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復習資料
第一部分:小說相關知識
一、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書成書于1932年一1934年。因作品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經歷的傳奇品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書”和“圣經”。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他出身工人家庭,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是蘇維埃“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后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但繼續工作的強烈愿望使他終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病魔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他拿起筆,換了另外一種武器繼續戰斗,開始了文學創作。 1927年底,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斗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于科托夫騎兵旅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兩個月后小說寫完了,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敖德薩科托夫騎兵旅的戰友們,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地評價了這部小說,可萬萬沒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郵局弄丟了。這意外的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但這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他開始構思規模更大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4年小說出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主題思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描寫國內戰爭,第二部分描寫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第二部分是全書主題全面展開的部分,表現了熔鑄“鋼鐵”和“鋼鐵”的煉成,其中最主要的章節是第二節和第九節。
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于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么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解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
小說標題中的“鋼鐵”的含義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并學會了在生活中不灰心喪氣。”
三、故事梗概
出身于貧苦鐵路工人家庭的保爾·柯察金,早年喪父,全靠母親為人洗衣賺錢,將他養大。12歲那年,保爾·柯察金離開了學校。因為補考的時候,他把煙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復活節蛋糕的面團上了。不得已,保爾跟著母親來到車站的食堂干活,在這里,他被老板打發到洗涮車間,負責燒茶爐,擦刀叉和倒臟水一些粗活臟活。
在食堂干活的日子里,保爾受盡老板娘的壓迫,也看到了生活在底層的人們艱辛痛苦、貧窮。不久,哥哥阿爾青為他在發電廠找了一份工作,保爾離開了食堂。
“沙皇被推翻了!”驚天動地的消息傳來了。“平等、自由、博愛”等等新的名詞出現了,人們歡呼、興奮。然而,沒過幾天,鎮上的人發現生活和從前一樣,沒有發生什么大的改變。鎮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士兵,他們高喊著:“布爾什維克。”
