本上學的時候收到過很多次。日本人的解釋是有很多人,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同學同事。亦或是客人上司。大家平常沒有什么溝通聯絡,而剛好可以借用圣誕節(在日本幾乎是個全民節日)元旦這樣的節日名義,表達祝福,表達感謝,甚至是歉意和思念。而比起電子網絡上的字,手寫的字能更真誠些。我想這份情懷大家是懂的。
3) 過剩包裝嚴重
因為日本人做事認真,追求完美到神經質的態度。他們生產的很多產品,的確以高質量和精致在世界上獲得好評。
但是近些年來,日本人對產品的過剩包裝現象也引起國際上一些人的反對。過剩包裝這件事剛開始發生在對禮品的包裝上,現在特產,點心等一些商品也發生了過剩包裝。
比如我們去商場購買點心或者特產。有一些是包裝好的。有一些是還沒有包裝。通常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大家肯定會選擇包裝精致的。
有人說,這些華麗,奢侈的外表包裝容易誤導人們對于產品本身價值的認知。商家就是想通過這種手段來提升產品的內容的剩余價值。很遺憾這一點通常會被購買者忽視。
另外,這種過剩包裝還體現在他們不是單純的一層包裝,使用包裝材料兩層三層的包裝。但是這些過多的包裝用的材料其實是浪費資源,產生更多垃圾,污染環境。
4) 感想
突然想到曹先生一句話:生活處處皆學問,人情練達既文章。了解一種文化,語言只是一個工具。想要更深層次的了解,還是要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去留意,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