烏克蘭的謝別托夫卡小鎮發生了變化,這里的富人都逃跑了,紅軍戰士出現了。鎮上的市民得到了紅軍發給他們的槍支。很快,紅軍撤退了,進來了德國人,有錢的富人又回來了。保爾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繼續在電廠里工作。不久,保爾結識了裝配工朱赫來,兩人成為了好朋友,朱赫來教會了保爾打拳,還時常給保爾講一些革命的道理。
冬妮婭是林務官的女兒,她活潑可愛。一天保爾在湖邊釣魚,結識了冬妮婭。她與一般富家子女不一樣,她沒有嘲弄和侮辱保爾,兩人很快親近起來,漸漸地一種不安的心情沖擊著保爾,他盼望著時時見到冬妮婭。保爾心里明白,這就是愛情。
小鎮時而出現紅軍游擊隊,飄揚著游擊隊的紅旗,時而又可以看見彼得留拉匪幫的身影,飄揚著黃監旗。紅軍游擊隊時常和這些匪幫進行戰斗。烏克蘭地區充滿了激烈而殘酷的斗爭。
彼得留拉匪幫占據了小鎮,匪幫到處抓人。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裝配工朱赫來為了躲避搜捕,躲藏到了保爾家里。在保爾家里,保爾聽到了朱赫來講述彼得留拉匪幫的暴行,講解革命道理。保爾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解放的革命政黨。
在保爾家里,朱赫來每天傍晚總要出去,深夜時回來。一天晚上,朱赫來出去后就沒有回來。保爾來到街上,去打聽朱赫來的下落。這時,他看到朱赫來被一個彼得留拉的士兵押解著。保爾決定救助朱赫來。當押送兵走到保爾身旁時,保爾奮力撲向那們士兵,朱赫來見狀,一拳將士兵打倒在壕溝里。兩個人擺脫了士兵,消失在黑夜里。當晚,朱赫來離開了小鎮,保爾被抓到城防司令部。匪幫們輪流拷打保爾,讓他交出朱赫來。
彼得留拉匪幫的頭目要來鎮上檢閱部隊,鎮上忙著做準備工作。捷涅克上校不愿意讓頭目看到監獄里關押眾多的犯人,便將保爾放了出來。保爾拖著疲憊的腿跑著,他不能回家,也不能到朋友那里去,他毫無目的的跑著,不知不覺來到林務官家的花園里。狗的叫聲驚動了冬妮婭,當她認出是保爾時,她激動地叫了起來。保爾在冬妮婭家得到了休息,他又不愿意連累冬妮婭,執意要離開冬妮婭的家。冬妮婭見到保爾后,心里有千言萬語的話要說,然而卻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早上,保爾離開了冬妮婭的家,乘火車去了喀查丁。保爾揮手向高大的阿爾青和冬妮婭告別。
蘇維埃政權建立了,烏克蘭共青團地方委員會建立起來了,紅軍攻占了謝別托夫卡小鎮。保爾已經參加了紅軍,成為科多夫斯基騎兵師的戰士。保爾和幾千名戰士,懷著烈火般的戰斗激情,英勇地戰斗著。在一次戰斗中,保爾的大腿受了傷,隨后又得了傷寒病,在治療傷病時,保爾讀了《牛虻》這本書,牛虻的堅強使他深受感動。
戰斗又打響了,布瓊尼騎兵沖破波蘭白軍的防線,進攻基輔的敵人,在戰場上,保爾策馬揚刀,無懼無畏,滿懷對舊世界和敵人的深仇大恨沖鋒陷陣。他伏在馬背上,軍刀在空中閃閃發光。布瓊尼和騎兵進攻著,前進著,沖破一個又一個防線,日托米爾城被攻克了,另迪契夫城又被攻克了。突然一顆炸彈在保爾的頭上爆炸了,一片綠光閃過,保爾立刻失去了知覺,眼前一片黑暗。
保爾恢復了知覺,他的頭還昏沉沉的。可是,保爾的右眼永遠的失明了。這對保爾來講,是多么的殘酷,他不能再上前線了。保爾住到了布郎斯其的家里,在這里保爾遇見了冬妮婭。在參加城里共青團大會時,保爾看見冬妮婭用輕蔑挑釁的眼光對待他的同志,這使保爾難以容忍。保爾和冬妮婭爭吵起來,兩個人終于分手了。
保爾知道朱赫來現在正擔任省“契卡”主席,他向朱赫來要求工作,便參加了肅反工作。“契卡”的工作緊張而繁重,影響了保爾的健康,他的頭時常疼痛難忍。在一次搜捕蘇達爾匪幫的斗爭中,兩天兩夜沒能入睡的保爾終于堅持不住,昏迷過去,失去了知覺。
保爾調到了鐵路總工廠擔任共青團書記,在這里,他又認識了共青團省委委員麗達。保爾對她產生了好感。可是,保爾十分苦惱,認為現在并不是談愛情的時候,斬斷了這份情絲。
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筑建。深秋時節,陰雨綿綿。寒冷的雨點浸透衣服,冰冷著肉體。筑路隊每天從清早干到深夜。夜里,大家穿著雨水浸透的、污泥漿硬了的衣服躺在水泥地上睡覺,相互用體溫來取暖。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無煙煤一樣的黑面包,有時連這也供應不上。奧力克匪幫也不斷襲擊。共青團員們邊戰斗,邊勞動,到處響徹鐵棒和鐵鍬碰擊石頭而發出的聲音,到處看見在緊張勞動中彎著的脊梁。不久,寒冬來了。人們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奮力勞動,刨開凍硬的土地。只要我們這口氣不斷,一定要建成這條鐵路。朱赫來來到工地,看到這種景象,極為感動:“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啊!”
被病魔嚴酷襲擊的保爾,一面向怠工行為展開斗爭,一面帶頭勞動,掀起競賽。他每天天亮之前,拖著那雙浮腫僵硬的腳,主動為同志們預備好開水和熱菜,盡管保爾一連一天發著高燒,仍然用一把大木鏟在鏟雪。重傷寒終于把保爾擊倒了。一具無名青年給抬到月臺上,這個青年就是保爾。
保爾沒有死于傷寒,他又從死亡線上換氣回來了,又頑強地戰斗在革命崗位上。
保爾在全俄共青團大會上與麗達重逢了。然而麗達告訴保爾,她已經結婚了。保爾因肺炎再次住進了醫院,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彈片的傷痕。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吊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瞆的豪言壯語:“人最可寶貴的是生命……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病愈后,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堅決地和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斗爭,對戰友杜巴瓦的”變質”,他十分痛心,堅決地給予了批評……
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壞。1924年,黨組織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在海濱療養時,保爾認識了達雅——一個工人家庭的小女兒:在達雅家中,保爾鼓動了達雅對老頑固父親的造反,并引導她加入了蘇維埃,達雅和保爾結婚了。
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想自殺,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文學創作。保爾要寫一部題為《暴風雨所誕生的》小說。小說的最后完了,母親把郵包寄往省委宣傳部。電報來了,電報上說:小說大受贊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保爾的心又跳動起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寫作。
四、人物分析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具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堅忍不拔、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是蘇聯第一代共青員的光輝形象,他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無限忠誠及為實現信仰的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令人景仰。
其他人物:
阿爾焦姆——保爾的哥哥
謝廖沙——保爾童年時的朋友
克利姆卡—保爾的朋友
朱赫來——保爾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領導人,沉著干練,富有組織能力,啟發和吸引了一大批像保爾一樣的青年參加革命。
冬妮亞——保爾的少年伙伴,青年時的戀人,她天真、淳樸,但后來又貪圖安逸生活,離開保爾,變成時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蟲。
麗達——保爾的戰友
達雅——保爾的妻子
五、藝術特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自傳性的小說,小說以敘事和描寫為主要手段來塑造人物,同時穿插了內心獨白、書信、日記、格言警句等。
書中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也相當出色,語言簡潔、優美,富有表現力。如保爾走向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義,展開了出色而含蓄的環境描寫。作者渲染了兩種不同的氣氛。一種是肅殺的;另一種是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這種氣氛是用自然景物表現出來的。這樣的環境描寫,一方面寫出了“昨天”的遺跡,一方面寫出了今天的“新景”;烈士犧牲在“昨天”那樣的環境里,但是他們贏得了“今天”這樣的環境。這樣雙重的環境描寫,既表現了對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對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來了蘇維埃的新春,從而顯示了烈士生命的意義,這就自然地激發了保爾關于人生的深沉思考。
六、閱讀啟示
這本小說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讓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磨難,用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的奮斗精神迎接生活和各種挑戰。
第二部分:練習題
一、基礎知識題
1.按課文內容默寫。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這段話激動人心,被千千萬萬青年人引以為座右銘。
2.填空。
(1)《筑路》和《生命的意義》均選自奧斯特洛夫斯基(人名)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篇名),作者用此做書名是因為鋼鐵是在旺火和驟冷中煉成的,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是在同敵人以及各種困難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小說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
(2)保爾是在病愈之后在烈士墓前面對新生和緬懷烈士的情況下,對生命的價值進行思考的。保爾對生命的意義想得那樣深刻,是因為自己曾經多次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
(3)“這些人是無價之寶,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是朱赫來到修鐵路的工地視察時說的。“可現在呢,你渾身都是樟腦味兒”是保爾對冬尼婭說的話。
二、閱讀理解題
(一)
秋雨打著人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緩緩移動。秋深了,森林里一望無際的林木已經光禿禿的,老榆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樹皮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服裝,它們只好光著枯瘦的身體站在那里。
……
像篩子篩過一般的細雨不停地下著,寒冷的雨點浸透了衣服。雨水沖壞了人們的勞動成果,泥漿像稠粥一樣從路基上淌下來。
1.這里自然環境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主要用比喻、擬人寫深秋的景色。烘托了蕭索、凄冷的氣氛,寫出了環境的惡劣。
2.環境描寫是為刻畫人物、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的。說說這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寫連綿的秋雨,渲染了筑鐵路的巨大困難,筑路工人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工作,頑強斗爭,充分顯示了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3.這段景物描寫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環境描寫顯得形象真切,生動傳神,請寫出比喻句和擬人句。
比喻句:像篩子篩過一般的細雨
擬人句:老榆樹陰郁地站著
(二)
在離車站不遠的地方,立著一座石頭房子的骨架。里面一切可以搬動或拆卸的東西,都被匪幫搶走了,爐灶的鐵門變成了大黑窟窿,門窗變成了張口的大洞。從破屋頂的窟窿里看得見椽子。
惟一殘留的東西就是四間房子里的水泥地面。每夜,那400個人就穿著給雨淋透了的和沾滿了泥漿的衣服,躺在這塊地上睡覺。大家都在門口擰衣服,泥水從衣服上流下來。大家都使勁地咒罵著這壞天氣和泥濘。他們在鋪著薄薄一層麥秸的水泥地上緊緊地擠著,竭力想用體溫來相互取暖。衣服冒熱氣了,但是它從來也沒焐干過。水滲過遮著窗子的麻袋,流到地上。
1.簡述這兩段文字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1)寫社會環境的復雜,則表現出新政權剛建立時特有的艱辛,保爾和他的戰友就是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經受了考驗,表現了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
(2)寫“石頭房子的骨架”“殘留的水泥地面”,突出了居住條件的惡劣;
(3)寫筑路工人“用體溫來相互取暖”,表現了他們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作者細膩地描寫環境,正是為了深入刻畫人物性格。
2.《筑路》的社會環境,有集中的描寫,也有三言兩語作概括性的介紹分散地安排在各個部分之中的。請從文中找出有關分散的環境描寫的語句,并說說它們的作用。
(1)“已有9個人開了小差,幾天之后,又有5個人逃跑了。”從側面反映筑路條件的艱苦。
(2)“有一天晚上,火車沒有從城里運來面包。”說明糧食缺乏,筑路工人眼看就要受到饑餓的威脅。
(3)“鐵路管理局通知說,已經沒有枕木了。”說明筑路面臨停工待料的危機。
(三)
下面這段文字是在“生命的意義”之前的一段文字,讀后答題。
青春終于勝利了。保爾沒有死于傷寒。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個月之后,蒼白消瘦的保爾已能夠勉強用兩條搖搖晃晃的腿站起來,摸著墻壁,在房間里走動了。他的母親攙著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積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陽光下閃亮。外面已經是初次解凍的溫暖天氣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離開這里,回到那個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們,同志們,所有那些親愛的人們在一起,他又高興了。這大城市以及它沸騰的生活,活躍的氣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電車的轟隆聲和汽車的喇叭聲,都吸引著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卻是那些巨大的石頭廠房、煤煙熏黑的車間、機器,以及滑輪的柔和的沙沙聲。他的心已經飛到巨大的飛輪瘋狂旋轉、空氣中散播著機油氣味的地方,飛到那早已成為他不能分離的整個生活上去了。
1.“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如果你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書,那么你一定能說出這“四次死里逃生”的情況;如果你沒有讀過全書,那不妨補讀一下。用扼要的語言把“四次死里逃生”說出來,并說說“四次死里逃生”的意義。
第一次是在與波蘭白軍的戰斗中保爾的腿受傷并得了傷寒;第二次是保爾在騎兵部隊的戰斗中,一顆炸彈在保爾身邊炸響,頭部受了重傷;第三次,是繁重緊張的肅反工作擊倒了有著傷病的保爾,不得不離開崗位,回家養病;第四次,是在鐵路快修完時,保爾得了傷寒和大葉性肺炎。這四次“死里逃生”表現了保爾頑強的生命力,鋼鐵般的堅強意志。
2.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句,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
一是自然環境描寫:“雪在融化,積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陽光下閃亮。外面已經是初次解凍的溫暖天氣了。”這些景物描寫不僅點明了時令,而且象征著蘇維埃春天的到來。二是社會環境描寫:“這大城市以及它沸騰的生活……空氣中散播著機油氣味的地方。”這些描寫表明保爾急著在病愈后去參加勞動,去為恢復蘇維埃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
有一次,在筑路工地上,保爾和他初戀的情人冬尼婭意外相遇。下面的節選文字,就是小說對這意外相遇時的具體描述。
保爾回過頭去。
“這里有一百人交給你,”托卡列夫走到保爾跟前,對他說,“你分配他們干活,要注意,別讓他們偷懶。”
保爾把活分給這些新來的人。有一個高身材、穿著皮領子的鐵路制服大衣,戴著一頂暖和的羔皮帽的人,非常憤怒地轉動著手上的鐵鍬。他對站在他身邊的一個戴著海狗皮帽子、帽頂帶一個小絨球的青年女子說:“我才不鏟雪呢,誰也沒有權利強迫我干這個。我是一個鐵路工程師,要是請我領導工作,我倒可以答應。但是鏟雪的事情,決不是你我分內的事,這在章程里沒有規定。這老頭子違法行事,我要控告他。誰是這里的廠長?”他問他旁邊的一個工人。
保爾走上前去。“公民,您為什么不干活?”
那男子用輕蔑的眼光,把保爾全身從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反問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工人。”
“那么,我和您沒有什么話說。叫工長來,或是你們的……”
保爾翻眼看了看他,說道:“要是您不肯干,您就別干。只是車票沒有我們的簽字,您就別想上車。這是工地主任的命令。”說完保爾又問那女子:“女公民,你也拒絕嗎?”可是,他馬上愣住了,因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冬尼婭·杜曼諾娃!
她好容易才認出了這個衣衫襤褸的人就是保爾。保爾穿著又破又舊的短褂,一只腳穿著破靴,另一只腳穿著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圍著一條臟毛巾,臉好久都沒有洗過。只有他那雙眼睛,那雙永遠炯炯發光的眼睛還跟從前一樣。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這個像叫花子的衣衫襤褸的人,不久之前還是她所熱愛的人!世事變幻,多么驚人啊!
冬尼婭不久之前結了婚,這回正和她丈夫到一個大城市里去,她丈夫在那鐵路管理局擔任一個重要職務。她想不到會在這樣的情境下遇到她少年時代的戀人。她甚至覺得不便和他握手。瓦西里會怎樣想呢?保爾現在竟潦倒到如此地步,真叫人難過啊。顯然,這青年除了掘土之外不會有更大的出息了。
她猶豫不決地站在那里,臉燒得通紅。那個鐵路工程師已經給這衣衫襤褸的人氣昏了,因為他竟敢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妻子,在他看來,這實在太放肆了。
……
傍晚收工的時候,人們都回到車站去。冬尼婭的丈夫匆忙走在前頭,打算在車上占個好位子。冬尼婭在路邊站著,讓所有的人走過。走在最后的一個是保爾,他已經疲倦得要命,一邊走一邊拄著鐵鍬。
“保夫魯沙,你好!”冬尼婭跟他并排走著,說,“老實說,我真沒有想到你會弄成這個樣子。難道你不能在現在的政府里找到一個比挖土好一點的差事嗎?我還以為你早就當了委員或是有了什么同樣的職位了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這樣慘啊……”
保爾站住了,驚奇地看了她一眼,說:“我也沒有想到你會這么……這么酸臭。”他想了一想,才找到這個比較溫和的字眼。
冬尼婭的臉紅到耳朵根。
“你還是那么粗魯!”
保爾把鍬扛到肩上,邁著大步走開了。走了好幾步,才回答說:“不,杜曼諾娃同志,說實在的,我的粗魯比你的所謂禮貌要好得多。你用不著擔心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倒是過得蠻好的。是你的生活已經變得比我所想的還要壞。兩年以前,你還好一些;那時候你還敢和一個工人握手。現在你渾身已經發出衛生球的味道了。說句老實話,現在我和你已經沒什么可說的了。”
1.少年保爾與林務官的女兒冬尼婭偶然相識,保爾因為冬尼婭不像富家女子那樣討厭他的貧窮粗野而感動,冬尼婭也被保爾倔強勇敢的性格所吸引。當保爾遇難時,冬尼婭熱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兩人建立了純真的友誼與愛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愛情也起了變化。這次意外相遇,保爾對冬尼婭是什么樣的態度?他為什么采取這種態度?你是不是贊成他的這種態度?
保爾采取的是與冬尼婭徹底決裂的態度,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戰士堅定的原則立場。冬尼婭固然是保爾初戀的戀人,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冬尼婭受資產階級生活習慣長期熏染所特有的小姐氣派漸漸顯露出來,好打扮,穿著時髦(“戴著海狗皮帽子”),愛出風頭,她和一個鐵路管理局的要員結了婚,滿身都是“衛生球的氣味”。她不理解保爾,認為保爾應該去“當委員”,不應該在這里挖土。保爾清醒而痛苦地認識到兩人在思想上的距離越來越大,而且確定自己不能影響她,將她拉向無產階級這邊時,不因感情影響而遷就冬尼婭的資產階級思想,毅然與她決裂,這正是保爾在思想上成熟的表現,是保爾在革命的大熔爐中錘煉成一塊特殊的無產階級鋼材的結果。(允許發表不同意見,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節選文段的外貌描寫非常出色。舉例說明,這些外貌描寫對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外貌透視了人物的性格。例如:保爾“衣衫襤褸”,“穿著又破又舊的短褂,一只腳穿著破靴,另一只腳穿著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圍著一條臟毛巾,臉好久都沒有洗過”。這些描寫反映當時生活十分艱苦,但保爾以堅強的毅力經受住這種艱苦生活的煎熬。“那雙永遠炯炯發光的眼睛還跟從前一樣”,證明他的堅強與不屈。而冬尼婭的外貌描寫,則表現了冬尼婭在艱苦的環境里追求享受的思想。
(五)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風。傷寒沒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爾第四次越過了死亡線,回到了人間。只是又過了一個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臉色蒼白的保爾,拖著綿軟的雙腿站起身來,扶著墻壁,想在房間里走走。在母親的攙扶下,他走到了窗邊,在那兒久久地望著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個個小水洼,閃閃發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氣了。
窗戶跟前的櫻桃樹上,神氣活現地站著一只灰胸脯的雀兒,不時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爾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過冬天的嗎?”保爾用手指敲著窗戶,輕聲地說。
母親驚chà(? )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兒跟誰說話?”
“跟雀兒……它飛走了,真狡猾。”他無力地笑了一下。
⑴這些文字選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是蘇聯(國家)的奧斯特洛夫斯基。
⑵結合語境,說說你對畫線句中“熬過”一詞的理解。
艱難度過或忍受,耐苦支持。
⑶請按下面的格式,自選角度寫一段話介紹保爾。要求結合名著中的其它情節,最少使用一個成語。
保爾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雙目失明卻決不碌碌無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風雨所誕生的》,他用鋼鐵般的意志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六)
結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留著棕黃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列保爾跟前的時候,保爾出其不意地向他撲過去,抓住他的槍,使勁地往地下一按。刺刀刮著石頭哧哧地響著。彼得留拉匪兵沒有防備這個突然的攻擊,馬上嚇呆了,可是立刻就拚命往回奪槍。
保爾用整個身子壓住槍,死也不放手。槍啪的一聲響了。子彈打中石頭.跳到溝里去了。
朱赫來聽見槍聲,往旁邊一躲,回過頭來,看見押送兵正在狂怒地從保爾手里奪回自己的槍。他扳著槍轉了個半圈,扭絞著那少年的雙手。但是保爾還是緊握住不放。這時候,那個彼得留拉匪兵氣昏了,猛一推,把保爾摔在地上。可是他還是不能夠把搶奪回來。保爾倒在馬路上,順勢也把押送兵拖著跟自己一塊倒下去。這時候,無論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爾放開手里的槍。
朱赫來兩步就跳到他們旁邊,揮起他那只鐵拳朝那J甲兵的臉上打下去。一秒鐘后,臉上挨了兩下鉛塊一般沉重的拳擊的押送兵,已經放開了躺在地上的保爾,像一條笨重的袋子似的,滾到壕溝里去了。也就是這雙強有力的手臂把保爾從地上扶起來。
(1)文段選自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是奧斯特洛夫斯基。
(2)用一句話概括文段內容。
保爾單槍匹馬營救被白匪抓住的朱赫來。
(3)從文段中可以看出保爾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手法來寫。
機智勇敢、動作(或行動)描寫
(4)從文段的內容看,你得到什么啟示?
示例一:對待敵人必須要同心協力,要狠。
示例二:人遇事必須臨危不懼,機智勇敢,才能解決問題,獲得成功。
?
? ?